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钻井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中集集团20251103
2025-11-03 23:4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集集团及其所在的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行业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整体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过千亿水平 归母扣非净利润保持在多年平均水平之上 [3] * 毛利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12.2% 营业净利润和净利润保持稳定 [3] * 经营性现金流良好 实现近100亿经营净现金流入 [4][12] * 有息负债降至405亿左右 同比大幅下降 预计全年利率支出显著下降 [4][12] 集装箱业务 * 前三季度干货集装箱销量约180万TEU 冷藏箱销量同比大增64%至15.35万TEU [2][5] * 尽管箱价下降 但集装箱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 [2][5] * 第三季度标准干箱销量接近60万TEU 表现超出预期 [10] * 全球供应链复杂性及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行业需求中枢为400万标准箱 [10][11] 道路运输车辆与能源业务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全球销量三季度同比增长7.21% [6] * 能源业务(以安瑞科为主体)业绩突出 在手订单持续增长 [6] 海洋工程业务 * 海工项目顺利交付 包括汽车运输船PETF FPSO P83和LNG FPSO 确保了收入确认 [2][6] * 海工市场前景乐观 尤其FPSO领域 美元降息有助于减轻总包商负债压力并加速项目进度 [7] * 公司跟踪多个FPSO订单 预计明年上半年有结果 FPSO总包订单基本都超过40亿美元 [7] * 公司9个平台出租率达到100% 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墨西哥湾 [9] * 新租平台南京1号在东南亚日费率实现翻倍 预计2026年带来稳定增长的边际收益 [9] * 海工板块毛利率逐步提升 预计2025年收入相比2024年的165亿元会小幅提升 2026年将进一步增加 [14][16] * 公司在FPSO和FLNG领域具备竞争力 全球仅有约十家船厂有能力参与 亚洲主要参与者为中国 韩国和新加坡的五六家船厂 [17][18] 冷箱业务 * 冷箱业务增长显著 前三季度销量15.35万TEU 同比增长64.35% [4][18] * 冷箱价格相比去年有所提升 毛利率略高于干箱 [4][18] * 预计2027 2028年年均销量维持在30万TEU左右 [4][18] 财务优化与风险管理 * 公司优化债务结构 降低融资成本 美联储降息将进一步利好融资成本 [12] * 公司积极管理外汇风险 通过套期保值策略 今年外汇损益从去年近15亿元改善至6亿元左右 [19][20]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因去年同期集装箱业务盈利时间分布不同 存在同比错配 其他产业板块表现优于去年 [1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大规模推出了A股和H股的回包计划 [3] * 公司预计2025年还将处置一个半潜领域的平台 并在该领域至少签订一个新租约 [9] * 公司认为海工板块整体盈利能力提升速度快于营收增长速度 [16]
中国制裁韩航运巨头,也给其他“骑墙”外企提了个醒
虎嗅· 2025-10-16 15:39
事件概述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14日宣布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的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 [1] - 制裁理由为这些子公司“协助、支持美国政府相关调查活动,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 - 消息公布后,韩华股票价格当日最高下跌9%,收盘下跌5.8%,韩国基准综合指数下跌0.6% [2] 韩华集团发展历程 - 集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韩国火药株式会社,1992年更名为韩华集团 [4] - 创始人金钟喜于1952年以23.4568亿韩元(分10年偿还)收购朝鲜火药株式会社,并于同年10月投资5亿韩元成立韩国火药株式会社 [9] - 集团通过持续并购扩张,1965年进入石油化工领域,2002年收购大韩生命,2007年收购美国Azdel公司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 [10] - 2023年,集团完成对韩国大宇造船海洋工程的收购,并将其更名为韩华海洋,该公司为全球第二大造船企业,年销售额达105亿美元 [12][13] - 2024年,韩华完成对美国费城造船厂的收购,成为首个成功收购美国船厂的韩国企业 [10] 被制裁子公司业务分析 - 此次被制裁的五家子公司为:韩华海运、韩华费城造船厂、韩华海洋USA国际、韩华航运控股和HS USA控股 [25] - 韩华海运(Hanwha Shipping LLC)于2024年4月设立,旨在作为实验最新造船技术的平台公司,目前船队尚在组建中 [25] - 该公司于2025年2月与母公司签订协议,建造两艘最先进的零排放LNG运输船,每艘造价2.52亿美元,预计2027-2028年下水 [25] - 韩华费城造船厂(Hanwha Philly Shipyard Inc.)