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

搜索文档
医疗内卷突围:就在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10期开学倒计时
思宇MedTech· 2025-08-17 08:10
课程核心价值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以产学研用协同为核心,构建企业家思维体系,培养战略眼光与创新能力[9][14] - 提供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资源:涵盖科研院所、基金、医院及产业转化,项目总价值达100,000单位[8] - 助力企业家实现思维破茧与能力跃迁,应对变局时代的复杂挑战[5][10][11] 医疗产业生态布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资源:13家附属医院、21位院士、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 - 医健未来校友会成立首支孵化基金,聚焦医疗科技早期投资[8] - 产学研资源深度对接:覆盖高校、医院(如瑞金医院)、头部企业(迈瑞/联影/西门子等)及国际机构(斯坦福/梅奥)[34][38][39] 课程模块设计 - **行业趋势模块**:分析医疗新形势、宏观经济增长逻辑及周期穿越策略[17][18][22] - **战略执行模块**:包含企业微咨询、第二曲线探索及《五步组合论》实践[19][23] - **创新与跨界模块**:涵盖医疗+科技融合、银发经济、消费医疗细分领域(医美/口腔/眼科)[25][28] 校友与师资资源 - 师资涵盖政策制定者(许树强)、学术领袖(钱大宏)、临床专家(张晓鹏)及产业高管(吴彬/初敏)[40][41] - 校友网络包括君联资本、为来资本等投资机构高管[44] - 年度活动:10+场医院成果转化对接、3+场国际游学、医健未来大会[32][34] 国际化与跨界合作 - 全球游学覆盖美国(华盛顿大学/梅奥)、德国(MEDICA展)、新加坡(国立大学)等[34][35][38][39] - 聚焦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场景的应用[28]
医疗机器人公司Myomo上调2025年营收增长目标
新浪财经· 2025-08-12 23:10
公司业绩与目标 - 医疗机器人公司Myomo将2025年营收增长目标上调至23%-29% [1]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 [1] - 正在实施成本削减计划以实现可持续的正向现金流运营 [1] 业务策略 - 重点提升潜在客户质量及销售转化率 [1]
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言热:细分机器人赛道,支持国资成耐心资本
新京报· 2025-08-12 15:53
北京市"十五五"规划公众建言征集活动 - 活动自6月30日启动以来已收集大量意见建议,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建言合计占比超91% [1] - 建言人中企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占比超77% [1] - 征集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市民可通过网站、微信、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渠道进行建言 [7][8]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存在"研发强、但产业化不够"的瓶颈 [2] - 建议重点布局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高价值细分赛道,设立"医疗机器人创新发展专项" [2] - 建议建立"临床需求-技术攻关-产品验证"快速通道,缩短审批周期 [2] - 力争"十五五"主导2-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2] 国企投资模式优化 - 目前外资和民营机构对科技企业投资热情下降,国企投资模式调整将有利于填补此空白 [3] - 国企投资初创期、专精特新等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主要障碍是发展前景不确定性较大 [3] - 建议适度放宽考核要求,支持国资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3][4] - 对国有资本作为"耐心资本"的考核优化将促进科技创新 [4] 国际科技合作 -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对接13个国家氢能资源,形成"研发-市场"国际合作网络 [5] - 北京在AI等领域科研实力突出,但国际合作面临数据标准、隐私伦理、知识产权法规差异等挑战 [6] -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缺乏具体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落地举措 [6] - 建议通过五大路径构建全球科技合作枢纽:优化合作网络、激活创新生态、深耕新兴领域、促进人才流动、提升平台能级 [6] - 建议利用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群体作为桥梁促进科技合作 [7]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外科技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 建议建设联合实验室、国际创新合作基地等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7]
机器人时代来袭:未来10年,它如何让你我抓住致富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11 22:45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市场价值达165亿美元,较前几年显著增长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到2050年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规模 [4] - 2025-2035年机器人行业整体增长率预计在20%左右 [4] - 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从2025年17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350亿美元 [4] 制造业应用 - 协作机器人(cobots)在工厂和仓库中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 Tesla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仅5美元 [5] - 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已采用机器人分拣包裹,效率翻倍 [5] 医疗领域发展 - 医疗机器人市场到2030年预计增长至数百亿美元 [7] - 机器人应用于辅助手术和老人护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7] - 日本和欧洲已部署陪护机器人提供聊天、提醒服药等服务 [7] 农业与零售创新 - 到2035年农业机器人可提升产量20%以上 [8] - 中国Unitree Robotics进行农业机器人实验并举办机器人搏击比赛 [8] - 零售机器人市场到2030年预计翻番,亚马逊仓库机器人提升分拣速度三倍 [8] 企业动态与投资机会 - Tesla的Optimus机器人已具备仓库搬运能力 [5] - Goldman Sachs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可能创造10万亿美元收入 [11] - 2025年全球机器人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 [11] 市场驱动因素 - 劳动力短缺和自动化需求推动机器人市场扩张 [4] - 机器人可替代危险工作如高空作业和矿井挖掘 [4] - 机器人将创造更多编程和设计类就业岗位 [7]
