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商体融合

搜索文档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草根赛事破圈,开拓文旅商体融合新路
新浪财经· 2025-08-04 17:07
今夏长三角最火的运动场,当属万人空巷的"苏超"(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和冲上热搜的"浙 BA"(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苏超单场60396人观赛创纪录,浙BA开票秒空、市集摊位 "一摊难 求",两场赛事以惊人能量撬动文体旅商的连锁反应。当"散装江苏靠足球团建" 的呐喊响彻南京奥体, 当"诗画浙江以篮球接棒"的标语刷屏社交网络,这些根植地域基因、引爆全民共情的草根赛事,正在重 构长三角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 政策协同,搭建文旅商体融合基座 长三角文旅商体的协同融合,并非偶然发生在某场赛事或某个夏天,而是根植于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与 政策体系的系统构建之中。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联动的顶层设计就持续聚焦产 业协同与机制创新。2019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增强政策协同 效率",为文旅商体等复合型产业融合奠定了制度逻辑。 2021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率先提出"培育原创赛事品牌",并将体育赛 事纳入"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由此开启了"赛事+"的场景融合实践。 当体育赛事跳出竞技本身,叠加文旅、消费、交通等多 ...
文旅商体多维度融合,公明老城区释放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23 01:18
文旅商体融合创新模式 - 公明街道创新推出"赛事经济+票根经济+周末经济"三维驱动模式,通过大型赛事(如省男篮联赛、百县拔河赛)带动周边50余家商户参与"凭票根享优惠减免"促销活动,形成"观赛+住宿+餐饮+购物"一站式消费链条 [2] - 该模式直接拉动周边商圈客流提升25%以上,酒店入住率显著增长,米阁酒店红花山店、康铂酒店等多次出现满房现象 [2] - 配套推出美食地图、文旅宣传视频及"赛事一日游"攻略,红花山体育中心周末双日客流达8.4万人次,红花山公园人流超20万人次,周边餐饮/零售销售额普遍翻倍 [4] 夜间经济与消费场景升级 - 打造夜色烟火步行街、25小区等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结合体育消费需求推出夜经济配套服务,实现"乐享慢生活+点亮夜经济"的双向联动 [5] - 餐饮门店(如长记猪肚鸡、重庆老火锅)周末单日营业额达3-5万元,夜间消费呈现高活跃度 [5] - 市民对烟火气浓厚的消费场景接受度高,人均消费亲民且活动频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 数字化转型与云端经济 - 商家加速线上化转型,强叔猪杂粥等老字号线上订单占比已超过线下堂食,反映消费方式向云端迁移的趋势 [6] - 外卖订单激增推动商户改变传统经营思维,数字化供需共振成为行业新常态 [6] 运动地标与文旅联动效应 - 红花山体育中心与红木古镇形成文旅联动,古建筑实景演艺(如巡街、坐花轿)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 [4] - 运动场景(田径场、游泳馆)与休闲场景(公园漫步)结合,拉动全天候消费热潮,重塑老城区活力 [1][7]
我市发布提升“苏超”赛事及其他大型文体活动服务保障举措和优惠政策 来镇江主场,赴一站式服务盛宴
镇江日报· 2025-07-04 08:39
赛事经济与城市活力 - "苏超"赛事人气飙升,体育赛事对景区、酒店、餐饮等关联消费带动效应显著[2] - 去年招引的6场大型演唱会直接拉动关联消费,今年已成功举办许嵩演唱会吸引超3.5万人观演[2] - 体产公司正在洽谈多个演唱会项目,预计全年大型演唱会不低于4场[2] - 下半年将承办"金山杯"全国击剑公开赛、全国象棋儿童赛等国家级赛事,并举办南山越野赛等特色品牌赛事[2]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文广旅局策划十大亮点项目,推出"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模式,设置55个非遗市集展位涵盖12个城市32个非遗项目[3] - 配套推出10余款文创产品如醋坛玩偶、蹴鞠冰箱贴,开展17项非遗美食品尝活动[3] - 比赛当日设置传统戏剧、曲艺等舞台演出,并融入镇江神话人物IP互动环节[3] - 推出"苏超"镇江畅游二维码整合七大板块信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4] 交通与配套服务 - 主场比赛日开通5条定制公交专线,其中2条赛前免费直达专线发车间隔30分钟,3条赛后散场专线流水发车[5] - 赛前一日及当日新增"三山一渡""醋文化博物馆"两条旅游专线,定班运营且凭票免费乘坐[5] - 设置4个网约车上客点及交通志愿服务队伍,现场引导乘车[6] 消费激励与市场监管 - 商务局推出"票根+"三大主线活动,包括向客场游客赠送万碗锅盖面套餐(含肴肉、香醋)[7] - 客场比赛日现场赠送2000份锅盖面,消费者可通过"U惠+"小程序在35家门店领券[7] - 市场监管局建立重点酒店价格监测机制,动态跟踪异常涨价行为并优化投诉响应机制[8]
1600多场精彩演出!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启幕!
