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慧通®
icon
搜索文档
靠仿制药年入超4亿元 海西新药登陆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10-20 17:25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海西新药于10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102港元/股,较发行价86.4港元/股上涨18.06%,收盘价报104.2港元/股 [2][8] - 公司原定10月17日上市,因需额外时间完成公告定稿及获取监管批准而推迟至10月20日挂牌 [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2.124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6683亿元,利润从2022年的0.6898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6079亿元 [4][6] - 2024年公司净利率为29.2%,较2023年下降7.9个百分点 [2][6] - 2024年研发开支为6752.5万元,较2022年的3482万元显著增加 [4][7] 业务模式与集采依赖 - 公司采用“仿制药+在研创新药”双轨发展模式,已获批15款仿制药,其中4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计划 [5][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通过集采渠道实现的收入占比均超过90%,分别为90.8%、92.4%和90% [2][6] - 安必力®与海慧通®两款产品在2022年至2024年合计贡献营收分别为81.3%、79.9%和72.2% [2][6] 产品价格与盈利能力压力 - 在带量采购“以价换量”模式下,产品价格面临持续下行压力,海慧通®纳入集采后平均售价从3.56元降至2.19元,降幅达38.48% [2][6] - 安必力®在纳入集采后单价从1.16元降至0.46元 [6] - 海慧通®的集采资格将于2025年底到期,安必力®将于2026年6月30日到期 [6] 创新药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覆盖肿瘤、眼科和呼吸疾病领域,多数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 [2][7] - 核心在研产品C019199是一种靶向CSF-1R/DDR1/VEGFR2的泛癌种免疫治疗药物,针对骨肉瘤等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试验 [7] - 另一款创新药HXP056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仅启动I期临床,另外两款药物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创新药赛道竞争激烈,C019199的同类在研药物包括Pimicotinib、Famitinib及Merestinib等 [7] - 公司需应对两大挑战:降低对集采渠道与少数产品的依赖以缓解盈利下滑压力,以及加快创新药研发进程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8]
靠仿制药年入超4亿元,海西新药登陆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10-20 17:09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海西新药于10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102港元/股,较发行价86.4港元/股上涨18.06% [1] - 公司原定10月17日上市,因需额外时间完成公告定稿及获取监管批准而推迟至10月20日挂牌 [8] - 截至晚间收盘,公司股价报104.2港元/股 [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2.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7亿元,利润从2022年的0.6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6亿元 [5] - 2024年公司净利率为29.2%,较2023年下降7.9个百分点 [1][5]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3482万元增至2024年的6752.5万元 [8] 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采用“仿制药+在研创新药”双轨发展模式,已获批15款仿制药,其中4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计划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通过集采渠道实现的收入占比均超过90%,其中安必力®与海慧通®两款产品贡献70%以上营收 [1][6] - 2022年至2024年,来自集采渠道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0.8%、92.4%和90% [6] 产品价格与盈利能力压力 - 在带量采购“以价换量”模式下,产品价格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1] - 海慧通®纳入集采前平均售价为3.56元,2023年纳入后降至2.19元,降幅达38.48% [5] - 安必力®在2021年纳入集采前平均售价为1.16元,2022年单价降至0.46元 [5] 集采合约到期风险 - 海慧通®的集采资格将于2025年底到期,安必力®将于2026年6月30日到期 [6] - 若未来未能成功续约或面临更激烈竞价,公司业绩可能面临“断档”风险 [6] 创新药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覆盖肿瘤、眼科和呼吸疾病领域,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7] - C019199针对骨肉瘤等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试验,但面临激烈竞争 [8] - HXP056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仅启动I期临床,另有两款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8] 行业挑战与竞争环境 - 公司需应对两大挑战:降低对集采渠道与少数产品的依赖,以及加快创新药研发进程以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9] - C019199赛道竞争激烈,全球范围内已有包括Pimicotinib、Famitinib及Merestinib在内的多款同类在研药物 [8]
新股消息 | 海西新药(02637)招股结束 孖展认购资金达3094亿港元 超购3113倍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5:45
据招股书,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 新药的管线,已商业化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 经系统疾病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并建立拥有4款在研创新药的管线。 公司募集资金所得款项净额约52%用于持续投资于研发,以推进管线中的在研药物并丰富产品组合; 23%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及寻求合作机会;8%用于增强商业化能力及扩大市场影响力;7%用于改善及优 化研发和生产系统;及10%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目前,公司已就15款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当中有四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包括:安 必力®、海慧通®、瑞安妥®、赛西福®。 公司的创新药管线专注于具有各种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包括一款创新在研肿瘤药物、一款潜在用于治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因视网膜下血管异常增生所致的视网膜疾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因糖尿病导致液体渗入黄斑部)/视网膜静脉闭塞(RVO,因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视力丧失)的首款 口服药物及另外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用于治疗肿瘤及唿吸系统疾病的创新在研药物。其中进度最快的 是针对骨肉瘤 ...
新股消息 | 海西新药通过港交所聆讯 四款仿制药入选国家带量采购计划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6:50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9月29日披露,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西新药)通过港交 所主板上市聆讯,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安必力®于2024年为公司贡献收益人民币1.46亿元,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在中国以25.7%的市场份额在其产 品类别中排名第二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可予[編纂]) |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可予[編纂]及視乎[編纂]行使 | | | | 與否而定) | | 最高[編纂] | .. | 每 股H 股[編纂]港元,另 加1.0%經紀佣金、 | | | | 0.0027%證監曾交易徵費、0.00565% 香港聯 | | | | 交 所 交 易 費 以 及 會 計 及 0.00015% 財 務 匯 報 | | | | 局交易 徽 費(須 於 申 請 時 以 港 元 繳 足,視 | | | | 乎最終定價可予退還) | | | | Associate 25 PS PS PS 25 25 2000 3 ...