即将开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第十期
思宇MedTech· 2025-08-10 21:10
项目背景与定位 - 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聚焦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链接临床、资本、渠道与监管资源,推动医工交叉与科技创新 [1][9]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3家附属医院、21位院士及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强大学术支持与临床转化资源 [9]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强调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9][10] 课程体系与内容 - **课程模块**: - 开学模块:企业家思维破茧、中国宏观经济底层逻辑、医疗行业周期穿越 [16] - 趋势研判:医疗行业新形势、企业第二曲线、未来布局策略 [16] - 战略落地:从机遇捕捉到战略定制,包含微咨询与路径解码 [16] - 创新实践:医疗产品设计思维工作坊、投融资与并购决策(含丹纳赫策略方法) [16] - **跨界融合专题**:覆盖银发经济(养老/智慧养老)、消费医疗(医美/口腔)、医疗科技(AI/机器人/可穿戴设备) [17][19] 校友生态与资源 - 医健未来校友会成立首支孵化基金,推动产学研转化与价值链融通 [9][18] - 校友活动包括每年10+场行业交流、3+场国际游学(美国斯坦福/梅奥、德国MEDICA展等)及头部企业参访(迈瑞/联影/美敦力等) [18][20][22] - 师资涵盖政策制定者(原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临床专家(冬雷脑科创始人)、投资界人士(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等 [22][23][30] 招生与运营 - 学制1年,2025年9月开班,学费9.9万元/人(团购价8.8万元),含教材与教学服务费 [25] - 学员可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结业证书并进入校友库 [25] - 往届校友包括君联资本、为来资本等投资机构高管 [26][30]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察:机器人未来发展重心在哪?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14:06
机器人产业现状 - 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 8%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37万套 同比增长35 6% [1][4] - 服务机器人产量882 4万套 同比增长25 5% [1][4] - 中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1] - 机器人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2400亿元 [4]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大类241个中类 [4] - 医疗配送养老等服务机器人融入生活百态 [4] - 仓储物流领域智能产品实现存储坪效提升4倍以上 入库效率提升6倍 拣货准确率99 99% [3] - 北京亦庄"机器人大世界2 0"启幕 包含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 [3] 技术发展趋势 - 机器人正在与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融合 深度重构产业现代化路径 [6] - 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最高形态正在加速创新迭代 [6] - 当前限制因素主要是具身智能AI技术不够成熟 影响大规模应用 [6] - 需要持续关注AI和机器人技术的伦理性 包容性和稳定性 [6]
破局千亿市场 北京机器人走出实验室
北京商报· 2025-08-07 23:39
行业动态 -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与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相继开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1] - 北京亦庄采用"商业场景先行"策略,通过真实场景验证机器人性能,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1][4] - 产业链已形成"1+6"体系(核心零部件+6类机器人),集聚300余家生态企业,规模超百亿 [5][6] 商业模式创新 - 4S店构建"场景体验-即时销售-服务交付"闭环,工业机器人可模拟流水线工作,医疗机器人演示精准操作 [4] - 主题餐厅成为ToC场景试错场,验证出餐稳定性、运动姿态、巡航路径等实际应用能力 [5] - 生态密度加速商业化,核心零部件商、整机企业、场景方协同降低研发试错成本 [5][8] 政策支持 - 布局25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推出万台机器人应用计划,设立百亿产业基金 [6] - 2023年出台16项措施推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场景应用和要素保障 [8] - 2025-2027年行动计划提出17项措施,聚焦技术前沿、创新平台、场景示范和生态优化 [9] 市场前景 - 高工机器人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5年将超4000亿元 [9] - 通过马拉松赛事验证技术短板,制定国内首个综合任务执行能力分级标准 [7][8] - 形成需求反哺技术、数据优化算法、政策调整方向的正向循环 [8]
破局千亿市场,北京跑出机器人“第一程”
北京商报· 2025-08-07 22:13
