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创结合

搜索文档
海正药业2.4亿引进创新药,年内本土药企授权交易金额已近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7:24
交易概述 - 海正药业与艾欣达伟就靶向小分子偶联药物HSE-001达成合作 总费用不超过2.4亿元 包含首付款、开发里程碑款及销售权益金 [1] - 海正药业获得HSE-001在指定区域内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全部权利 且为唯一上市许可申请人和持有人 [3] - 协议包含不竞争条款 艾欣达伟不得在合作区域内开展竞争产品相关活动 [3] 药物特性与临床进展 - HSE-001为全球首创小分子前药 通过靶向AKR1C3酶选择性激活 释放DNA损伤剂 对正常组织毒性极低 [2] - 该药物针对肝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的耐药/难治性痛点 已在美国完成I期临床 获FDA肝细胞癌孤儿药资格 [2] - 全球多数SMDC药物处于Ⅰ期或Ⅱ期临床阶段 尚无产品正式上市 [3]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该品种与海正药业现有肿瘤管线形成协同 填补全球新机制实体瘤创新药空白 [2] - 通过引进临床阶段成熟资产 快速获得可推进临床权益 避免早期项目高失败风险 [6] - 交易体现公司从仿制药龙头向创新药企转型的战略 基于商业化成功率与研发效率的理性决策 [2][6]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全球占比从2016年不足1%升至2025年33% 交易金额达890亿美元 [1][5] - 中国创新药出海重磅BD交易数量占全球28% 交易金额750亿美元 占全球36% 已超过美国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 赶超2024年全年总额 [7] 企业财务与研发投入 - 海正药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5亿元 通过自研+引进双轮驱动研发体系升级 [6] - 2025年上半年化学制剂板块前十家药企合计研发费用达176.36亿元 同比上涨12.66% [8] -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2023年达2315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3732亿美元 [7] 产业链与分工演变 - 创新药产业链分工从大而全走向专而精 Biotech聚焦前端研发 传统药企承接后期开发与市场推广 [7] - 具备全球化视野、差异化筛选能力及临床推进效率的BD团队成为药企核心竞争力 [7] - 十四五期间共批准创新药210个、创新医疗器械269个 均保持加速增长态势 [7]
9家创新药企挤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36氪· 2025-09-02 12:45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行业重燃行情 市值超千亿的创新药企达9家 包括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 翰森制药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中国生物制药 石药集团 科伦博泰和百利天恒 [1][2][3] - 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活跃 上半年交易总额60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9% 对外授权交易占比超90% 典型案例包括三生国健与辉瑞12.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 恒瑞医药与GSK 120亿美元合作等 [2] - 创新药企业绩显著改善 A股和港股创新药企一季度营收增速分别超20%和15% 上半年超20款1类新药获批 数量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4] 千亿市值药企业绩分化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 同比增长15.88% 归母净利润44.5亿元 同比增长29.67% 创新药收入占比首次突破60%达95.61亿元 [5] - 百济神州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盈利 营收175.18亿元 归母净利润4.5亿元 核心产品百悦泽在美国市场收入89.58亿元 同比增长51.7% [7] - 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营收175.7亿元 同比增长10.7% 创新产品收入78亿元 同比增长27.2% 占比44.4% [6] - 石药集团上半年收入132.73亿元 同比减少18.5% 股东应占溢利25.5亿元 同比减少15.6% [6] - 科伦博泰上半年营收9.51亿元 同比增长12.3% 净亏损1.45亿元 同比收窄28.7% [7] - 百利天恒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 [8] CRO行业分化 - 药明康德上半年营收207.99亿元 同比增长20.6% 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141.6% 在手订单566.9亿元 同比增长37.2% [9] - 康龙化成上半年营收64.4亿元 同比增长14.9% 扣非归母净利润6.37亿元 同比增长36.7% 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10% [9] - 泰格医药一季度营收15.64亿元 同比下降5.79% 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下降66.23% [9] - 行业分化源于头部企业在ADC GLP-1 TIDES等高壁垒赛道的提前布局 形成技术与产能护城河 [10][11] 消费医疗行业困境 - 智飞生物上半年营收49.19亿元 同比下降73.06% 归母净利润-5.97亿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HPV疫苗销售大幅下滑 [12] - 万泰生物上半年营收8.44亿元 同比下降38.25% 归母净利润-1.44亿元 二价HPV疫苗价格战白热化 [12] - 欧普康视上半年营收8.71亿元 同比下降1.42% 归母净利润2.5亿元 同比下降22.93% [13] - 安科生物上半年营收12.92亿元 同比下降0.51%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下降11.92% 生长激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10% [13]
双鹭药业:公司研发五年前开始加大创新药和生物药的比重
证券日报· 2025-09-01 17:41