于2024年12月设立,是专为投资美国费城船厂而设立的SPV,也是韩美“MASGA”造船合作项目的象征性地点 [28] - HS USA Holdings Corp是一家为韩华海运提供服务的附属控股公司 [29] - 在美国设立LLC(有限责任公司)的目的是简化公司结构和税务结构,隔离风险 [30] 韩华在美国的政治游说活动 - 韩华旗下游说公司Q CELLS在2024年总共花费近400万美元进行政治游说 [31] - 游说支出具体流向多家公司,其中向Hanwha Q CELLS America报告的总支出为391万美元 [32] - 游说活动重点关注多项美国法案,包括《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S.4638,报告9次)和《2025财年国防部拨款法案》(H.R.8774,报告7次)等 [33] 韩华海洋的战略角色与美韩合作 - 韩华海洋表面上是商业造船公司,实则担负韩国制造和出口常规动力攻击潜艇、钻井平台、LNG船的战略任务 [23] - 公司正主动或被动地转变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外延 [23] - 2024年11月,韩国获得美国海军第7舰队加油船“育空号”的定期维护合同 [14] - 2025年3月,韩华海洋在巨济船厂完成美军后勤补给船“沃利·谢拉号”的全面大修保养并交付美国海军,这是其首次承揽并完成美国海军舰艇的例行检修项目 [42] - 韩华海洋计划于2025年8月向韩华费城船厂追加投资50亿美元,以新增两座船坞、三座码头并建设约40万平方米的分段制造基地,旨在为美国军舰提供分段和模块化供应 [43] - 俄乌冲突后,韩国军贸出口高速增长,已跃升为世界前十的军火出口国,市场份额占全球2% [17][18] 制裁的潜在影响与行业格局 - 制裁严格限定在美国运营的实体,韩华母公司与中国的正常合作不受影响,但韩华北美子公司将被排除在中国供应链体系之外 [34] - 韩国财阀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现代集团(HD Hyundai)正在北美与韩华争夺市场,韩华受制裁可能使现代集团重新评估其与美国合作的利弊 [39] - 与专注军贸、航天的韩华不同,现代集团的主业在重工、建设和汽车,其对中国市场更为依赖 [39] - 此次事件可能促使三星、LG等更倚重中国市场的韩国消费品集团在战略选择上更为谨慎 [39] - “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的核心是让韩日等盟友以其造船产能承接美军军舰的维修和更替任务 [41]
挪威官员:期待与中国加强海事等领域合作
新华网· 2025-10-01 09:22
中挪海事合作 - 挪威将以主宾国身份参与今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海事展 [1] - 中国企业已成为挪威船东最重要的船舶建造商,中国也是挪威海事产业的关键市场 [1] - 双方通过海事工作组定期对话,推动合作取得成果,例如6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今年6月的挪威国际海事展 [1] 中挪海产贸易 - 中国是挪威最重要的海产市场之一,去年挪威向中国出口海产品超过18万吨 [1] - 中国已成为挪威第三大海产市场 [2] - 中国批准了进口挪威鲜活雪蟹,期待未来更深入合作 [1] 绿色与高技术海事合作 - 在绿色转型对话框架下,双方今年签署了关于可持续海洋管理和低碳发展的两份谅解备忘录 [2] - 中国建造的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为挪威"长船"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提供支撑 [2] - 中国建造的钻井平台已在挪威外海油气田投入使用 [2]
共计3.8亿元!恒力重工再获政府补助
搜狐财经· 2025-07-22 17:28
政府补助与财务影响 - 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基础设施费用分摊资金2 6亿元人民币 确认为递延收益 [2] - 2025年6月16日恒力造船(大连)收到另一笔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 20亿元人民币 两笔补助合计3 8亿元 [2] - 补助资金的具体会计处理及对2025年度损益和资产的影响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为准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恒力重工前身为STX大连 曾是中国最大外资船厂 2022年7月恒力集团耗资21 1亿元收购原STX大连资产 跨行业进入船舶制造业 [2] - 恒力重工一期项目"海洋工厂"于2023年1月投产 二期项目"未来工厂"于2024年1月投产 总投资近百亿元 [3] - "未来工厂"聚焦VLCC VLGC 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 全面达产后年加工钢材230万吨 年产值突破700亿元 [3] 资本市场运作与融资计划 - 恒力重工现为松发股份全资子公司 松发股份拟募集不超过40亿元配套资金 用于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船舶研发设计中心 [3] - 融资计划旨在提升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3] 订单与行业地位 - 2024年恒力重工新接订单排名全球第五 中国第四 目前手持订单约170艘 排产至2029年 [4] - 公司已开工建造60余艘船舶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 推动船舶工业高端化 智能化发展 [4]
政策加码深蓝经济,关注风电、油气装备与船舶行业成长新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4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向海图强”战略落地提速,深海装备建设节奏加快,政策顶层设计强化“向海发展”导向,为深海科技等相关产业带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跟踪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议题,强调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等 [3] 风电 - 2025年风电装机需求高景气,1 - 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9.96GW,交付起量;1 - 5月央国企287个项目定标,开标容量达53.4GW,其中陆上37.39GW,海上3.01GW;深远海风电建设推进,浙江深远海示范项目启动机组招标,为相关设备厂商带来新增量空间 [3] - 推荐标的为新强联,相关标的为通裕重工 [3] 油气设备 - 2024年中国海洋能源供给持续增长,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近八成,成为油气增储上产重要增长极;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超越,自主设计建造的“奋进号”超深水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实现深水装备零的突破 [3] - 推荐标的为杰瑞股份、纽威股份,相关标的为中集集团、中海油服、石化机械、海油工程 [3] 船舶行业 - 