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学游
icon
搜索文档
银川机场打造推出“首乘航旅”服务产品
中国民航网· 2025-10-30 14:52
服务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首乘航旅”服务产品,将首乘服务与航旅产品深度融合 [1] - 公司整合内部安检“宁安馨”和地服“爱心红丝带”品牌,形成“塞上行・首乘旅客”服务产品并制定保障手册 [1] - 服务覆盖旅客从预约、抵达、问询、值机、安检到登机的全链条流程 [1] 跨部门合作与权益拓展 - 公司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旅厅联合发布《宁夏航空旅游护照2.0》,将航空旅游护照与首乘服务产品融合 [1] - 在机场端协助首乘旅客申领和解读“航空护照”,在保障端商请文旅厅和景区提供专属权益 [1] - 专属权益包括特定景区、酒庄、酒店、租车优惠,并推出“研学游”、“亲子游”等特色航旅产品 [1] 业务成效 - 2025年7月至9月,公司保障预约首乘旅客4066人,同比增长16.6%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完成旅客吞吐量764.33万人次,同比增长8.16% [2]
晶采观察丨近50亿人次!从前三季度出游数据看“十四五”流动中国的活力密码
央广网· 2025-10-25 10:24
国内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总人次达49.98亿,同比增加7.61亿人次,增长18.0% [2] - 同期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为4.85万亿元,同比增加0.50万亿元,增长11.5% [2][3] 城乡居民旅游市场分化 - 城镇居民出游人次37.89亿,同比增长15.9%,出游花费4.05万亿元,增长9.3% [2][3] - 农村居民出游人次12.09亿,同比增长25.0%,增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出游花费0.80万亿元,增长24.0% [2][3] - 农村居民出游人次与花费增速均超过两成,显示农村市场增长动力强劲 [2] 旅游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驱动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和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其从“想出游”到“能出游”的需求 [3] - 城乡互游格局形成,乡村游、自驾游因交通改善成为热门选择,部分县域凭借特色资源成为网红目的地 [3] 铁路运输的关键作用 -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铁路部门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列车1818列,并创新推出“歌迷专列”等主题列车,拓展消费新场景 [4] - 交通网络密集化使铁路从“代步工具”转变为“体验载体”,扩大游客的“2小时生活圈” [4]
广西假期文旅市场供给多元
广西日报· 2025-10-09 12:03
假期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推出230余项文旅优惠措施和50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市场供给呈现多元特色 [1] - 虽受汛情影响部分产品未能完全落地,但跨境游、热门县域旅游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1] - 研学游、赛事游、民俗游等旅游形态持续升温 [1] 文化主题与品质提升 - 各地加强文化内涵与互动场景融合,“家国明月”主题活动贯穿始终 [1] - 桂林市借助央视热播剧《阵地》IP热度,在独秀峰王城、七星岩等景区推出沉浸式历史体验产品 [1] - 贺州市黄姚古镇皮影戏展演、河池仫佬石围古村中秋祭月节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传统文化 [1] 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 - 核心景区提质,新型项目扩容,阳朔县遇龙河“金龙巡游”夜游项目一票难求,低空飞行、攀岩等新型项目受追捧 [2] - 生态游、研学游、赛事游深度融合,南宁市青秀山举办丰收节活动,贵港市举办青少年足球冠军联赛等体育活动 [2] - 民俗游、非遗游绽放新活力,北海市推出传统技艺体验,柳州市侗寨景区推出芦笙表演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 [2] 跨境旅游与口岸经济 - 桂林与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的航线在停航两年后重启,假日期间航班上座率超过70% [2] - 凭祥友谊关口岸成为跨境游热门节点,中越跨境游市场火爆 [2] - 防城港东兴国门景区、中越界河风景区迎来大量游客,通过美食购物等感受中越文化交融 [2] 文商体旅融合与消费刺激 - 文旅部门联合体育、商务等部门推动非遗展演、惠民演出、特色夜市等促消费活动 [3] - 10多家国有院团与26家民营单位在40多个景区完成近200场“演出进景区”沉浸式展演 [3] - 推出“住宿+民族妆造”“住宿+非遗手作”等融合产品,深受年轻游客青睐 [3] 服务升级与游客体验优化 - 各地免费开放公共停车位、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在景区出口设置服务点以提升体验感 [3] - 针对汛情影响,多地文旅部门联合企业推出“弹性退改”服务,简化关停景区门票和住宿退订流程 [3] - 梧州市、贺州市举办“活力夜广西”嘉年华主场活动,有效拉动夜间消费 [3]
天下梯田何其多,紫鹊界梯田有啥特殊?
