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种兵式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10:20
2025年国庆中秋文旅市场表现 - 长达8天假期为文旅消费市场提供重要契机,预计成为居民休闲出游的集中释放期 [1] - 部分旅行社假期出游人次与人均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呈现显著的"量价齐升"旺盛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八成 [1] - 文旅商体融合引领新潮流,热门活动场馆周边的酒店、景点等搜索量同比增加1.5倍 [1] 文旅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行业发展核心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 [2] - 游客追求更具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观光 [2] - 亲子家庭青睐互动与教育融合的研学游,注重自然科普活动和手工体验 [2] - 年轻客群关注旅行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特种兵式旅游、文博游和国潮体验受追捧 [2] - 银发群体更看重舒适度和便利性,无障碍设施与慢节奏行程成为选择关键 [2]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创新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和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消费月活动结合双节特点,策划推出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加大惠民力度 [3]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明显增多,如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基础设施方面,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改善,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未能跟上需求 [4] - 产品供给方面,同质化竞争问题需重视,游船夜游、古镇开发、仿古街区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方面,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服务不规范影响满意度 [4] - 文化内涵方面,部分文化旅游产品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互动式体验设计 [4]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要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 [5] - 需完善薄弱地区的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优化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厕所与停车场设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5] - 需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历史脉络、民俗传统与物产资源,推动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型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导游、酒店、餐饮、交通等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监管推动服务跃升 [5]
21社论丨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06:52
假期市场表现与趋势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长达8天,出游人次与人均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为热门目的地,新疆北疆环线为最热路线之一,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80% [1] 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 - 文旅消费市场发展核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游客追求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 [2] - 亲子家庭青睐互动与教育融合的研学游,年轻客群关注特种兵式旅游、文博游和国潮体验,银发群体看重舒适度和便利性 [2] 文旅融合新潮流 - 热门活动场馆周边的酒店、景点等搜索量同比增加1.5倍,表现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趋势 [1]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行业挑战 - 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未能跟上旅客需求 [4] - 产品供给存在同质化竞争,游船夜游、古镇开发、仿古街区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提升空间 [4] - 部分文化旅游产品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互动式体验设计 [4]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升级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消费月活动一方面加大惠民力度,另一方面推出业态多元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 [3] - 需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完善薄弱地区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 [5] - 需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推动文旅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转型,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运营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5]
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06:27
2025年国庆中秋文旅市场表现 - 假期长达8天,为深度游和长线游创造有利条件,市场呈现显著的“量价齐升”旺盛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成为热门目的地,新疆北疆环线为最热路线之一,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80% [1] 文旅消费核心趋势 - 长线深度体验受追捧,文旅商体融合引领新潮流,热门活动场馆周边酒店景点搜索量同比增加150% [1] - 行业发展核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游客追求更具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 [2] - 需求呈现精准细分趋势,亲子家庭青睐研学游,年轻客群追捧特种兵式旅游和文博游,银发群体看重舒适便利 [2]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创新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和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 活动一方面加大惠民力度,另一方面推出业态多元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以提升消费体验 [3]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基础设施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部分地区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跟不上需求 [4] - 产品供给同质化竞争问题需重视,游船夜游、古镇开发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提升空间 [4] - 部分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停留在表面形式,难以满足游客精神消费需求 [4]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完善薄弱地区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 [5] - 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推动文旅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转型,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运营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监管推动服务质量整体跃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