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文通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电脑通讯节2025”揭幕 孙东:AI已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8:40
行业活动 - 香港电脑通讯节2025于8月22日起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4天 主题为"AI无界 商机无限" [1][3] - 展览设立"AI及数码转型专区"和"机器人体验区" 帮助企业了解最新AI技术和数码解决方案 让市民近距离体验机器人科技 [3] - 展览设逾800个展位 超过200家本地及海外商家参展 [3] 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已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发展一日千里 [1][3] -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自主研发本地大语言基础模型 开发出"港文通"和"港会通"等垂直应用 [3] - 聊天机器人"港话通"目前处于测试阶段 预计今年内推出市场 [3] 政府政策 -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数码转型 [3] -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AI技术可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持续创新 [3]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9:15
香港创科发展现状与成就 - 香港创新科技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改变了"High Tech揩嘢"的传统观念[1] - 2000年至2023年间,"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增加价值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增长超四倍[2] - "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服务"增加价值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增长约三倍[2] 创科对香港经济的贡献 - 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业产业"增加价值为768亿港元,同比上升7.6%,占本地GDP 2.6%[2] - 工业占本地GDP 4.4%,与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占16.2%[2]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同比上升7倍,位列全球第一[3] 创科企业上市与金融发展 - 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集资王,募资用于欧洲项目扩大产能[3] - 优必选、地平线等创科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3] - 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增设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3] 创科就业与创业生态 - 香港科技园公司实习计划收到超5000份申请,来自全球前50顶尖学府[5] - 电子、工业、电气及机械工程相关类别全职空缺增幅约10%[5] - 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提供超3000个创科职位空缺,吸引逾8000人次参与[5] 科研实力与大学排名 - 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6] -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与文献引用指标占60%[6] -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研究环境与质量占59%[6] 顶尖科学家与科研成果 - 香港有1534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13位打入全球十大[7] - 卢煜明教授研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7] - 叶玉如教授团队开发阿尔兹海默症血液测试,用于早期检测[7] 智慧城市与政府服务 - "智方便"平台登记用户近360万名,提供超1200项政府及公私营机构服务[10]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入境事务处合作,提升通关效率[10] - NAMI研发新一代"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助力公营房屋建造[12] 人工智能应用 - 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百项方案"超半数项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13] - HKGAI研发"港文通"、"港会通"等垂直应用模型,超两万人试用[13] - 将推出"港话通"聊天机械人,深化AI在日常生活的应用[13] 国际创科盛事与软实力 - 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成功举办第三届[14] - "未来科学大奖"和"邵逸夫奖"以香港为基地[14] -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14]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9:03
香港创科发展现状与成就 - 香港创科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改变了早年"High Tech揩嘢"的负面印象,现转变为"High Tech不再揩嘢"的积极生态 [2] - 2000年至2023年间,"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增加值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增长超4倍),"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服务"增加值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增长约3倍) [4] - 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业产业"增加值达768亿港元(同比+7.6%),占本地GDP 2.6%,工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16.2% [4] 创科对金融与产业生态的影响 - 2023年上半年香港IPO集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同比+7倍),全球排名第一,创科板块企业如宁德时代、优必选、地平线等成为主要推手 [6][7] - 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增设科企专线,吸引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预计将加速金融与创科协同发展 [7] - 香港初创企业数量增至约4700家,科技园和数码港招聘会提供超3000个创科职位,吸引超8000人次参与 [9] 科研实力与高等教育 - 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科研指标在QS、THE等排名中占比达40%-60% [10][11] - 2024年香港1534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3位进入学科领域全球前十 [11] - 香港科研团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如卢煜明教授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叶玉如教授的阿尔兹海默症血液测试等 [11][12] 智慧城市与政府服务创新 - "智方便"平台登记用户近360万,提供超1200项政府及公私营服务,目标2023年底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 [16] - 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入境处合作提升通关效率,NAMI研发"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加速公屋建设 [16] -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开发"港文通""港会通"等AI工具,政府内部超2万人试用 [17][18] 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建设 - 香港举办InnoEX国际创科展、香江诺贝论坛等盛事,未来科学大奖和邵逸夫奖以香港为基地 [20] - 2023年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将发布《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排名 [20]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政府内部超过1.2万人使用本地大型语言模型“港文通”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4:22