新股前瞻|从仿制到创新:海西新药如何平衡现金流与研发投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7:33
公司概况 - 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新药的管线 [2] - 公司在中国最大、增长最快的治疗领域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及管线,已就14款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建立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的管线 [2] - 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为核心架构,委托CMO生产以降低成本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分别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2.49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0.9亿元 [5] - 2025年前五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652.9万元,现金流略显紧张 [8] - 运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前五个月为8013.5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654.3万元 [10] 产品与市场 -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安必力®、瑞安妥®及海慧通®,2022-2024年占总收益比例分别为98.2%、92.9%、82.6% [6] - 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2022-2025年前五个月分别为85.1%、73.3%、72.6%、71.7%,最大客户占比分别为58.8%、48.5%、45.6%、44.5% [7] - 公司已商业化的仿制药覆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炎症疾病,占2023年中国医药销售总额25%以上 [3] 研发与创新 - 创新药管线包括1个2期临床项目、3个临床前项目,覆盖肿瘤、眼科及呼吸系统疾病 [12] - C019199用于骨肉瘤及TGCT的Ib/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预计2026年在中国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12] - 全球乳腺癌药物市场预计2032年达到8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6% [12] 战略与挑战 - 公司正在福州建设自有制造设施,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可能转向重资产运营 [14] - 仿制药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依赖仿制药收入支撑创新药研发 [11][14] - 销售网络覆盖超过18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包括5100家三级或二级医院及22000家药店 [4]
海西新药“持证卖药”暴涨200%,账面资金仅3800万
公司概况 - 海西新药是福建省首家获得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批件的制药公司,具备自研自产自销能力[1][2] - 公司2020年8月获得福建省首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许可证》,享受与生产企业同等的市场便利[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2.12亿元增长至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2%;净利润从6900万元增至1.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0.5%[4]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达2.49亿元,净利润9021万元[4] - 毛利率保持高位,2022-2025年5个月分别为81%、83.3%、83%、84%[20] - 2024年末账面现金仅3800万元,相比4.67亿元营收显得不足[2] 业务结构 - 收入高度依赖13款仿制药,其中4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6] - 2024年VBP产品收入占比达72.6%,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0%[6] - 四款主要VBP产品(安必力®等)2024年贡献收入4.25亿元,占总营收90.9%[6] VBP相关风险 - 主力VBP产品将陆续到期:两款2025年底到期,安必力®2026年6月到期,赛西福®2027年到期[6] - 另有4款省级VBP产品最晚2026年6月到期[7] - 省级与国家VBP存在价格冲突,如赛西福®省级采购价较国家中标价低12%[9] 销售费用压力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22%升至2024年35.5%,大增13.5个百分点[12] - 高于行业均值(25%-30%),主要因分销商返点、医院推广费等渠道成本增加[12] 创新药研发 - 拥有4款创新药管线,均处早期阶段:最快仅I期临床,最慢处临床前阶段[17][18] - 研发投入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率14.5%,低于行业20%-40%水平[19][23] - 核心产品CO1919海外临床尚未启动,需FDA审批,存在监管延迟风险[17] 资金与产能 - 2024年经营现金流1.64亿元,但投资现金流-3.79亿元,期末现金仅0.38亿元[11] - 长乐基地设计产能20亿片/年,2024年销量仅4.6亿片,存在产能过剩隐忧[25]
海西新药招股书解读:营收增长47.4%,市场地位与风险并存
新浪财经· 2025-08-07 08:24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仿制药与创新药双轨并行的业务模式 [2][3] - 仿制药业务已确立市场地位,拥有14款获批仿制药,其中4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4款入选省级VBP计划 [2] - 核心仿制药产品市场表现强劲:安必力®2024年贡献收益1.46亿元,市场份额达25.7%,排名第二;海慧通®2024年收益1.873亿元,市场份额59.3%,排名第一 [2] - 创新药业务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适应症涵盖肿瘤、眼科等领域,具备成为全球同类首款药物的潜力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显著,增长率高达47.4%,远超过中国医药市场平均增长 [4] - 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仿制药入选VBP计划带来的销量增长,特别是海慧通®、安必力®等入选国家VBP计划的药物 [4][7] - 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仿制药销售,创新药尚处于研发阶段,暂未形成收入贡献 [7] - 招股书未明确披露净利润、毛利率及净利率的具体数据及变化情况 [5][6] 产品与市场 - 仿制药产品在VBP计划中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例如瑞安妥®市场份额16.7%排名第二,赛西福®2024年收益43.7百万元 [2] - 仿制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10] - 创新药研发风险高、周期长,从临床前阶段到获批上市充满不确定性 [3][9] - 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大,如医保政策、药品审批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18][19] 研发与竞争 - 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持续研发可能对财务造成压力 [9] - 公司在仿制药领域凭借VBP产品具有市场份额优势,但在创新药研发进度和规模上可能与大型药企存在差距 [11] - 大型药企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技术及研发经验,对公司的创新药发展构成挑战 [11] 公司治理与运营 - 招股书未披露主要客户及客户集中度相关信息,客户集中度可能影响销售稳定性 [12] - 招股书未提及主要供应商及供应商集中度,供应商集中度关系到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和成本控制 [13] - 招股书未详细介绍实控人、大股东及核心管理层的详细信息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