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驾驶辅助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辅助驾驶汽车,考60分能上路吗?
第一财经· 2025-07-18 21:58
2025.07. 18 本文字数:2384,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大学生考试得60分就可以毕业,那么辅助驾驶汽车得考多少分才能上路? 这个问题最近在市场上吵得不可开交。近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的一番言论更是将这场争 论推向了高潮。他在一场年会上直言,辅助驾驶汽车超过60分就应该可以上路了,但是现在有关强 标(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优等生华为,制定的标准太难了,这导致辅助驾驶汽车考80分都 不能上路,是有问题的。 这次强标面向的是L2级辅助驾驶,旨在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促进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减少由于产品性能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 小米车祸催化强标加速制定 多位智能驾驶行业内高管向笔者表示,这次强标制定的工作组由华为牵头,参与者大部分是国内整车 厂,催化剂则是小米汽车"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这次交通事故把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性讨论 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市场呼吁更完善法规的出台,相关部门和高层对此也高度重视,于是加速推动了 强标的制定。 强标草案难度高引争议 但这项强标拟立项仅一个半月,不同声音便纷至沓来。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告诉笔者,目前该强标还在起 ...
对话汽车检测行业专家:智能驾驶L2国标出台的影响解读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汽车检测行业 - 公司:中汽中心、中国汽研、上汽检、招商车研、襄阳达安、长春所、宝马、奥迪等 [15][16][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规模与检测情况 - 中国汽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约为 80 - 100 亿元,每年约 3000 个车型需检测,市场规模约 90 亿元,车型检测费用约 300 万元/个 [1][4][5] - 非强制性检验市场是强制性检验的 1.5 倍左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增量明显,传统领域下滑 [1][6] - 随着排放标准升级和电动化转型,单车检测价值量提升,市场规模保持稳定 [1] - L2 国标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可达数十亿元,考虑 OTA 升级和研发性测试,总体体量将超强制性检测部分 [12] - 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保守估计约三四十亿元,加上 L2 级别研发性测试,整体市场空间可能接近百亿元 [13] L2 级别驾驶辅助系统国标 - 国标《驾驶辅助汽车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旨在提升 L2 功能安全性,测试项目涵盖变道、人机交互及各种复杂场景,参考欧盟 UNECE R171 标准 [1][7][9] - 适用于乘用车(M 类),包括部分皮卡车型,合资品牌也需符合新标准 [1][10] - 是中国智能网联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所有 L2 功能进行完整测试项覆盖的强制性标准,内容多达 130 多页 [1][11] - 对试验场和测试场提出更高要求,一套完整智驾系统单车费用预计约两三百万元 [2][12] - 新车需在 13 个月内通过法规,已上市车型需在 25 个月内完成检测,存量老车型检测量会显著增加 [2][14] 检测机构情况 - 中汽中心和中国汽研是头部检测机构,合计占据约 60% - 70%的市场份额 [2][16] - L2 国标落地后,自动驾驶测试对实验能力和场景搭建能力要求较高,大规模实验场资源稀缺且有价值 [2][16] - 目前主要扩产的机构包括天津、重庆所和招商车研,但更多服务于内部需求,尚未有显著动作 [17] 产能与应对措施 - L2 国标实施后可能出现产能紧张情况,因全国大型智能网联测试场相对较少,且各企业多方案并行加剧测试需求 [19] - 一些企业已开始采取预措施,但处于标准立项阶段,许多企业意见较大,更多是评估自身功能后决定开发策略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强制性检测必须由国家认可的具备 CNAS 和 CMA 资质的机构进行,研发性测试可由企业内部或第三方完成 [2][3] - 传统检测车型根据配置、性能、排放标准等判定,相同内容无需重复检测 [4] - 改款车型变化不大只需小范围公告拓展检测,涉及关键部件更换视为新型号需相应检测 [5] - 企业无法将研发测试完全交给第三方机构,需自行整改后重新测试才能获强制性检测认证 [22] - 2019 - 2020 年国 V 切换到国 VI 标准时,检测项目增加,检测机构和企业工作量增大 [23] - 国 VII 标准由环保部门牵头研究,预计最快 2027 年出台,进展缓慢会推迟 [24]
美最高法院允许教育部大规模裁员|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6 12:18
美国教育部裁员 -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特朗普政府推进教育部大规模裁员计划,撤销联邦法官要求恢复1300多名员工职位的命令 [1] - 特朗普3月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关闭教育部并将教育管理权下放至各州,引发教育界强烈反对 [1] 英伟达芯片销售 - 英伟达获美国政府批准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黄仁勋宣布将推出专为AI/图形设计的RTXpro GPU [2] 中国消费市场 - 国家统计局称上半年消费市场在政策带动下趋活跃,预计下半年消费政策持续加力支撑发展 [3] 宝马智能驾驶合作 - 宝马与中国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覆盖全场景领航功能 [4] 中国房地产数据 - 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至46658亿元,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3.5%/5.5% [5][6] -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减少479万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43万平方米 [6] 字节跳动MR设备 - 传字节跳动开发轻便型混合现实眼镜,外形类似护目镜,Meta同类产品计划2027年发布 [7] 特斯拉与xAI - 马斯克称特斯拉是否投资xAI需股东投票决定,其个人不支持两家公司合并 [8][9] 亚马逊AI工具 - 亚马逊推出可协作定义需求的AI编程工具Kiro预览版,直接竞争GitHub/谷歌同类产品 [10] 华检医疗上市 - 华检医疗计划通过纳斯达克IPO实现双重主要上市,以扩展股东基础和融资渠道 [11][12] 白酒行业 - 中信证券预计二季度白酒业绩持续承压,因政务宴请规范及电商补贴导致批价下降 [13] 洛杉矶奥运会 - 2028洛杉矶奥运会开闭幕式时间确定为7月14日/30日,官方赛程同步公布 [14][15]