人工智能生态圈建设 - 人工智能被视为培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香港政府正努力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 [1] -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已推出首个本地大型语言模型"港文通",政府内部已有超过12000人使用 [1] - 手机版本"港话通"将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市场供市民使用 [1] - 2023年《财政预算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为香港关键产业 [1] - 政府通过政策、数码基建、算力供应、技术开发、人才资金等多维度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 [1] 基础设施与研发投入 - 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已于2022年底投入服务,支撑本地算力需求 [1] - 2023年《财政预算案》预留10亿元筹备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1] - 特区政府推出30亿港元、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 [2] - 资助计划自2022年10月推出以来已批出多个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本地大语言模型、新材料、合成生物学、医学大模型等 [2] 产业发展方向 - 政府致力于加强数字化及智能化应用 [1] - 资助项目已陆续开展以推动科研突破 [2] - 研究重点包括推动本地大语言模型发展 [2]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促进人工智能上游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及场景应用
智通财经网· 2025-03-19 15:08
香港政府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 香港政府持续落实一系列助力人工智能发展的措施,将发展策略落到实处 [1] - 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既是香港全力发展的关键产业,亦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1] - 2022年年底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已提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并制定了明确的策略方针及具体行动纲领 [2] 资金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 - 数码港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加强香港的高阶算力供应 [1][2] - 推出30亿港元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推动科研突破 [1][2] - 2025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以引导及助力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和产业应用 [1][3] - 筹备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并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订为其中一个主题板块的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 [1][2] - 持续推动数据中心发展,包括就北区沙岭创科用地改作数据中心启动改划程序 [2] 研发平台与合作 - 持续透过聚焦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的“air@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及其辖下的研发实验室,培训本地人才及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员 [2] - 2023年支持在“air@innohk”平台下成立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 [2] -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于今年2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hkgai v1大语言模型,目标是在今年内将基于其大语言模型研发的聊天机器人推出市场 [6] 人才培育与引进 - 鼓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开办切合香港发展所需的课程,并透过“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资助学生修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电脑科学课程 [4] - 教资会于2023年拨款1亿港元设立科教创新基金,以推动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利用创新科技推进教学革新及促进学术界与产业协作 [4] - 职业训练局在政府支持下已于2023年11月成立香港资讯科技学院,提供涵盖人工智能的资讯科技课程,首届学生已于2024/2025学年入学 [4][5] - 新型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资助本地企业让其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 [5] - 持续进修基金提供超过20项与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供年满18岁的香港居民报读 [5] -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合资格公司输入海内外科技人才实施快速处理安排,截至2025年1月底共有152名来自人工智能界别的非本地人士获准入境 [5] - 人才清单下纳入资深人工智能专家等创科领域专业工种,符合资格的外来人才在申请相关入境计划时可获得便利 [5] 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 - 政府于2024年年中已开始试用由hkgai本地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文书辅助应用程式“港文通”,协助政府人员进行文书处理工作 [6] - 数字政策办公室已邀请所有决策局/部门安排不同职系的政府人员参与“港文通”试用计划 [6] - 各局/部门在2024年至2025年陆续推出的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项方案”中,有接近一半涉及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科技的应用 [6] 区域合作与发展 - 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具备条件汇聚内地和国际数据,有利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 [7] - 政府通过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协调和推动粤港两地资讯及通讯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7] -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于2023年3月签署《粤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协议》,深化粤港科技创新交流 [7] - 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鼓励双方的大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就人工智能等科技范畴加强合作 [7]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2024年11月发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提出在香港园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科技领域 [7] - 河套香港园区的发展策略包括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