人民日报· 2025-10-05 15:19
核心观点 - 紫鹊界梯田凭借其悠久历史、巨大规模和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并通过管理创新与旅游开发应对劳动力流失等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3] 历史与规模 - 梯田群历史可追溯至先秦,盛于宋明,已历经2000余年,是多个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1] - 梯田周边延绵面积超过8万亩,核心景区面积超过2万亩,最高海拔达1585米,梯级数最多处超过1100层 [1] 技术与生态系统 - 梯田拥有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依靠森林涵养、土壤储水和梯田层叠结构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灌溉主要采用“借田输水”等低工程量方式 [1] - 通过修复46条总长1.6万米的小微水渠、修复1500亩抛荒梯田、核心生态区封山育林等措施,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提升35% [2] 文化遗产与荣誉 - 梯田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荣誉 [2] 劳动力挑战与管理创新 - 核心区从事耕种的农民中,60岁以上占比65.3%,50岁以下仅占6.6%,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的挑战 [2] - 为应对挑战,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实现一体化运作,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2] 旅游与体验开发 - 推出“沉浸式农耕体验”和青少年研学游,让游客参与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将梯田变为教育课堂 [3] - 启动“梯田守护者”认养计划,通过小程序使认养人可远程查看稻谷生长情况并在收获季获得产品 [3]
21社论丨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10:20
2025年国庆中秋文旅市场表现 - 长达8天假期为文旅消费市场提供重要契机,预计成为居民休闲出游的集中释放期 [1] - 部分旅行社假期出游人次与人均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呈现显著的"量价齐升"旺盛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八成 [1] - 文旅商体融合引领新潮流,热门活动场馆周边的酒店、景点等搜索量同比增加1.5倍 [1] 文旅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行业发展核心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 [2] - 游客追求更具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观光 [2] - 亲子家庭青睐互动与教育融合的研学游,注重自然科普活动和手工体验 [2] - 年轻客群关注旅行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特种兵式旅游、文博游和国潮体验受追捧 [2] - 银发群体更看重舒适度和便利性,无障碍设施与慢节奏行程成为选择关键 [2]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创新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和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消费月活动结合双节特点,策划推出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加大惠民力度 [3]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明显增多,如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基础设施方面,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改善,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未能跟上需求 [4] - 产品供给方面,同质化竞争问题需重视,游船夜游、古镇开发、仿古街区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方面,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服务不规范影响满意度 [4] - 文化内涵方面,部分文化旅游产品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互动式体验设计 [4]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要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 [5] - 需完善薄弱地区的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优化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厕所与停车场设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5] - 需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历史脉络、民俗传统与物产资源,推动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型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导游、酒店、餐饮、交通等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监管推动服务跃升 [5]
21社论丨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06:52
假期市场表现与趋势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长达8天,出游人次与人均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为热门目的地,新疆北疆环线为最热路线之一,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80% [1] 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 - 文旅消费市场发展核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游客追求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 [2] - 亲子家庭青睐互动与教育融合的研学游,年轻客群关注特种兵式旅游、文博游和国潮体验,银发群体看重舒适度和便利性 [2] 文旅融合新潮流 - 热门活动场馆周边的酒店、景点等搜索量同比增加1.5倍,表现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趋势 [1]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行业挑战 - 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未能跟上旅客需求 [4] - 产品供给存在同质化竞争,游船夜游、古镇开发、仿古街区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提升空间 [4] - 部分文化旅游产品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互动式体验设计 [4]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升级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消费月活动一方面加大惠民力度,另一方面推出业态多元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 [3] - 需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完善薄弱地区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 [5] - 需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推动文旅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转型,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运营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5]
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06:27
