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肝病用药)
搜索文档
片仔癀“中药茅”光环褪色 非经常性收益粉饰下的主业困局
财经网· 2025-10-23 18:57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业绩出现显著下滑,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创近二十年来首次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局面 [1] - 公司核心盈利能力急剧恶化,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腰斩54.6%,盈利质量引发市场深度担忧 [1] - 业绩下滑由多重因素导致,包括核心产品销售疲软、成本高企、渠道价格管控失效、库存积压及第二增长曲线缺失等 [3][4][7][8]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0.64亿元,同比下降26.28% [1][2]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 [1][2]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 [1][2]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 [1][2] - 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8亿元,同比下降54.6% [1][2][9]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91亿元,同比下降30.38%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7亿元,同比锐减62.53% [2][7] - 公司总资产为1747.87亿元,较上年度末微降0.35% [2] 核心业务与产品分析 - 作为公司"压舱石"的医药制造业前三季度营收达40.16亿元,占总营收半壁江山,但收入同比下降12.93% [3][7] - 核心产品肝病用药(即片仔癀)营收同比下滑9.41%,成本却上升20.64%,导致该业务毛利率收窄至61.11% [3] - 心脑血管用药收入同比腰斩65.20%至0.93亿元,毛利率仅为8.57%,二线产品近乎"断档" [7] - 被寄予厚望的化妆品业务收入骤降23.82%,毛利率为61.79% [7] - 医药流通业务收入下降8.45%,毛利率仅为8.64%,盈利能力有限 [7] 成本与定价挑战 - 公司面临关键原材料(如牛黄、麝香、蛇胆)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的压力 [3] - 过往依赖的提价策略显现后遗症,自2005年内销价格从125元/粒涨至760元/粒,涨幅超500% [3] - 渠道价格体系出现松动,非官方渠道实际售价较官方价格低出近30%,终端零售价击穿官方定价 [4] 渠道与库存状况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约1.83亿元,较年初下降32.47%,显示经销商拿货积极性降温 [6] - 公司存货较年初激增24.02%至61.60亿元,形成"库存高企、增收不增现"的双重压力 [7] - 渠道库存积压可能阻碍新产品销售,控价策略失效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7] 盈利质量与非经常性损益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降幅(-54.6%)与归母净利润降幅(-28.82%)差距达25.78个百分点,表明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有显著"粉饰"作用 [9] - 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从0.1%骤升至36.25%,显示公司对非主营收益依赖加剧 [9] - 第三季度投资收益达2.85亿元,同比大增819.32%,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56亿元,同比暴增13748.45% [10] 研发投入与进展 - 公司1.1类中药创新药温胆片正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11] - 公司正在推进2个新药立项及18个在研新药研究 [12]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80亿元,同比增长24.42% [13]
片仔癀“中药茅”光环褪色:渠道失守、扣非腰斩 非经常性收益粉饰下的主业困局
华夏时报· 2025-10-23 08:00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下降11.93%,归母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 [2]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64亿元,同比下降26.28%,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 [3] - 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4.6%,反映核心盈利能力急剧恶化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2.53% [4] - 公司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负增长,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创近二十年来首次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局面 [3] 核心业务分析 - 作为公司"压舱石"的医药制造业前三季度营收40.16亿元,占总营收半壁江山,但收入同比下降12.93% [4] - 