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

搜索文档
国际青年“牵手”山东 邂逅齐鲁文化宝藏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09:12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在淄博举行 吸引韩国 摩洛哥 罗马尼亚等多国青年代表参与 [3] - 活动内容包括外籍青年学习书法等文化体验项目 促进跨文明对话 [3] - 参与者通过探访济南老街巷 淄博传统工艺等 沉浸式感受齐鲁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 [3] 国际青年反馈 - 韩国青年白瑞禧认为山东兼具开放包容的时代气度和深厚历史文脉 特别提到济南老街巷和淄博传统工艺与现代活力的结合 [3] - 摩洛哥青年祝福对山东人的热情好客和特色美食印象深刻 计划向家乡亲友传播山东见闻 [3] - 塔吉克斯坦青年施鲁资基于8年在鲁生活经历 强调山东作为国际人才聚集地和中华文明窗口的双重价值 [3][4] 文化传播价值 - 淄博琉璃和潍坊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外籍青年感知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1] - 活动推动青年群体成为文明互鉴使者 通过个人叙事向全球传播山东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成果 [3][4] - 山东通过国际友城交流等渠道 构建起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化的双向传播体系 [3][4]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8日启幕
央视网· 2025-05-21 17:21
活动概述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举办 主题为"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 文化和旅游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1] - 非遗节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 宣传非遗品牌IP与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 [1] 展示保护成果 - 本届非遗节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 [1] - 开幕式巡游中51支国内外队伍将开展行进式表演 [1] - 广东坪山麒麟舞社区队伍和四川槐树街社区队伍展现"非遗在社区"的生机活力 [1] - 川剧 四川清音学生队伍展示"非遗进校园"的青春力量 [1] - "人间好时节"主题展览展示自贡灯会 潍坊风筝 龙舟说唱等岁时节令习俗 [1] 群众参与 - 推出国际非遗美食周 8个世界美食之都带来特色美食项目 与全国各地70余项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成美食集市 [2] - 设置家庭厨艺秀 非遗节里过端午等贴近生活的互动项目 [2] - 传播中医药文化 在主会场和成都市社区 街区 景区等开展健康咨询服务 [2] - 围绕端午习俗开展龙舟竞渡 群众文化汇演 传统技艺展示 节日民俗互动等活动 [2] 科技赋能 - 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 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依托桑蚕丝织技艺 西游传说等非遗项目推出30余项可参与 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 [2] - 通过游戏 VR数字展览 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 [2] - 《二十四节气》手游 《有趣的甲骨文》VR数字艺术展 太极拳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等将首次发布 [2] - 开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分享 深入探讨"文旅融合" "科技赋能"等热点话题 [2] 非遗消费 - 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 推介和交易 深化非遗与相关知名品牌合作 [3] - 组织丝路锦绣展 推动蜀锦蜀绣及相关产业发展 [3] - 吸引全国游客在端午节期间购买非遗好物 品尝非遗美食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3]
今年“五一”,山东创新营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
大众日报· 2025-05-06 08:53
文旅消费新趋势 - 个性化文旅消费需求显著增长 游客从"到此打卡一游"转向"为热爱奔赴山海" 在旅途中完成"愿望清单"成为新需求 [2] - 泰山景区5月1日单日进山游客达7.6万人 乐陵影视城假期首日接待游客4.68万人次 [2] - 九如山风景区亲子游客占比达45% 较往年提升10个百分点 日均体验量超3000人次 [3] 沉浸式体验场景创新 - 乐陵影视城推出"走进片场"活动 专业团队每天两场全程跟拍指导 游客可零门槛参与"飙戏"并带走专属短片 [2] - 青岛明月山海间 济南电影幻城等景区打造cosplay巡游场景 吸引年轻客群打卡 [3] - 明水古城推出"清照泉城焕春季" 聊城水上古城推出戏曲快闪 古风巡游等 台儿庄古城打造"全城皆戏 全天入戏"沉浸式演艺 [4] 音乐+文旅融合 - "5·2枣庄音乐盛典"在大雨中举行 众多知名歌手齐聚 观众热情高涨 [2] - 潍坊风筝嘉年华群星演唱会5月3日开唱 歌迷持票根可享74家酒店与70家景区优惠 [2] 入境游市场复苏 - 烟台 威海 石岛等口岸迎来大规模韩国入境旅游团 [4] - 烟台港国际客运站"海蓝鲸"国际客货班轮靠岸 韩国旅客通关便利 计划加强与烟台当地企业合作 [4]
非遗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4-26 06:31
行业发展趋势 - "非遗+文旅"融合形态受到市场关注 传统文化魅力与市场潜力结合成为新增长点 [1] - 全国已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 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 [1] - 政策支持非遗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结合 发展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 [1] 区域发展案例 - 山东省潍坊市依托"世界风筝之都"IP 建成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等体验基地 推动风筝、木版年画产业壮大 [1] - 云南省普洱市创新"非遗+节庆"模式 打造"傣族泼水节+茶山探秘"等特色场景 吸引大量游客 [1] 现存问题 - 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西部非遗资源开发率较低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 [2] - 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 非遗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2] 政策解决方案 - 建立跨省非遗文旅资源共享平台 制定资源开发负面清单和分级保护制度 [2] - 设立非遗文旅专项发展基金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资金支持 [2] - 实施"非遗新生代培养计划" 推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发展 探索"非遗经纪人"制度 [2] 产业升级方向 - 建设非遗数字资产交易中心 开发AI创作平台 支持非遗IP运营及衍生品开发 [2] - 推动产业集群化 建设非遗工坊、数字实验室、电商直播基地综合体 [2] - 深入挖掘区域非遗文旅基因 探索研学、康养、节庆与非遗融合的差异化模式 [2] 企业创新策略 - 推进产品多元化 通过现代艺术跨界联名拓展产品供给 [3] - 强化品牌化运营 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的非遗品牌 [3] - 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 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