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雷达Helios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产业上游跨界人形机器人:技术复用的东风吹到哪一步了?
36氪· 2025-03-27 19:34
跨界转型逻辑 - 技术复用解决"能不能做"问题,产业生态解决"如何持续赚钱"问题,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上游及其他高端制造产业上游跨界转型 [1] - 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商通过技术能力迁移和产业生态构建实现业务延伸,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并降低布局成本 [4] - 底层技术通用性打破业务边界,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初期建立先发优势 [4] 供应商跨界案例 - 三花智控从特斯拉概念股转型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2025年市值重回千亿大关 [2] - 华依科技与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取得进展 [6][9] - 禾川科技布局激进,自研人形机器人部件实现小批量订单,成立子公司并展出"YOLO"人形机器人 [2][14] - 拓普集团投资50亿元加码机器人电驱系统,执行器产品获客户认可 [10] - 速腾聚创从激光雷达供应商转型为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二代灵巧手亮相2025年CES [11][12] 技术协同与量产优势 - 新能源汽车上游在"三电"技术、轻量化材料、传感器等领域积累可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基础 [6] - 量产能力及经验使上游供应商能降低人形机器人部件生产成本,快速响应需求 [6] - 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作为特斯拉供应商,具备技术优势和量产经验,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 [9] 商业模式升级 - 部分供应商从零部件供应升级为产品供应甚至亲自下场,如禾川科技自制90%人形机器人部件 [14] - 速腾聚创从单一技术提供商发展为机器人通用零部件开发平台,与上下游共建生态 [12][14] - 禾川科技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推出无框力矩电机并与国内外头部厂商建立合作 [14] 产业链协同与挑战 - 依托新能源汽车客户资源和量产经验绑定头部机器人厂商,构建生态壁垒 [16] - 联合研发模式(如禾川科技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实现硬件与算法融合 [16] - 人形机器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上游需应对中游降本压力和生产规模把控难题 [16][17] 市场数据 - 2024年1-1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 [5] - 三花智控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5.63亿元(+8.36%),归母净利润23.02亿元(+6.59%) [5] - 速腾聚创2024年Q3为全球超2600家机器人客户服务,新产品获六位数订单 [11] - 禾川科技在国内通用伺服市场占有率约4.4%,国产品牌排名第二 [14]
速腾聚创拟募集10亿港元:7成投入机器人业务研发,已入选高盛、大摩报告
IPO早知道· 2025-02-26 11:32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以每股46.15港元的价格配售至多2200万股新股份,配售所得款项净额预计约10亿港元[2] - 2024年12月已完成一次配售,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2.71亿港元[3] - 本次配售约7成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机器人业务的研发,包括开发高清传感器与AI感知技术、高负载灵巧手、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机器人域控制器等关键部件[3] 机器人平台战略 - 公司明确"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定位,为AI机器人行业提供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5] - 已发布适用于机器人的E1R、Airy等激光雷达产品,以及Active Camera、灵巧手Papert 2.0等首批创新产品[5] - 第二代灵巧手Papert 2.0具有20个自由度,最大负载五千克,14个力传感器,可与感知系统闭环组合成为"手眼协同"解决方案[5] 行业合作与产品应用 - 公司向人形机器人"青龙"交付了第100万台激光雷达E1R[7] - 是宇树科技在激光雷达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其H1机器人头部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Helios[7] - 国内外头部机器人厂商的激光雷达搭载率超50%[7] 行业认可与研报收录 - 公司入选高盛集团发布的《Global Automation: Humanoid Robots III: The supply chain dynamism》研报[7] - 同样被收录于摩根士丹利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与英伟达、微软、谷歌、特斯拉等公司共同构成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强上市公司名单[10] 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 高盛报告预计人形机器人行业将于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9] - 预计到2035年,在基础情景下可能将释放出38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规模,最乐观情景下有望达到2050亿美元[9] - 随着行业从研发阶段逐步迈向量产阶段,各大机器人制造商对高质量组件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