行业观点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医药市场以仿制药为主 [2] - 仿制药品种存在优劣之分 并非全部竞争激烈 [2] - 药企未来发展需遵循仿创结合路径 [2] - 真正的创新药需要巨大投入 [2] 公司战略 - 五年前开始加大创新药和生物药研发比重 [2] - 未来将陆续申报创新产品 [2] - 品种挑选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2]
德源药业(832735):收入利润符合预期,创新药研发顺利,年内催化剂丰富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3 22: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核心观点 - 德源药业2025年上半年收入利润符合预期,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21.9% [4] - 仿制药业务收入增长与结构优化并行,糖尿病类及高血压类药物收入占比98.6%,糖尿病类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8.3%,高血压类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6.7% [7] - 创新药研发进展顺利,DYX116降糖适应症I期临床预计2025年12月完成,减重适应症2025年7月获批临床;DYX216项目进度超预期,预计2025年底申报IND [7] - 公司盈利能力平稳,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83.8%,净利率18.6%,期间费用率59.6%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2.18亿元、2.00亿元,对应市盈率26倍、23倍、25倍 [6][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24亿元,归母净利润0.98亿元 [4]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总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22.6% [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83.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7]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64元/股,2026年1.86元/股 [6] 业务发展 - 仿制药业务保持较好产品获批节奏,2025年上半年取得4个药品批件,11个产品处于CDE审评,在研品种30余个 [7] - 公司计划2025-2027年每年获批7个左右品种,构建覆盖全面的糖尿病产品群,并向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扩展 [7] - 创新药项目与药明康德、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开发,新储备口服GLP-1小分子、小核酸药物项目 [7] - 第十批集采中标产品从2025年3月份起执行集采 [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42.99元,一年内最高价66.66元,最低价20.96元 [1] - 市净率4.3倍,股息率1.07% [1] - 流通A股市值44.61亿元 [1]
对手稀缺!新玩家突袭17亿镇痛大品种,角逐高端剂型国产第二席位!
格隆汇· 2025-08-22 03:06
江苏恩华药业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上市申请 - 江苏恩华药业按4类仿制化药申报的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上市申请于2025年8月19日获CDE受理 [1][2] 药品基本信息 - 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是由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羟考酮和阿片拮抗剂纳洛酮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 用于治疗非阿片类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中重度慢性疼痛 [3] - 该复方制剂可减少阿片类药物引发的便秘问题 单次用药镇痛效果维持12小时 理论上可替代羟考酮缓释片 [5] 市场销售数据 - 羟考酮在我国院内累计销售额达165.52亿元 2024年销售额17.54亿元 同比增长13.92% [3] - 羟考酮缓释片在我国院内销售额达97.58亿元 NAPP公司占据99.44%市场份额 [5] - 2024年院内缓释片销售总额达198亿元 [13] 竞争格局 - 绿叶制药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商品名米美欣®)于2024年6月28日获批上市 为国内首仿+首家过评 [9][10] - 江苏恩华药业与甘肃农垦药物正在角逐国产第二家 甘肃农垦药物申报于2025年8月5日获受理 [11] - 原研核心专利(CN102657630B等)授权至2027年8月24日 构成主要技术壁垒 [12] 技术壁垒与行业趋势 - 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如生物等效性研究)和复杂专利挑战 导致国内仿制企业较少 [12] - 2025年国内已有33个缓释片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涉及218个受理号和128家企业 [16] - 缓释制剂仿制呈现高难度、高投入特点 企业多聚焦大市场规模产品 "仿创结合"成为关键路径 [17]
湘江新动能 | 华纳药厂:仿创结合,差异化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09:35
公司财务与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58亿元,同比增长53.45%,占营收比例11.21% [2][11] - 2024年营收规模14.13亿元,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 [4] - 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4.8亿元 [11] 业务转型与战略布局 - 从仿制药企业向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采取"仿创结合"差异化路径 [3][4] - 避开抗肿瘤药热门赛道,专注抑郁症治疗和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领域 [3][10] - 构建"原料制剂一体化"高端化药平台,在消化、呼吸、抗感染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5] 产能与基地建设 - 手性药物工厂2024年贡献营收3.46亿元,同比增长20.34% [4] - 新建年产3000吨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绿色智造基地,对接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7] - 拥有5个API车间、3个医药中间体车间,生产建筑面积超6.4万平方米 [4] 产品研发进展 - 拥有近80个药品注册批件,50余个原料药产品转"A" [5] - 中药1.1类新药乾清颗粒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研发历时10年 [10] - ZG-001胶囊为新型抗抑郁药,安全性优异且未见超过1级不良反应 [10] 人才与行业地位 - 研发技术人员428人,占比34.57%,含海归博士及省市级领军人才 [11] - 入选《2025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 [9] - 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8.2%的平均水平 [11]
