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沙坦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润都股份(002923) - 002923润都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16:24
业务交流 - 润都荆门公司尼古丁销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但未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关注下游产品趋势并适时调整 [1] - 公司在研 1 类创新药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属化学药品,基于中药附子有效成分发现,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可作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诊断和评估心肌缺血 [1] - 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药物负荷试验安全性良好,具体使用由医生综合判断 [2] - 公司核心制剂产品覆盖多治疗领域,特色微丸制剂涵盖 11 款产品(含 1 种微丸制剂中间体),肠溶及缓控释微丸剂有独特优势 [3] 业务展望 - 公司秉持理念,推动绿色化和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围绕多领域做优做强制剂产业,保持技术优势,加快仿制药和创新药研发上市,拓展终端打造品牌 [4] 产品价格 - 公司沙坦类产品销量攀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但受供需等因素影响,市场销售价格在低位区间波动 [5] 活动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现场参观、电话会议,参与单位有国寿安保基金等,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1 日 - 7 日,地点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机场北路 6 号,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苏军 [1] - 本次活动不涉及应披露重大信息,无附件清单 [6]
下半年医药板块投资策略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创新药行业、糖尿病及减肥药市场、原料板块、GPCR 领域、仿制药行业 - **公司**:国邦、奥维特、金鑫、福源、科伦、一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行情**:2025 年创新药行情受益于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并非泡沫化,美元指数下跌和 Biotech 领域催化剂事件是驱动因素,BD 总金额和首付款均创新高[1][4] - **国内 Biotech 企业**:在双抗 ADC、TYK2 抑制剂等领域全球领先,遵循 SRA 或第五套上市准则的企业核心技术已验证,第二批管线数据可期[1][5][6] - **创新药市场未泡沫化**:与全球头部疫苗企业及美国医疗大脑体量相比仍有差距,大量进入临床的分子研发由中国贡献,估值与市值应更接近全球最大 MNC[1][7] - **创新药发展逻辑**:未泡沫化,涨幅源于过去下跌及流动性回归;国内制度改革与美国政策对接带来临床研发效率优势;产品被全球大药企认可并在美国上市推动海外国际化进程[8][9] - **医药行业风险**:主要来自政策法规变化,关注是否影响国内制度改革及与美国政策对接的基本逻辑,目前国内临床研发效率持续提升[10] - **创新药投资逻辑**:基于全球大药企认可及美国上市潜力、商业化进程顺畅以及国内临床政策和研发效率提升[11] - **关注领域和产品**:2025 年关注糖尿病及减肥药市场(GLP - 1 受体激动剂)、TYK2 抑制剂、CD3 在自免领域的研究,以及原料板块因低基数、产能放缓和专利悬崖带来的需求增长[2][12] - **原料板块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乐观,部分产品如沙坦类可能率先突破,供给端压力减轻,需求端因专利悬崖效应带动需求增长,推荐国邦、奥维特等企业[13] - **GPCR 领域发展前景**:2025 年集采政策优化,呈现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的产业趋势,多批文、高人效、仿创结合头部制剂企业将受益[14] - **仿制药行业**:面临集采政策优化后的挑战与机遇,后续政策将使行业出现新变化,多批文、高人效及仿创结合头部制剂企业将受益,推动行业进入新阶段并带来 A 股上市公司业绩兑现[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上半年医药板块整体表现剧烈,呈现结构化上涨趋势,创新药板块增长有限,今年上涨约十几个百分点,港股创新药进入井喷式发展新阶段[3] - 2019 - 2021 年间遵循 SRA 或第五套上市准则上市的国内 Biotech 企业核心软件已充分验证[6] - 三四年前疫情期间全球头部疫苗企业市值达 2000 亿 - 3000 亿美元,现在可能仅为 100 亿美元左右,中国医疗大脑体量约三四千亿人民币与美国有差距,2024 年美国进入临床的一半分子由中国贡献[7] - 当年某指导文件限制重复靶点过多研发导致 V 超基础逻辑改变引发下跌[10] - 2018 年下半年医药行业经历偶发事件导致股市大跌[11]
华海药业: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举办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5 17:09
公司研发管线进展 - HB0034项目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已完成关键临床试验,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准备申报NDA,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1] - HB0017项目治疗银屑病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维持期长达8周/次,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进入Ⅲ期临床[2] - HB0043项目为全球首款IL-17A/IL-36R双抗,即将启动新西兰Ⅰ期临床,适应症包括化脓性汗腺炎等[2] - HB0056项目为全球首款TSLP/IL-11双抗,新西兰Ⅰ期临床入组接近尾声,6月将在中国开展哮喘Ⅰb临床[2] - HB0025项目PD-L1/VEGF双抗在子宫内膜癌和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显示积极疗效,2025年下半年启动Ⅲ期临床[2] - HB0052项目(CD73-ADC)处于Ⅰ期爬坡阶段,后续计划开展消化道肿瘤单药扩展及与HB0025联合用药试验[3][4] - HB0028项目(PD-L1/TGF-β)与VEGF融合蛋白联合用药已获批临床,近期将开展试验[4] 公司战略与业绩展望 - 2025年经营目标为实现105亿元销售收入[6] - 战略聚焦"两大生产力"、"四大生态圈"、"六大创新"等关键举措,深化原料药与制剂垂直一体化产业链[5] - 加快从仿制药向高端复杂仿制药及生物创新药转型升级,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6] - 构建原料药、制剂国内市场和制剂国际销售三大体系,推动全球化布局[6] - 加强生产体系精益管理,推动EHS和GMP体系升级,实现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生产[6] 业务发展情况 - 沙坦类产品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在底部区间震荡,但通过全球化销售网络持续放量[7][8] - 国内制剂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拓展代谢、抗肿瘤、抗病毒等领域,布局院外市场和电商渠道[8] - 应对集采政策深化,通过精益管理控制成本,同时抢占基层市场、三终端等增量市场[8] - 固定资产投入集中于生物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建设,大部分已接近尾声并陆续投入使用[4] 其他重要信息 - 中美关税当前水平对公司影响有限,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4] - 积极推进有潜力项目的权益转让工作,实现研发价值落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