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与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相继开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场景 [1][2] - 餐厅采用全流程机器人服务,包括迎客、送餐、清洁等环节,目标实现"无服务员"运营 [1] - 4S店通过"场景体验—即时销售—服务交付"闭环,让企业客户现场验证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产品性能 [3] 商业模式创新 - "场景验证+生态协同"模式缩短技术转化周期,餐厅成为商业化试错场,验证机器人解决效率与成本问题的能力 [2][3] - 4S店收集企业需求反哺技术迭代,餐厅运营数据优化算法,形成"需求牵引+技术攻坚"的正向循环 [7] - 科方得智库指出生态密度决定商业化速度,核心零部件商、整机企业、场景方协同可大幅缩短技术市场化距离 [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形成"1+6"产业体系(核心零部件+6类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 [5] - 政策布局包括25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万台机器人应用计划、百亿产业基金,打通研发到应用全链路 [5][6] - 2023年推出16项措施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2025年新增17项具身智能行动计划,聚焦技术攻关与场景示范 [7][8] 市场前景与行业动态 - 高工机器人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5年将超4000亿元 [8] - 北京通过马拉松赛事、足球联赛等极限环境测试机器人能力,并制定国内首个综合任务执行能力分级标准 [6][7] - 亦庄模式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提供中国方案,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生活场景落地 [9]
世界机器人大会|破局千亿市场,北京跑出机器人“第一程”
北京商报· 2025-08-07 21:56
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与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相继开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场景[1][2] - 餐厅采用全机器人服务模式,涵盖迎客、送餐、回收等全流程,目标实现"真正能变现的商业化"[1][5] - 4S店通过"场景体验—即时销售—服务交付"闭环,让企业当场验证机器人性能,缩短技术转化周期[4][5] 技术与场景协同 - 北京亦庄采用"场景验证+生态协同"模式,通过真实商业场景验证机器人稳定性(如出餐节奏、控温精度)和实用性(如送餐路径效率)[2][5] - 餐厅作为"商业化试错场",核心验证机器人能否解决餐饮行业效率与成本问题[5] - 4S店收集企业需求反哺技术迭代,餐厅运营数据优化算法,形成技术-场景正向循环[7] 产业链生态建设 - 北京亦庄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形成"核心零部件+6类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产业链规模超百亿[5][6] - 政策支持包括:25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万台机器人应用计划、百亿产业基金,打通研发-应用全链路[6] - 生态密度优势显著,区域内传感器企业、算法公司、场景方协作降低研发试错成本[7] 市场前景与政策推动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5年将超4000亿元[8] - 北京市2023年推出16项措施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2025年再推17项具身智能行动计划,强化技术攻关与场景应用[7][8] - 通过举办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足球联赛等赛事,在极限环境中验证技术能力,并制定国内首个综合任务执行能力分级标准[6][7] 商业化模式创新 - "机器人焰究所"餐厅与4S店采用"需求牵引+技术攻坚"组合拳,重构机器人产业商业链路[4][5] - 科方得智库指出生态密度决定商业化速度,亦庄案例证明核心零部件商、整机企业、场景方协同可缩短技术市场化距离[5][7] - 北京模式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提供"场景承载技术落地、政策托举生态建设"的中国方案[9][10]
对话联想创投王光熙:具身智能行业估值有泡沫,需要一两年消化
新浪财经· 2025-07-25 10:17
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行业投资热度 - 2025年前5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达114起 超过去年全年的77起 融资额达23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总和 [1] - 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等明星公司成为头部投资机构和科技互联网大厂追逐的焦点 估值快速上涨 [1] -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公开质疑机器人行业商业化困难 透露已批量退出具身智能项目 [1] 行业商业化争议与趋势 - 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认为机器人替代人的整体趋势未被深入分析 中长期看越来越多人力环节将被机器人闭环替代 [1][5] - 传统机器人公司通过拥抱具身智能 AI模型在工业 商用场景实现闭环 这是大模型出现前难以做到的 [2] - 当前估值存在泡沫 需要1-2年通过业务商业化落地来消化 这是行业面临的较大挑战 [5][6] 联想创投的布局策略 - 已投资飞马机器人 跨维智能 星动纪元 逐际动力等公司 覆盖人形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2] - 看好全栈式机器人领域 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布局 包括核心部件 模组等 [9] - 较少布局纯大脑类项目 认为软硬件融合是行业技术演进必然趋势 [10] 商业化落地前景 - 新场景创建是万亿甚至十万亿级市场 部分领域商业化节奏被过于乐观估计 [7] - 工业 物流 商业等场景中已有企业在限定环境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具身智能实现降本增效机会很大 [12] - 教育 科研赛道规模可能比之前大好几倍 基于大模型的硬件产品将快速形成市场规模 [12] 行业新趋势 - 2024年是具身智能公司展示初代商业化产品的关键阶段 需展现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11] - 自动驾驶 智能IOT等产业背景的团队进入该领域 带来新的团队配置属性 [9] - 行业呈现软硬件融合趋势 美国独角兽公司也显示这一发展方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