核心产品肝病用药(即片仔癀)营收同比下滑9.41%,成本却上升20.64%,导致该业务毛利率降至61.11% [4] - 心脑血管用药收入同比腰斩65.20%至0.93亿元,毛利率仅8.57%,二线产品近乎"断档" [8] - 化妆品业务收入骤降23.82%,医药流通收入下降8.45%,未能形成有效第二增长曲线 [8] 成本与定价压力 - 生产所需关键原材料如牛黄、麝香、蛇胆等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对产品成本构成持续上升压力 [5] - 公司过往依赖提价策略,内销价格从2005年125元/粒涨至760元/粒,涨幅超500%,但策略后遗症显现 [5] - 非官方渠道实际售价较官方价格低出近30%,终端零售价击穿官方定价,反映市场价格管控面临严峻挑战 [6] 渠道与库存状况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约1.83亿元,较年初下降32.47%,经销商拿货积极性明显降温 [8] - 公司存货较年初激增24.02%至61.60亿元,形成"库存高企、增收不增现"的双重压力 [8] - 2024年肝病用药产品销量同比下降7.63%至418.86万盒,渠道库存积压问题突出 [8] 盈利质量与非经常性损益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降幅为28.82%,与扣非净利润降幅54.6%相差达25.78个百分点,显示非经常性收益对利润的平滑作用 [12] - 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从0.1%骤升至36.25%,公司对非主营收益依赖显著增加 [12] - 第三季度投资收益达2.85亿元,同比大增819.32%,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暴增13748.45%至2.56亿元 [13] 研发投入与进展 -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80亿元,同比增长24.42% [15] - 公司正在推进2个新药立项及18个在研新药研究,含5个中药1.1类等临床研究 [15] - 1.1类中药创新药温胆片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但对公司本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14][15]
片仔癀“中药茅”光环褪色:渠道失守、扣非腰斩,非经常性收益粉饰下的主业困局
华夏时报· 2025-10-22 17:41
核心财务表现恶化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下降11.93%,归母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 [2]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64亿元,同比下降26.28%,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 [3]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腰斩54.6%,仅为4.38亿元,核心盈利能力急剧恶化 [2][10] - 公司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负增长,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创近二十年来首次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局面 [3] 盈利能力与质量隐忧 - 净利润降幅显著大于营收降幅,反映核心盈利能力恶化 [2] - 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形成粉饰,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从0.1%骤升至36.25% [10] - 第三季度投资收益2.85亿元,同比大增819.32%,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56亿元,同比暴增13748.45% [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锐减62.53%,呈现增收不增现的局面 [4][8] 核心业务板块承压 - 医药制造业前三季度营收40.16亿元,同比下降12.93%,毛利率下降7.51个百分点 [5][8] - 核心产品肝病用药营收同比下滑9.41%,成本上升20.64%,毛利率降至61.11% [5] - 化妆品业务收入骤降23.82%,医药流通收入下降8.45%,心脑血管用药收入直接腰斩65.20% [8] - 公司对单一核心产品依赖度较高,第二增长曲线未能形成 [9] 成本与价格挑战 - 牛黄、麝香、蛇胆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对产品成本构成上升压力 [5] - 公司过往依靠提价策略,内销价格从125元/粒涨至760元/粒,但渠道价格体系出现松动 [5][6] - 非官方渠道实际售价较官方价格低近30%,终端零售价击穿官方定价 [6] - 经销商拿货积极性降温,合同负债期末较年初下降32.47% [8] 渠道库存与运营效率 - 公司存货较年初激增24.02%至61.60亿元,渠道库存积压问题突出 [8] - 合同负债中的货款期末余额减少,反映出经销商拿货积极性降低 [8]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大幅下滑,形成库存高企与现金流恶化的双重压力 [4][8] 研发投入与未来布局 -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4.42%,前三季度达1.80亿元 [14] - 中药创新药温胆片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公司布局精神、消化、呼吸等新药治疗领域 [13] - 公司有多个创新药项目在研,包括5个中药1.1类、1个中药1.2类、4个化药1类的临床研究 [13]
片仔癀前三季营收净利20年首双降 市值4年缩水近1800亿恐难回巅峰
