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优势精选

搜索文档
坚毅笃行 勇立潮头 投资老将长期主义启示录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6:15
行业长期投资趋势 - 政策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强调长期持有 中长期业绩考核 长期资金入市等长期主义理念 [1] - 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投资年限约5年 超过1500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3年以下 占比超30% [2] - 连续管理同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超10年基金经理仅120余人 占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经理总数约5% [1][2] - 连续管理同一只基金超14年基金经理仅14人 占比低至约0.6% [1][2] 长期投资业绩表现 - 管理超14年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10.05% [2] - 管理10-14年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8.21% [2] - 朱少醒管理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超19年 年化回报率达15.32% [3][6] - 杜猛管理摩根新兴动力A超14年 年化回报率达14.90% [3][6] - 杨谷管理诺安先锋A年化回报率13.21% 周蔚文管理中欧新蓝筹A年化回报率12.42% 赵晓东管理国富中小盘A年化回报率11.42% [3] - 近40位管理10-14年基金经理实现"双十"目标 年化回报率超10% [4] 代表性投资老将策略 - 朱少醒坚持自下而上偏重成长投资风格 连续重仓贵州茅台 中兴通讯等个股超10个季度 [6] - 杜猛聚焦新兴产业投资 先后布局消费电子 新能源 AI 创新药等领域 重仓歌尔股份 天齐锂业 新易盛等龙头 [6][7] - 李博践行GARP策略管理摩根核心成长10年 年化回报率9.79% [8] - 杨谷偏向小盘成长风格 通过分散持仓和逆向布局使诺安先锋A成为全市场罕见"10倍基" [8] - 赵晓东注重安全边际 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好 管理团队优秀 估值合理的公司 [8] 长期绩优关键因素 - 投资老将具有丰富经验 成熟理念 敬畏市场 风险控制能力强 持续学习进化等特性 [9] - 通过行业分散 风格分散控制组合风险 以纪律性对抗人性弱点 [10] - 依托强大投研平台与资源协同 配备专属研究团队覆盖全维度 完成深度调研与数据验证 [10][11]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股票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 研究团队年完成近1.1万次公司实地考察 [11] 行业生态建设 - 投资老将成为行业稀缺"压舱石" 有利于建立长期文化并培养储备人才 [10] - 基金公司借鉴国际经验 摩根资产管理坚持打造主动管理平台 秉承"长跑型"投资文化 [11] - 建议构建团队化 平台化投研体系降低对核心人员依赖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陪伴 [11]
坚毅笃行 勇立潮头投资老将长期主义启示录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4:10
行业长期投资趋势 - 政策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强调长期持有 中长期业绩考核 长期资金入市等长期主义理念 [1] - 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投资年限约5年 超过1500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3年以下 占比超30% [2] - 连续管理同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超10年基金经理仅120余人 占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经理5% 超14年仅有14人 占比约0.6% [1][2] 长期绩优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连续管理14年以上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10.05% 管理10-14年基金经理平均年化回报率达8.21% [2] - 朱少醒管理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超19年 年化回报率达15.32% 杜猛管理摩根新兴动力A超14年 年化回报率达14.9% [3][4] - 杨谷管理诺安先锋A年化回报率13.21% 周蔚文管理中欧新蓝筹A年化回报率12.42% 赵晓东管理国富中小盘A年化回报率11.42% [3] - 管理10-14年基金经理中近40位年化回报超10% 其中莫海波 陈皓 金梓才 刘旭 谢治宇 孙伟等管理的产品年化回报均超15% [4] 代表性投资策略与风格 - 朱少醒坚持自下而上偏重成长风格 偏好合理价格收集优质企业股票 重仓股包括贵州茅台 中兴通讯等连续重仓超10季度 [4] - 杜猛聚焦新兴产业 把握科技发展脉搏 从消费电子 新能源到AI 创新药 重仓歌尔股份 天齐锂业 新易盛 胜宏科技等龙头 [5][6] - 李博践行GARP策略 管理摩根核心成长10年 年化回报9.79% 注重估值与成长匹配并及时兑现浮盈 [7] - 杨谷偏向小盘成长风格 通过分散持仓 深入研究 逆向布局实现理性投资 赵晓东注重安全边际 关注公司治理与供需格局 [7] 长期绩优的核心因素 - 投资老将具有经验丰富 理念成熟 敬畏市场 风险控制 持续学习等特性 经历多轮市场周期洗礼 [7][8] - 明确成熟的投资理念与严格执行力 制定买卖标准控制风险 通过行业分散 风格分散管理组合风险 [8] - 强大投研平台与资源协同 基金公司配备专属研究团队 覆盖宏观行业个股全维度 通过实地调研 数据验证 专家访谈形成深度报告 [8][9]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股票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 研究分析师团队覆盖4700家公司 完成近1.1万次公司实地考察与交流 [9] 行业生态与发展建议 - 投资老将凭借稳定投资框架和穿越周期能力成为行业稀缺压舱石 有利于公募行业长期文化建立和人才培养 [8] - 建议构建团队化 平台化 一体化投研体系 降低对核心人员依赖 提高投研效率和质量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陪伴 树立正确投资观念 [10]
权益类规模缩水超2000亿,汇添富换帅“破局”
36氪· 2025-08-22 10:21
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动 - 2025年前7个月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超过200人次 [1] - 超20家公募基金公司更换董事长 [1] 汇添富基金人事变动 - 7月14日李文卸任董事长职务 [1] - 母公司东方证券副董事长鲁伟铭兼任董事长 [1] 李文任职期间表现 - 李文为汇添富基金创始元老 2004年参与筹建 2015年正式担任董事长 [3] - 十年间公司管理规模从千亿增至万亿 [3] - 截至8月19日总规模达9894.59亿元 [3] 权益类业务表现 - 2021年混合型基金规模达3662.94亿元 [3] - 截至8月5日混合型基金规模降至1396.28亿元 较巅峰减少超2200亿元 [3][6]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392.19亿元降至176.29亿元 缩水超200亿元 [3][1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05年由东方证券(持股35.41%)、上海报业(19.97%)、东航金控(19.97%)联合发起 [4] - 林利军时代(2005-2015年):首只产品募集10.3亿元 第三年规模超700亿元 [4] - 2006年推出基金网上交易 2009年推出"现金宝" 2012年推出货币基金T+0赎回 [5] - 李文时代(2015-2025年):规模从1967.21亿元增至9847.85亿元 增幅超4倍 [6]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6月底行业总规模34.39万亿元 [9] - 头部机构ETF规模优势显著 华夏基金ETF规模7516.13亿元 [9] - 汇添富基金旗下超60只ETF产品 但规模未超1000亿元 [9] 业务结构变化 - 二季度末债券型基金2616.70亿元 环比增加423.43亿元 [11] - 货币型基金规模4458.32亿元 环比增加361亿元 [11] - 上半年发行22只新基金 其中15只为股票型基金 [11] - 上半年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19亿元 混合型基金增加约60亿元 [11]
权益类规模缩水超2000亿!汇添富换帅“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8-22 07:51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2025年前7个月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超过200人次 其中超20家公司更换董事长 [1] - 汇添富基金于7月14日公告李文卸任董事长 由东方证券副董事长鲁伟铭兼任 [1] 汇添富基金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5年 由东方证券(持股35.41%) 上海报业(持股19.97%) 东航金控(持股19.97%)联合发起 [4][5] - 发展历程分为林利军时代(2005-2015)和李文时代(2015-2025) [5][6][7] - 林利军时代实现从0到1突破:首只产品募集10.3亿元 第二年规模破百亿 第三年超700亿元 [5] - 李文时代规模从1967.21亿元增长至9847.85亿元 增幅超4倍 曾跻身行业前三 [7] 管理规模现状 - 截至8月19日总规模9894.59亿元 距万亿门槛仅一步之遥 [3][7] - 2021年二季度规模已达9385.76亿元 近三年增长停滞 [7] - 债券型基金2616.70亿元(环比增423.43亿元) 货币型基金4458.32亿元(环比增361亿元) [12] 权益类业务表现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巅峰3662.94亿元降至1396.28亿元 减少超2200亿元 [3][11]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392.19亿元降至176.29亿元 缩水超200亿元 [3][11] - 2025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19亿元 混合型基金增长60亿元但增速趋缓 [12] 产品布局与行业对比 - 旗下拥有超60只ETF产品 但二季度末ETF规模未超1000亿元 [10] - 华夏基金ETF规模达7516.13亿元 其中两只产品规模均超1600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发行22只新基金 其中15只为股票型(多为ETF) 4只为混合型 [12] 战略调整与挑战 - 公司选择将重心转向固收类产品 指数型债券基金贡献225亿元增量 [12] -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全行业资产净值34.39万亿元 头部机构管理规模超万亿元 [10] - 权益类业务竞争力下降成为规模扩张的主要障碍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