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

搜索文档
挪威官员:期待与中国加强海事等领域合作
新华网· 2025-10-01 09:22
他介绍,挪中双方2003年签署海运协定以来,通过海事工作组定期开展对话磋商,推动相关领域合作取 得成果。在今年6月举办的挪威国际海事展上,60多家中国企业积极展示新产品和新理念,借助这一世 界级行业平台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国际市场。挪威12月将参加中国国际海事展,相信挪威业界领军企业 将会踊跃参与这一展会。 萨格巴肯还表示,中国是挪威最重要的海产市场之一。去年,挪威向中国出口海产品超过18万吨,中国 也批准了进口挪威鲜活雪蟹,期待未来两国在海产领域会有更深入合作。 据中国驻挪威大使侯悦介绍,中国已成为挪威第三大海产市场,两国海事合作也不断涌现新亮点。在绿 色转型对话框架下,双方今年签署了关于可持续海洋管理和低碳发展的两份谅解备忘录。中国建造的 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为挪威"长船"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中国建造的钻 井平台也已在挪威外海油气田投入使用。 新华社奥斯陆9月29日电(记者张玉亮)挪威贸易、工业和渔业部国务秘书埃文·萨格巴肯9月29日表 示,挪威将以主宾国身份参与今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海事展,期待与中国加强海事、海产等领 域合作。 萨格巴肯当天出席中国驻挪威使馆举办的庆 ...
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访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32
海洋工程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62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年建造能力1200万载重吨 总装建造能力居全国前列[1] - 三大指标国内占比显著提升 造船完工量从8.7%升至13.5% 新接订单量从15.7%升至18.6% 在手订单量从15.2%升至17.5%[1] - 四大总装企业(中船集团大连造船/中远海运/恒力重工/中远川崎)在手订单排期至2029年[1] - 突破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及单舱世界最大1.3万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技术[1] - 将深远海养殖装备作为新赛道 发展重力式网箱和养殖工船产品[1]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力LNG/LPG/超大型集装箱/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 建设世界级制造基地[2] - 构建以长兴岛/旅顺口/大连湾/太平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布局大型远洋船舶及深海装备产业链[2] - 攻关高端船型设计/新型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等"卡脖子"技术 提升高附加值船型设计建造能力[2] - 打造研发设计/总装制造/维修改装/试验验证四大高地 实现全链条协同融合[2] - 发展LNG/甲醇/氢/氨等低碳零碳燃料船舶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2] 海洋经济基础优势 - 海洋产业覆盖26个细分领域(全国共28个)及13个主要产业(全国共15个)[3] - 形成"3+4+N"产业格局:海洋旅游业/渔业/化工业为主导 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为支撑[3] - 拥有106条海运航线 连通16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 覆盖RCEP核心港口[3] - 港口配备231个生产性泊位(含118个深水泊位) 包括45万吨油品码头/40万吨矿石码头/14万吨集装箱码头[3] - 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海上平台拆除/海底电缆敷设/海洋科考等领域[3] 高新区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编制《大连高新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 建立"1+8"产业链机制(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人工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洁净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4] - 组建200余个产学研联盟 挖掘500余项科技成果[4] - 推进东北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 开发装备制造业专用软件[5] - 依托长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轴承和汽配行业形成N+X解决方案[5] - 发展智能座舱产业链(智能座舱+智行云网数据链+核心部件供应链)[5] - 重点研发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具身机器人 建设化工/海洋/软件开发等行业垂直大模型[5] 发展挑战 - 海洋经济存在资源整合与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制约[4] - 传统产业(海洋渔业/化工/船舶)需转型升级 海洋服务业能级偏低 新兴产业发展缓慢[4] - 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转化成效不足 产学研协同需深化[4] -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性有待加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