长江商报· 2025-10-20 07: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 [2][5]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 [2][5] - 扣非净利润为18.9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更大,达30.38% [5] - 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双降为公司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 [2][6] 分季度业绩趋势 - 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1.42亿元、22.37亿元、20.6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92%、9.79%、26.28%,呈现逐季加速下降趋势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亿元、4.43亿元、6.87亿元,第二、三季度同比分别下降40.76%、28.82% [6]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05亿元、4.48亿元、4.38亿元,第二、三季度同比分别下降41.30%、54.60% [6]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制造业务收入40.16亿元,同比下降12.93%,毛利率59.38%,同比下降7.51个百分点 [7] - 医药流通业务收入28.87亿元,同比下降8.45%,毛利率8.64%,同比下降4.19个百分点 [7] - 化妆品业务收入4亿元,同比下降23.82%,毛利率61.79%,同比下降1.28个百分点 [7] - 核心肝病用药收入38.80亿元,同比下降9.41%,毛利率61.11%,同比下降9.68个百分点 [8] 现金流与存货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99亿元减少8.12亿元,同比下降62.53% [4][10] - 截至2025年9月底存货为6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94亿元,同比增长34.91% [10] 二级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下跌约8.47% [15] - 相较于2021年7月的历史高点491.88元/股,当前股价196.34元/股,区间跌幅达60% [4][15] - 公司市值从接近3000亿元缩水至1185亿元,蒸发近1800亿元 [4][15] 战略发展举措 - 公司确立"一核两翼"发展战略,投资建设多家健康类子公司 [10] - 2023年投资建立片仔癀健康美妆园,试图打造爆款产品 [11] - 2024年下半年全资子公司片仔癀投资参与设立3只基金,出资额分别为300万元、2.9亿元和2亿元 [11] - 公司曾通过收购龙晖药业、家化口腔、力品药业等来完善产业布局 [12]
“药茅”片仔癀十年增长神话终结 多元化战略步履维艰
新浪证券· 2025-09-05 14:0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 扣非净利润14.53亿元同比下降17.04%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6亿元同比下降1.56% 净现比低至0.26 超七成利润滞留于应收账款和存货 [2] - 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半年报营收下滑及十年来首次半年报净利下滑 增长周期宣告结束 [2] 存货与运营效率 - 存货规模达57.24亿元 超过上半年营收总额 较2022年底激增117.8% [2] - 营业周期延长至329.70天 其中存货周转天数高达300天 [2] - 资金大量淤积于存货 主要因主动囤积天然麝香、牛黄等战略物资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3] 原材料成本压力 - 天然牛黄价格攀升至160-170万元/公斤 较2019年35万元/公斤累计涨幅达371% [3] - 天然麝香年产量稳定在1500kg左右 受严格配额管理约束 [3] - 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运行 成本压力显著增大 [3] 产品定价与市场表现 - 内销终端零售价达760元/粒 较2004年125元/粒累计提价超4倍 [3] - 2024年以来出现官方定价与渠道市场价格倒挂 部分渠道售价跌至600-700元/粒 [4] - 终端市场对高价的承接能力减弱 提价策略边际效应递减 [4] 业务结构分析 - 肝病用药收入28.96亿元同比增长9.70% 但成本大幅上升52.98% 毛利率下降10.89%至61.50% [5] - 肝病用药占医药制造业营收97.02% 占总营收53.84% 呈现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特征 [5] - 其他业务全线下滑:心脑血管用药收入6010.41万元同比下降71.04% 化妆品收入3.20亿元同比下降17.01% 医药流通收入19.77亿元同比下降12.82% [5] 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2020年收购龙晖药业切入心脑血管领域 但安宫牛黄丸上半年营收仅6010万元 同比骤降71.04% 市占率显著低于同仁堂等头部企业 [6] - 研发费用1.20亿元同比增长3.65% 占营业收入比重仅2.23% 远低于行业领先企业 [6] - 目前推进2个新药立项及18个在研项目 其中5个中药1.1类、1个中药1.2类及4个化药1类进入临床阶段 [6] 资本开支 - 斥资近10亿元投资新建科技大楼 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目前确认在建工程2.59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