2025年国庆中秋文旅市场表现 - 假期长达8天,为深度游和长线游创造有利条件,市场呈现显著的“量价齐升”旺盛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成为热门目的地,新疆北疆环线为最热路线之一,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80% [1] 文旅消费核心趋势 - 长线深度体验受追捧,文旅商体融合引领新潮流,热门活动场馆周边酒店景点搜索量同比增加150% [1] - 行业发展核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游客追求更具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 [2] - 需求呈现精准细分趋势,亲子家庭青睐研学游,年轻客群追捧特种兵式旅游和文博游,银发群体看重舒适便利 [2]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创新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和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 活动一方面加大惠民力度,另一方面推出业态多元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以提升消费体验 [3]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基础设施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部分地区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跟不上需求 [4] - 产品供给同质化竞争问题需重视,游船夜游、古镇开发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提升空间 [4] - 部分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停留在表面形式,难以满足游客精神消费需求 [4]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完善薄弱地区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 [5] - 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推动文旅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转型,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运营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监管推动服务质量整体跃升 [5]
二、三线城市旅游火爆,“赏秋”“海边”等成出行搜索关键词
央视网· 2025-09-30 03:11
铁路运输行业 - 国庆假期全国铁路客流呈现客流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和“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 [2] - 国铁集团安排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特色旅游专列和银发专列以深挖假日出行特点和市场需求 [2] - 国铁集团在德阳至喀什、成都西至额济纳等线路安排开行“熊猫专列”“新东方快车”等品牌旅游列车,打造“移动的星级酒店” [2] - 国铁上海局向上海、杭州等与周边城市间加开管内旅客列车195对以应对客流集中情况 [2] - 国铁北京局在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的客流高峰时段开启快速进站厅 [2] - 国铁武汉局和国铁济南局在湖北荆州、山东邹平等火车站采用无人机对线路和接触网进行不间断测温检测以保障高铁运行 [2] 旅游行业 - 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呈现出市场下沉态势,二、三线小城市旅游火爆 [3] - 中小机场日均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达18% [3][3] - 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赏秋”“红叶”“海边”等关键词搜索量环比8月上涨两倍 [3] - 国庆假期赏秋热门目的地包括四川阿坝九寨沟、喀纳斯所在地阿勒泰布尔津县、长白山附近的吉林安图县、广西阳朔等地 [3]
国办点名旅游市场“大数据杀熟”
北京商报· 2025-09-16 07:00
监管框架升级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通知 从依法落实监管责任 完善监管机制 全面提高监管水平和增强监管保障能力四个方面提出多项内容[1] - 明确各相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 部门联动 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原则履行职责 加强信息沟通与联动协同以提升综合监管效能[1] - 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日常协调联络 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权益 公安部门负责治安交通秩序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查处虚假营销和价格违法行为[2] 经营者行为规范 - 推动各类旅游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 提高服务品质 保障游客安全和权益 指导旅行社合理安排行程并加强导游管理[3] - 明确禁止在线旅游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 虚假宣传 捆绑销售等行为侵害游客权益 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3] - 压实旅游包车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督促购物场所和旅游景区做到质价相符 自觉抵制商业贿赂[3] 监管执行机制 - 各相关部门通过网络巡查 暗访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 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检查和执法协作[4] -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 发现多部门职责问题线索时及时协同开展调查处理[4] - 文旅部将持续开展明查暗访 重点筛查热门线路和景区 监测亲子游研学游等产品 打击无证经营和不签合同等行为[4] 市场影响评估 - 新通知明确了日常监管方向 有利于进一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5] - 平台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但存在漏洞 将大数据杀熟等新问题纳入监管有利于后续打击工作开展[3] - 暑期旅游旺季违法违规行为较为严重 通过暑期监管能及时发现市场问题[5]
剑指“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等乱象,国办发文提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
北京商报· 2025-09-15 21:22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15日发布通知,旨在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权益等突出问题,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 依法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责任 - 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原则,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3] - 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日常协调联络,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 -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旅游景区及周边治安交通秩序,查处倒卖门票、强买强卖、诈骗等违法行为 [3] -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查处旅游市场中的虚假营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垄断行为等,并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管 [4] 落实旅游经营者主体责任 - 推动各类旅游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提高服务品质,保障游客安全和权益 [5] - 督促在线旅游平台与经营者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得以“大数据杀熟”、虚假宣传、捆绑销售等行为侵害游客权益 [5][6] - 指导旅行社合理安排行程,加强导游队伍管理,依法保障导游劳动权益 [5] - 推动在线旅游平台良性竞争,保障平台内经营者权益,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 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 - 各相关部门通过网络巡查、暗访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 [1][6] - 稳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检查和执法协作,发现多部门职责问题线索时及时协同调查处理 [6] -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 [6] 监管检查与执法重点 - 文旅部将持续开展明查暗访,重点访查热门旅游线路和景区,通报强迫购物、导游乱象等问题 [7] - 重点筛查以旅行社、导游等名义招徕游客的经营活动,监测亲子游、研学游等包价旅游产品 [7] - 严厉打击无证经营、不签订旅游合同、随意转团卖团等违法违规行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