海西新药“持证卖药”暴涨200%,账面资金仅3800万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08 08:07
公司概况 - 海西新药是福建省首家获得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批件的制药公司,具备自研自产自销能力[1][2] - 公司2020年8月获得福建省首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许可证》,享受与生产企业同等的市场便利[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2.12亿元增长至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2%;净利润从6900万元增至1.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0.5%[4]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达2.49亿元,净利润9021万元[4] - 毛利率保持高位,2022-2025年5个月分别为81%、83.3%、83%、84%[20] - 2024年末账面现金仅3800万元,相比4.67亿元营收显得不足[2] 业务结构 - 收入高度依赖13款仿制药,其中4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6] - 2024年VBP产品收入占比达72.6%,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0%[6] - 四款主要VBP产品(安必力®等)2024年贡献收入4.25亿元,占总营收90.9%[6] VBP相关风险 - 主力VBP产品将陆续到期:两款2025年底到期,安必力®2026年6月到期,赛西福®2027年到期[6] - 另有4款省级VBP产品最晚2026年6月到期[7] - 省级与国家VBP存在价格冲突,如赛西福®省级采购价较国家中标价低12%[9] 销售费用压力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22%升至2024年35.5%,大增13.5个百分点[12] - 高于行业均值(25%-30%),主要因分销商返点、医院推广费等渠道成本增加[12] 创新药研发 - 拥有4款创新药管线,均处早期阶段:最快仅I期临床,最慢处临床前阶段[17][18] - 研发投入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率14.5%,低于行业20%-40%水平[19][23] - 核心产品CO1919海外临床尚未启动,需FDA审批,存在监管延迟风险[17] 资金与产能 - 2024年经营现金流1.64亿元,但投资现金流-3.79亿元,期末现金仅0.38亿元[11] - 长乐基地设计产能20亿片/年,2024年销量仅4.6亿片,存在产能过剩隐忧[25]
德源药业20250722
2025-07-22 22:36
纪要涉及的公司 德源药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战略**:2023 年确立仿创结合战略,仿制药业务以糖尿病药物为主,向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延伸;创新药业务处于投入期,计划每年取得一个 IND 批件[2][3] - **财务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2 亿元、2.18 亿元和 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1 倍、19 倍和 20 倍;给予 33 倍 PE,对应目标市值 64 亿,较当前股价有 54%上涨空间[2][8][17] - **市场潜力**:中国糖尿病患者约 1.7 亿人,高血压患者约 3.9 亿人,慢性代谢性疾病市场潜力巨大,相对平价的仿制药和创新药将长期并存驱动用药需求增长[2][9] - **集采影响**:2024 年新获批 7 个批件中 4 个中标第 10 批集采,有望放量;福瑞酮可能 2026 年纳入集采,2027 年报表体现,预计收入下降 60%,归母净利润降至 1.7 亿左右;波开清预计 2027 年底前不受集采影响[2][4][10] - **产品布局** - **糖尿病领域**:新开题和新获批降糖仿制药以新型降糖药为主,有 8 款待上市产品;开发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产品;创新管线 DYX 116 已启动一期临床试验,预计 2025 年底完成[12][13] - **高血压领域**:核心品种波开清赛片全国首家上市且通过一致性评价;取得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批件;推进新产品 216,预计 2026 年初提交 IND 申请[14][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基本情况**:2004 年成立,专注慢性代谢性疾病领域,有超 20 年市场经验;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有 32 个化药注册批件和 18 个在售产品;有三处生产基地,第三工厂预计 2025 年三季度申报 GMP 符合性认证[3] - **股权结构**:2024 年 2 月股权结构变更,五位自然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股 30.85%;天津药物研究所持股近 10%,实控人为招商局集团[5] - **研发投入**:创新药业务投入期,预计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 14 - 15%,2025 年计划投入 8500 万元[7] - **市场情况** - **糖尿病市场**:2023 年国内医院端糖尿病市场规模 509 亿元,非胰岛素类降糖药 343 亿元,新型降糖药占比 36.4%,较全球 55%有提升空间[12] - **高血压市场**:2023 年国内医院端高血压市场规模 676 亿元,复方制剂 132 亿元,占比 26.5%,较全球 67%联合疗法占比有提升空间[14]
13.65亿定增获受理!海思科解转型资金之渴?