政策催化深海装备建设提速,深海多领域发展对深海装备形成系统性需求,我国在高端船型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海工装备新签订单、交付排产处于高位,产业链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掌握相关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3] - 相关标的为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振华重工 [3]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股票代码 | 公司名称 | 股价(元) | EPS(元)(2025E) | EPS(元)(2026E) | EPS(元)(2027E) | PE(2025E) | PE(2026E) | PE(2027E) | 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353.SZ | 杰瑞股份 | 34.25 | 2.89 | 3.43 | 3.98 | 11.9 | 10.0 | 8.6 | 增持 | | 603699.SH | 纽威股份 | 30.80 | 1.81 | 2.15 | 2.46 | 17.0 | 14.3 | 12.5 | 增持 | | 300850.SZ | 新强联 | 35.20 | 1.10 | 1.23 | - | 32.0 | 28.6 | - | 增持 | [4] 自有资金持仓 - 公司持有新强联已发行股份1%以上,2025年6月30日自有资金持仓量为19453497股,无锁定期 [5]
安东油田服务(03337)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6 20:33
业绩总结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3589.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8%[18] - 2022年自由现金流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回报率(ROE)增长至9.9%[29] - 2022年公司整体GMV超过77亿人民币,订阅用户超过3万[48] 市场表现 - 2022年海外市场收入增长显著,伊拉克市场收入增长达到48%[18] - 2022年公司在非洲市场实现稳定增长,成功渗透阿尔及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市场[19] - 2022年公司在国内市场面临挑战,但仍保持稳定收入,2022年收入为1493.7百万人民币[18] 新业务与投资 - 新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达到41.3%[21] - 2022年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T-ALL检验业务融资2.52亿人民币[24] - 2022年公司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实施,推动检验业务的上市进程[24] 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财务杠杆显著降低,债务/EBITDA比率降至2.0倍[32]
中海油服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海油服[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业绩**:2025年Q1营收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6.4%,归母净利润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近40%,受益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全产业链整合[2][3] - **各板块表现** - **钻井平台**:一季度作业48,089天,同比增11.4%,平台利用率显著提升[2][3] - **技术板块**:市场规模平稳,各业务线营收和作业量同比增长[3] - **海洋工程装备板块**:一季度作业天数同比增加近400天,营收增20%[3] - **物探板块**:推动技术转型,海底作业量同比提升,但二维3D采集服务同比回落[2][3][5] - **平台作业情况** - **海外**:五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四座作业,新王号等高日费作业,自升式平台在中东和东南亚利用率高;南巴平台预计二季度末作业[2][6] - **国内**:各钻井平台工作量和利用率高,新入列平台排期饱满,日费价格平稳[6] - **日费情况** - **挪威**:四条船日费约30万美元[2][9] - **海外合同期**:日费稳定[2][10] - **国内**:大部分平台价格议定平稳,新进七个平台价格略有上涨[2][11][12] - **毛利率展望**:2024年油服板块整体毛利率提升,但海外利润率低于国内,远期规模化效应有望提升利润率[2][13] - **财务费用**:一季报显示财务费用下降对业绩增长贡献显著,全年预计稳定在常规水平,下半年浮式生产储油船作业可能带来波动[4][14] - **减值考量**:目前未见经营平台变化,暂无计提减值考量,若外部环境波动可能调整[4][16] - **海外突破** - **技术板块**:获中东主要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准入机制,有北海、东南亚技术服务合同,非洲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良好[18][19] - **深水业务**:参与巴西深水项目获入场券,国内拓展南海深水业务[20] - **新签平台费率**:预期稳中有升,虽部分区域有波动,但执行合同价格较前期上升[22][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泰国自升式钻井平台3月正式作业,签订Seagull合同相关条款,日费未明确[8] - 南海两条船回国作业日费与国内其他船只一致[15] - 东南亚近期价格回落,受中东暂停平台影响,市场竞争增加[17] - 今年约10亿美元债券到期,还款计划在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执行[20] - 公司在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上对超深水高温高压工作液及定向设备、定向仪器研发应用投入精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