福田汽车上半年净利预增近九成;宝马牵手Momenta共研智驾系统丨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7:03
福田汽车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7.77亿元,同比增长约87.5% [1]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聚焦商用车主业、海外业务表现强劲、营销模式创新、全价值链降本增效 [1] - 公司在商用车领域持续竞争力与市场适应性增强,全球市场布局成效显现 [1]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 - 宝马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2] - 该系统基于AI大模型,覆盖全场景道路,将应用于多款国产车型 [2] - 合作融合宝马理念与中国科技,推动宝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新发展 [2] 广汽集团调整电动化战略 - 公司承认此前对增程/插混市场的误判,认为该技术路线将长期存在 [3] - 从2025年开始将持续导入多款增程和插电车型 [3] - 调整源于对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消费者里程焦虑的重新评估 [3] 奔驰纯电CLA上市计划 -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 [4] - 新车搭载针对中国实际驾驶场景定制的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4] - 采用本土技术解决方案,基于中国驾驶风格定制开发 [4]
宝马牵手Momenta,BBA全面拥抱中国智驾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7-15 21:55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依托AI大模型专注于中国特有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 首搭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 [1] - 合作内容包括全面场景覆盖和点到点领航驾驶辅助功能 旨在提升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竞争力 [1] 智能驾驶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智能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因素 65%以上用户使用高阶智驾频次超2次/周 [1] - Momenta是国内智能辅助驾驶头部供应商 与奔驰、奥迪、丰田等车企有战略合作 在城市NOA供应链市场占比达60% 华为HI模式占比近30% [2] - 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 问界、理想等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化优势加速抢夺30万元以上市场份额 [2] 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应对 - 外资车企在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 短期内难以构建智能驾驶全栈技术能力 产品迭代速度普遍较慢 [2][3] - 外资车企早期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 导航体验落后 近期开始在车机系统、地图服务等高频交互领域引入本土合作 [3] - 外资车企与本土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实现研发本土化 宝马已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合作 奥迪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奔驰引入Momenta的ADAS软件 [4] 本土供应商的崛起与外资车企的战略调整 - 中国供应商响应速度快 能短时间内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芯片、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领域快速崛起 [3][4] - 外资车企意识到必须与本土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深化合作 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与智能化生态已成为补足短板的普遍做法 [4]
宝马牵手Momenta,BBA全面拥抱中国智驾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7-15 17:37
宝马与Momenta合作 - 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首搭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 [1] - 合作将依托AI大模型,专注于中国特有的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提供全面场景覆盖和点到点领航驾驶辅助功能 [1] - 宝马等外资车企正加速智能化和电动化布局,包括推出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与多家本土科技企业合作 [1] 智能驾驶市场趋势 - 招商银行研究院称智能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因素,65%以上用户使用高阶智驾频次超2次/周 [1] - 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竞争力,BBA在智能化领域短板突出 [2] - 跨国车企高管普遍秉持"全球统一标准"理念,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固守旧有策略已不合时宜 [2] Momenta市场地位 - Momenta是国内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头部供应商,与奔驰、奥迪、丰田等车企有战略合作 [2] - 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Momenta在城市NOA供应链市场占比达60%,华为HI模式占比近30% [2] - 助力城市NOA规模化量产上车的国内第三方智驾供应商主要有5家,包括Momenta、华为Hi模式、Bosch+WeRide、百度和元戎启行 [2] 外资车企在华智能化布局 - 外资车企在电动车市场遇冷后开始在车机系统、地图服务等高频交互领域引入本土合作,但在智能辅助驾驶核心算法领域尚未真正开放 [3] - 外资车企与本土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研发本土化 [3] - 宝马已宣布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本土企业合作,奥迪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应用于PPE电动车平台车型 [3] 中国供应商优势 - 中国供应商响应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根据车企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 - 本土供应商在芯片、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领域快速崛起 [3] - 外资车企意识到与本土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深化合作是立足中国市场的必然之选 [3]
零售销量创历史新高 6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5 16:59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 [1] - 上半年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1][10] - 新能源车型6月销量111.2万辆,同比增长29.8%,渗透率连续四个月超50% [1] - SUV车型持续主导市场,6月零售104.0万辆,同比增长18.5%,上半年累计535.8万辆 [1] 品牌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6月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达64% [2][10] - 合资品牌承压,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同比下降2.4/2.3/0.5个百分点 [2] - 豪华品牌同比下滑7%,但环比增长18%至23万辆 [2] 头部车企表现 零售销量TOP5 - 比亚迪6月销量352081辆,同比增25.7%,市场份额16.9% [3][4] - 吉利汽车195537辆,同比增49.6%,银河系列贡献显著 [4][11] - 一汽大众142913辆,同比增7.3%,合资品牌中唯一进入前三 [5] - 长安汽车130298辆,同比增48.4%,三线并举战略见效 [7][12] - 奇瑞汽车114054辆,同比增24.6%,出口与新能源为核心增量 [7][14] 上半年累计销量 - 比亚迪1610042辆,同比增16%,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超100万辆 [10] - 吉利汽车1225673辆,同比增61.5%,上调全年目标至300万辆 [11] - 一汽大众743543辆,燃油车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结构性增长 [12] 新能源细分市场 厂商排名 - 比亚迪/吉利/长安包揽前三,合计份额48.9% [15] - 特斯拉中国61484辆,环比增59.3%,Model Y占比超70% [9][16] - 鸿蒙智行52585辆,问界品牌为销量支柱 [16] - 零跑汽车44921辆,同比增123.3%,全域自研技术优势明显 [17] 新势力动态 - 理想汽车36279辆,同比下滑24.1%,下半年将推纯电车型i8/i6 [19] - 赛力斯汽车44685辆,同比增9.5% [16] 产品与技术趋势 - SUV车型占比达49.9%(104.0万辆/208.4万辆) [1] - 智能化成为核心卖点,比亚迪智驾车型快速普及 [10] - 价格与技术双维度竞争加剧,市场淘汰加速 [19]
宝马集团:与Momenta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为中国定制的驾驶辅助系统。
快讯· 2025-07-15 10:41
宝马集团与Momenta合作开发驾驶辅助系统 - 宝马集团与Momenta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为中国市场定制的驾驶辅助系统 [1] - 合作聚焦于本地化驾驶辅助技术的研发,以满足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 [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宝马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一步布局 [1] 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正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本地化适配,以应对不同市场的法规和用户习惯 [1] - 跨国车企与中国科技公司的合作日益频繁,以提升技术落地效率 [1]
具身智能行业研究:智元拟收购上纬新材 63.62%股份,比亚迪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
国金证券· 2025-07-13 19: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景气度加速向上,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租车产品上线 [1] - 机器人景气度保持稳健向上,供应链节奏波动不改下半年国产机器人中小批量量产趋势 [2] - 奥比中光 3D 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产 [3] - ROBO+是汽车板块最强产业趋势,智能驾驶和机器人赛道有投资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智能驾驶 - 比亚迪在智能泊车场景取得关键突破,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并承诺为安全兜底 [1][9] - 2025 年 7 月 8 日,神州租车与百度 Apollo 推出全球首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租车产品 [1][10] - 7 月 8 日晚,奇瑞风云 A9L 上市,与 Momenta 共创 "猎鹰" 飞轮大模型驾辅方案 [11] - 知行科技 30 天斩获 14 款车型定点,技术实力和量产能力获市场肯定 [12] - 7 月 10 日,零跑全新 C11 上市,4 个版本车型搭载禾赛激光雷达 [13] - 7 月 9 日,极氪 9X 搭载 RoboSense 520 线数字化激光雷达并启动先享计划 [14] - 7 月 4 日,领克首款中大型混动轿车 10 EM - P 全系标配 RoboSense 激光雷达 [15][16] 机器人 行业动态 - 7 月 10 日,新京报贝壳财经启动"科技资本共融计划" [17][18] - 7 月 11 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大会举行 [17][18] - 7 月 15 - 20 日,RoboCup 在巴西萨尔瓦多举办,"中国科技战队"参赛 [17][18] - 8 月 8 - 12 日,2025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将在北京举办 [17][18] 本体 - 港仔机器人附属公司与通宏护卫签订 3 亿元具身智能安保机器人采购协议 [20][21] - 7 月 7 日,比亚迪与港科大成立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 [20] - 7 月 7 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开源运动控制框架 Tien Kung - Lab [20] - 7 月 7 日,星动纪元完成近 5 亿元 A 轮融资 [20][21] - 7 月 7 日,云深处科技完成近 5 亿元 C 轮融资 [20] - 7 月 8 日,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不低于 63.62%股份,中标 7800 万订单 [20][24][25] - 深慧视研发出工业级具身智能机器人,签订近 1 亿元采购框架协议 [20][22] - 7 月 8 日,深庭纪智能科技完成数千万元种子 + 轮融资 [20] - 7 月 9 日,极智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20][22] - 7 月 9 日,智元机器人展示自研 A2 - W 通用具身机器人作业表现 [20][24] - 7 月 9 日,越疆机器人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 [20][26] - 星海图完成 A4 轮及 A5 轮战略融资,合计超 1 亿美元 [20][22] - 中科新松推出睿可系列 MR73A 轮式人形和 MR73B 升降人形机器人 [20][28] - 博思特年产 5000 套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项目竣备完成 [20][22] - 开普勒完成 A + 轮融资,计划全球化商业布局 [20][23] - 7 月 11 日,魔法原子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 [20] - 宇树机器人中标 4605 万(含税)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23] 大小脑 - 7 月 8 日,它石智航完成 1.22 亿美元天使 + 轮融资,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华为 [32] - 7 月 8 日,小雨智造完成亿元级 A + 轮融资,已研发"Xiaoyu Brain"机器人大脑 [33] 核心零部件 - 7 月 7 日,中欣氟材拟募资不超 2.26 亿元扩产高分子材料项目 [35][36][39] - 柯力传感战略投资触觉传感器领军企业他山科技 [35] - 7 月 7 日,朗特智能子公司拟出资 1500 万元参与设立苏州趋势二期创业投资基金 [35] - 7 月 9 日,奥比中光 3D 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产 [3][35][38] - 7 月 10 日,双环传动发布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 [35] - 7 月 10 日,秦安股份拟购买亦高光电 9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35] - 7 月 10 日,福莱新材发布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35] 投资建议 - 智能驾驶高阶智驾 1 - N,robotaxi 0 - 1,供应链芯片、激光雷达等赛道将爆发式增长,关注相关龙头公司和整车厂商 [4][40][42] - 机器人紧抓 THB 主线,关注低估值龙头,推荐高确定性和基本面扎实的公司 [4][43][45]
冯兴亚:打赢“三大战役” 再造新广汽,2027年自主力争200万辆
中国经济网· 2025-07-12 11:36
行业变革与公司战略 - 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 公司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将聚焦用户需求战 产品价值战 服务体验战三大战役 [1] - 行业变局与公司变革的底层逻辑均源于用户需求的快速演变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兴起使汽车成为承载个性和情感的移动伙伴 [1] - 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提供情绪价值已成为当前汽车产品定义和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1] 研发与技术布局 - 公司重构产品 造型 整车 平台技术等资源 构建从用户洞察到产品交付的大研发体系 [2] - 在新能源领域已掌握高安全弹匣电池 夸克电驱 超级快充 第三代混动系统等技术 [2] - 在智能化领域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城区NDA全面搭载 力争2024年下线首款前装量产L4车型 [2] - 已量产高算力星灵电子电气架构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端云一体大模型智能体等核心技术 [2] 安全与服务体系建设 - 发布"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 构建全链路安全研发体系 全域安全技术 全时安全保障 [2] - 与华为 宁德时代 滴滴等科技巨头深入合作 [2] - 全面导入IPMS体系 深化"直联 直服 直营"的营销金三角客户体验 [4] - 依托20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 建设"广汽综合销售服务中心" 实现93%的问题在2小时内解决 [4] - 实施整车软件大版本定期OTA分类升级体系 加速低线城市渠道下沉 [4] 未来发展目标 - 以"番禺行动"为引领 在坚守安全底线基础上提供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5] - 目标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