国际金融报· 2025-07-17 16:29
公司融资计划 - 深交所受理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 拟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 65亿元 [1]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公司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业务覆盖新药研发 生产制造 推广营销 拥有40余个品种 涵盖麻醉 肠外营养 肿瘤止吐 肝胆消化 抗生素 心脑血管等多个细分领域 [3] - 4款1类新药已获批上市 包括环泊酚注射液 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 考格列汀片 安瑞克芬注射液 其他品种多为国内首家或独家仿制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商业化产品及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新药共有14个 覆盖麻醉 镇痛 肿瘤 代谢 呼吸系统 自身免疫系统等多个领域 [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创新仿制药"研发向"仿创结合"研发生态快速转型 [3] - 2024年仿制药大幅缩减 仅提交1款仿制药上市申请 创新药管线增至26个 [4] - 仿制药收入占比从2019年超80%降至2024年60%以下 创新药收入占比升至40% 2025年预计超40%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7 21亿元 同比增长10 92% 净利润3 96亿元 同比增长34% [5] - 年报发布当日公司股价涨停 市值首次超过5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5] 研发投入与资金需求 - 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 投入大 成功率低的特点 公司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5][6] - 2022年至2024年总研发投入达15 89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6 24亿元 同比增长20 7% [5] - 截至2024年三季度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8 07亿元 包含前次募投项目未使用资金2 5亿元和自有资金5 57亿元 [6] 募资用途与研发项目 - 募资将用于HSK31679 HSK31858 环泊酚 HSK39297 HSK21542 HL231等药物的境内外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 [6] - 上述项目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募资将加快临床试验 审评等环节速度 提升商业化进程 创造新利润增长点 [6]
海南海药:打好三张创新“底牌”,产品管线迎加速裂变
新浪财经· 2025-07-15 11:28
研发创新体系变革 - 公司完成研发创新体系变革重塑,强化创新药与仿制药研发,采用自主研发与外部引进结合策略,布局高附加值创新药和特色药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1] - 仿制药与制剂研究取得进展,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通过一致性评价,利奈唑胺片获注册批件,罗沙司他、利奈唑胺、富马酸伏诺拉生原料药取得上市批准 [1] - 2021年以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累计通过18个品种38个品规,药品质量整体提升 [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抗肝纤维化化药1.1类新药氟非尼酮胶囊达到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计划启动Ⅲ期临床 [2] - 抗癫痫1类新药派恩加滨片正在进行Ⅱa期临床研究,中国癫痫患者约900万,治疗缺口显著,2023年口服抗癫痫药市场规模超50亿元 [2] 国际合作与产品引进 - 与新西兰AFT Pharmaceuticals达成两轮经销权独家授权合作,引进Crystaderm乳膏及四款膳食营养补充剂 [2] - 与PHARMATHEN S A 合作抗精神分裂领域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液,扩充神经精神领域产品布局 [2] - 国际合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与风险可控性,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 [3] 中医药开发与推广 - 挖掘黎药民间验方和古籍资源,对名方进行二次开发,旗下枫蓼肠胃康系列取得5项注册批件、2项发明专利等成果 [3][4] - 拥有中药品种21个,规划中药饮片品种580余个,毒性中药饮片品种9个,枫蓼肠胃康、红宝太和等产品在海外市场获得验证 [4] - 计划建立现代化中药生产转化平台,培育中药大品种,拓展大健康领域 [4] 市场前景与战略 - 医药产业处于改革风口,健康中国市场将催生显著增量,公司通过创新合作业态和产品结构优化应对行业变化 [5] - 国际化合作获得跨国制药企业认可,利益深度绑定有助于新产品在国内市场推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