Workflow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2025绿色发展年度致敬”评选结果揭晓 三大权威榜单、四项荣誉称号花落谁家
凤凰网财经· 2025-10-23 20:22
评选背景与核心目标 - 评选于10月23日在“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5”上揭晓,由凤凰卫视、落基山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发起 [1] - 旨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球各行业的深度实践,汇聚先锋力量以引领可持续未来建设 [1] - 评选参照联合国“奔向零碳”倡议及科学碳目标倡议等国际标准,概念延展涵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 [3] 国际基础设施ESG管理先锋项目 - 榜单聚焦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中深度融入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的典范案例 [4] - 获奖项目包括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北京城建集团)等12个基础设施项目 [4][5] 十大关键清洁技术榜单 - 榜单基于生态环境部《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评估减碳潜力、市场空间和技术创新水平 [7] - 大型化新能源发电技术预计可减少单位电量碳排放强度20%以上 [7]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可削减电力系统整体碳排放约10–15% [7] - 先进储能技术每GW可支持减少约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9] - 可持续燃料制备技术为航运、航空等难减排行业提供减排潜力高达70–100%的替代方案 [9] - 高效建筑制冷供热技术可直接减少约30–50%的终端能耗与碳排放 [9] - 氢冶金技术可实现钢铁生产过程减排60–90% [9] - 绿色低碳炼化技术预计可减少炼化行业总排放量的20–40% [9] - 零碳交通动力系统技术可实现道路交通环节直接减排80%以上 [9] - 高效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最高可实现约90%的碳捕集率 [9] - AI赋能减排技术可在多个领域实现5–15%的间接减排潜力 [9] 中资港股上市公司ESG评级百强榜单 - 凤凰卫视与中诚信绿金连续第三年联合发布该榜单,旨在展示2024年度中资港股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 [10] 年度荣誉称号获奖企业 - “ESG年度行动突破先锋”获奖者包括南网财务公司、中金公司、中国土木、豫资集团 [15][16] - “ESG年度清洁能源和科技创新先锋”获奖者包括北方国际、通威股份、新禧供应链、三峡国际、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其中三峡国际发电总装机逾2000万千瓦,90余座控股电站均为清洁能源电站,平均每天生产清洁电力约1亿千瓦时 [18] - “ESG年度传播影响力先锋”获奖者包括英发睿能、英飞凌科技、北方稀土、中国路桥、中兴通讯 [20] - “年度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获奖者包括华润集团、远景能源、吉利控股 [22]
创新引领 绿智赋能 新型电力装备技术创新交流会成功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22:04
王乐毕在致辞中表示,能源事业发展需要坚强的装备产业链支撑,坚强的装备产业链更需要一流的 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协同来保障。电力行业以技术创新、模式突破、管理优化为路径,持续推动供应链的 深度创新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国产化能源电力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不断深入。希望中电联继续发挥行业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上下游在技术研发、标 准制定、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9月25日,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新型电力装备技术创新交流会在河北崇礼成功举 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供应链管理与监督部副主任、分会副会长王乐毕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 秘书长兼分会副会长丁永福主持,有关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电力装备企业等1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 议。 在专题报告环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事业部副主任宋胜利、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 院经理范紫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工程研究院常务副 ...
中国电科院推动高价值专利族协同转化,锻造千亿产业集群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概述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和跨区域能源互济的关键核心技术,相比传统输电技术更灵活、更智能,能够实时调节电力输送的大小和方向,稳定承接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的电流并高效可靠地远距离输送[1] - 该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因为在同样距离下电力损耗更小[1] 技术研发与突破 - 中国电科院自2004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经过近20年持续攻关,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2] - 研发团队破解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换流机理、换流器多物理场复杂应力调控、海量复杂状态高速精准控制保护等多项世界难题[2] - 突破了柔性直流高压大容量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柔性直流换流器关键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2] 专利布局与转化 - 围绕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布局了由142件关键专利构成的高价值专利族,覆盖从基础原理到系统控制保护的全链条环节[2] - 创新采用"核心技术分解+模块化授权"转化模式,将技术体系拆解为独立模块并精准授权给专业企业[3] - 该模式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专精特新配套"的协同产业网络,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培育千亿级高端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奠定基础[3] 技术应用与效益 - 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重大电力工程,包括渝鄂背靠背柔直工程、张北直流电网、白鹤滩—江苏混合直流、甘肃—浙江特高压柔直等国内项目[4] - 海外应用包括德国海风柔性直流并网工程(中国高端电力装备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和沙特±500kV柔性直流工程[4] - 应用核心专利技术的重大工程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12亿元,海外创汇达2.62亿欧元[4] 行业影响 - 该技术的成功实践证明系统化的高价值专利布局和创新转化模式能有效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4] - 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强大技术引擎,为全球新能源远距离输送贡献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