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首程控股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举行 推进“投资+运营+生态”协同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7 14:34
行业动态 - 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暨投资人大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 汇聚政府 高校 企业 科研机构 投资机构等数百位嘉宾 探讨机器人产业新趋势 新模式 [2] - 大会聚焦从投资入局 运营共建到落地实践的机器人产业生态蓝图 [2] - 石景山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集群 深化与企业在空间定制 技术孵化 场景打造等合作 [2] - 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北京国管将依托政策生态圈 国央企链主企业生态圈等助力打造机器人之都 [3] - 行业进入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的窗口期 [3] 公司战略 - 首程控股发布机器人生态战略 签约50余家机器人企业 启动全球首个"机器人综合体验店"全球招募计划 [2] - 公司推进"投资+运营+生态"一体化发展路径 围绕"资金+场景+产业链"核心能力为机器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3] - 战略路径为"投资入局 运营共建 借江成海" 目标打造机器人领域"产业全链条服务商" [3][4] - 投资端设立多只产业发展基金 持有机器人核心资产 构建最佳投资组合 [3] - 运营端依托四大业务板块资源 通过资本输血 场景造血 生态补血实现机器人核心资产运营 [4][5] 业务布局 - 首次发布"机器人能力清单 需求清单 标杆项目清单" 全景展示生态参与方进展 [5] - 在首钢园设立户外"机器人嘉年华"展区 50余家企业产品覆盖人形机器人 特种作业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等多品类 [5] - 展品涵盖家庭 工业 教育 园区等典型应用场景 宇树科技 墨现科技等企业产品引发高度关注 [5] 合作网络 - 北京国瑞基金携手首程控股以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为抓手 聚焦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并向上下游延伸 [3] - 通过全产业链服务帮助企业打通堵点 实现被投企业与生态合作伙伴间上下游联动 构建互利共赢产业合作网络 [5]
对话机器人专家王田苗:10% 的人设计机器,40% 的人服务机器,50% 的人享受爱好
晚点LatePost· 2024-09-23 11:35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领域当前存在泡沫,但泡沫对科学发展和产业推动具有必要性[2][43] - 通用具身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爆发仍需5-10年,但专用场景落地可能在未来1-2年实现[34] - 行业将经历周期性调整,预计2023年底至2024年初进入低落期[5][42] 科学家创业与孵化模式 - 科学家创业需克服管理短板,核心是放权让利,让学生成为决策主体和大股东[3][20][21] - 硬科技孵化需关注三要素:市场需求匹配度、技术成熟度(2-3年窗口期最佳)、团队能力[30] - 孵化角色演进路径:从家长式管控→教练指导→啦啦队支持[23][24] 具身智能商业化路径 - 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验证了工厂场景优先落地的策略,供应链定制(电机/减速器/丝杠)是关键[46] - 新机会存在于传统机器人渗透率低的领域:物流/商超/清洁/医疗/电池回收等[49] - 技术替代将分阶段:标准化批量工作(50-60%)→人机协作(40%)→创造新岗位[54] 硬科技创业方法论 - 成功科技创业者需具备:强技术背景、团队互补性、持续学习能力[50][51] - 两类发展路径:专精特新(存活率高)vs平台型链主(死亡率高但规模大)[47] - 科学家转型需突破两点:全职All in意愿和商业思维培养(客户需求导向)[32] 产业历史经验与启示 - 日本企业通过专用化改造美国PUMA机器人,成就工业机器人产业霸主地位[35][36] - 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类比1970年代第一代工业机器人,需经历场景适配过程[37] - 技术演进规律:短期效果常被高估,长期价值易被低估[45] 未来劳动力结构展望 - 社会分工可能演变为:10%设计机器、40%服务机器、50%专注爱好[8][55] - 机器人将替代"五类工作":单调/重复/肮脏/劳累/危险的标准化任务[54] - 护理类工作难以被替代,因需情感陪伴和零容错要求[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