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子电控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大明电子(603376):注册制新股纵览:国内全车身电控系统优质供应商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9 21:55
投资评级与申购策略 - 大明电子AHP得分剔除流动性溢价因素后为1.76分,位于非科创体系AHP模型总分的23.7%分位,处于中游偏下水平;考虑流动性溢价因素后为2.17分,位于38.4%分位,处于中游偏上水平 [7] - 假设以95%入围率计,中性预期情形下,网下A类配售对象的配售比例为0.0154%,B类为0.0134% [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大明电子是国内汽车电子电控系统优质供应商,深耕行业三十年,产品体系覆盖驾驶辅助、门窗控制、智能光电、座舱中控及座椅调节五大类 [8] - 2025年上半年,驾驶辅助、门窗控制、智能光电、座舱中控、座椅调节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28%、25%、20%、12%、9% [8] - 公司已进入福特、丰田、斯堪尼亚等国际品牌以及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供应链体系 [9]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正向技术输出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双生产基地和柔性产线,并实现了国产芯片的应用 [11] 财务表现与运营状况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7.13亿元增长至27.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16%;归母净利润从1.51亿元增长至2.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84% [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滑2% [20]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8.13%,净利率为8.82%,较往年有所下滑,主要受新厂房折旧、价格“年降”及低毛利产品出货影响 [25] - 公司收现比从2022年的0.7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0.89,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68.76%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57.94% [28] - 公司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5.77%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4.35%,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31]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50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汽车需求有提升空间 [16] - 预计到2030年,汽车电子价值量占整车成本将上升至约50%,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2179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40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 [16] - 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趋势为国内优质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 [17] 募投项目与产能规划 -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1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净额4.00亿元,用于重庆新厂区项目(二期)及补充流动资金 [34]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基本在90%左右,部分工序产能已接近饱和 [34] - 重庆新厂区项目(二期)建设期为3年,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263.70万套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的能力,旨在缓解产能瓶颈 [34] 可比公司与估值 - 报告选取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贵航股份作为可比上市公司 [19] - 截至2025年10月16日收盘,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为29.66倍,区间为24.47倍至32.29倍 [19] - 大明电子所属行业(C36汽车制造业)近1个月静态市盈率为30.62倍 [19]
奥海科技20250505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奥海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与财务表现**:2024 年第四季度和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回暖,2024 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长 16.89%创单季最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8%,毛利率提至 19.93%;2025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 20.1%,得益于消费电子电源领域批发零售结合战略调整[2][3] - **海外市场布局与关税应对**:在印度和印尼布局生产基地,海外产能占 35%(印度 15%、印尼和越南各 10%),海外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对美出口采取与客户产品打包报关策略,全球布局上国内生产美国之外订单、海外生产美国订单以规避关税风险[2][4][5][6][9] - **2025 年业绩预期**:第二季度营收环比预计增约 5 亿元,手机、识别器、ToC 等板块均有贡献;全年手机业务预计营收 39 亿元(三星导入为主要增量),物联网维持 11.5 - 12 亿元,士电业务增量 3 亿元来自汇普科技,ToC 业务目标 12 亿元,车业务预期 3 亿多元,服务器业务目标 5.5 亿元[2][7][8] - **业务增量与市场份额**:2024 年主要增量来自 OPPO,市场份额达 24%,销售数量超 3000 万支,销售额 66 - 67 亿元[2][11] - **毛利率情况**:整体毛利率提升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和内部降本增效;各业务板块毛利率有别,手机业务约 17% - 18%,生产设备 23% - 24%,PC 业务 25%等;中期整体预期毛利润可达 22% - 23%,长期有望超 25%[12][13][14] - **新客户与生产安排**:新客户项目有望带来更好盈利,生产采取国内外双线并行策略,客户希望在国内、印度和印尼生产,海外客户去海外生产意愿增强[15][16][17][18] - **海外子公司情况**:正调整股权结构,由新加坡控股所有海外基地以规避政策问题,新加坡成全球总部;2024 年香港澳海与新加坡澳海合计收入约 11 亿元[22][25] - **分红与投资收益**:2024 年股息率突破 4%,公司现金充沛,营收增长时分红将增加;通过国际化进展及国外金融产品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提高收益率[10][26][27] - **各业务进展**:服务器业务 2024 年收入 3.8 亿,2025 年预计 5.5 - 6 亿,未来几年预期良好;汽车电子控制领域 2024 年收入约 5.6 亿元,2025 年预计 8 - 9 亿元,未来规模有望达二三十亿元;手机行业二季度订单预计环比增长约 30%,二季度毛利环比有望改善;人形机器人与小米确定合作方案,正与其他厂商对接[28][29][30][31][32] - **战略规划**:短期内盈利能力回升,中期国际消费电子品牌新导入项目和新汽车客户进展好,长期 133 战略落地,通过分红与经营创造投资者价值[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外产能扩产相对简单快速,如 SMT 轻量化产线一个月左右可完成复制;新增产线涉及运费、组装测试费用及新购设备投入,但公司资金状况健康、负债率低[20][21] - 2024 年印度工厂生产近十亿元订单,但接单主体情况复杂,单纯看子公司报表意义不大[23] - 公司市值约 100 亿元,账上现金 40 亿元,几乎无负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