新京报· 2025-06-14 21:54
演出季概况 - 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正式启动 涵盖6月至10月共计1600余场演出 [1][2][7] - 核心活动包括台湖爵士音乐节 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 繁星戏剧村亲子戏剧节 夏日周末音浪季 联盟剧目孵化季 [2] - 构建7大展演矩阵 包括精品大戏 曲艺荟萃 亲子戏剧 惠民演出等 [4] - 前两届累计举办2300余场演出 惠及观众290万人次 [11] 演艺空间布局 - 新增7家演艺新空间授牌 包括中影汇聚影城 首都电影院城市副中心店新新剧场 幕幕剧场等 [9] - 副中心三大演艺集聚区布局:北京艺术中心演艺区50余场 北京环球度假区每日百余场 台湖演艺小镇40余场 [6] - 开心麻花通州北投希尔顿沉浸式剧场将推出4场原创爆笑新喜剧 [20] - 双益发演艺中心安排4场经典亲子儿童剧 [30] 重点剧目与演出 - 原创精品剧目包括《大运河飘来的歌》《运河唱新》《北上》《运河华章•中国红》《运河神话》 [17] - 北京艺术中心36场演出含中法共创舞台剧《海底两万里》 俄罗斯冰上芭蕾《天鹅湖》 国家大剧院制作音乐剧《战争与和平》等 [26][27][28][29] - 北京交响乐团安排8场音乐会 包括建党104周年主题 国庆主题等 [24][25] - 台湖演艺艺术周推出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孔子》 吕思清独奏音乐会 安达组合音乐会等 [22][23] 文旅融合举措 - 在运河西岸 领展广场 首开通州万象汇等核心商圈开展"艺术与创意""戏剧艺术分享月"活动 [18] - 打造"演艺+"城市生活新范式 包括购物中心即兴表演 开放空间戏剧工作坊 商业街区沉浸式角色扮演 [18] - 梨园主题公园举办夏日周末音浪季 涵盖交响乐 民乐 电音等风格 [12][14] - 三大文化设施滨河空间亮相 配套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 大运河音乐节等 [19]
行进中国丨山城江岸,消费起新风
搜狐财经· 2025-06-12 11:11
文旅项目运营 - 下浩里老街引入133家商户和品牌,招商率100%,接待游客680万人次[5] -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集结近50个特色商家,引进首店30多家,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9] - 南岸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24年增幅39.5%,2024年1至4月增幅50.1%,过夜境外游客数量增长273%,"五一"期间增幅490%[11] 城市更新与业态升级 - 下浩里老街修缮复原75栋房屋建筑,融入自然、文化、艺术、数字等元素,平均每日吸引上万游客[5] -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修复10余处历史建筑和文物,打造集博物馆、餐饮民宿、艺术沙龙于一体的综合体[7] - 南岸区串联8公里沿江区域热门打卡地,打造"南滨C湾",提升沿线交通便利度[9] 消费场景创新 - 重庆打造"江崖街洞天"消费空间体系,已建成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消费场景[13] - 苏家坝步道缩短居民轨道出行时间,"铜元之光·天空岛"城市阳台成为网红打卡点[11] - 2025年一季度重庆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3.8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66%[13] 消费市场表现 - 重庆2024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1.83亿元,成为中国消费总额最高城市[13]
去江湾庙会“轧闹猛”
解放日报· 2025-05-29 09:58
文旅活动策划与执行 - 活动以"古镇新韵 江湾庙会"为主题,联动端午节日庆典,包含传统舞龙舞狮、踩高跷、旗袍时装秀、太极拳及江南丝竹乐队表演等多元内容 [1] - 现场设置非遗区(国家级非遗滚灯文创、泥人制作)、美食区(糖画、农家美食)、商品展销区(唐韵华裳、印画丝坊)及互动游戏区(套圈、投壶),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2] - 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通过商旅融合新场景实现民俗文化深度传播,提升区域文旅吸引力 [1][2] 文化品牌建设 - 江湾镇依托宋代市集历史及淞沪铁路文化底蕴,以赛神会等传统活动为基础打造现代庙会IP,强化"古镇新韵"定位 [1] - 揭牌"江湾文明实践路"和"江湾书院",启动"农商杯摄影大赛",联合静安、宝山、杨浦三区街道共建"网格邻里汇"文化共同体 [2] - 未来计划以"新江湾十景"和"江湾书院"为核心抓手,推动国潮文化、非遗传承与商圈经济结合,深化文旅商体融合 [2] 区域经济联动 - 活动选址彩虹湾金泽元广场,通过庙会市集带动周边商业流量,形成短期消费热点 [1][2] - 四区街道合作探索"毗邻文化情"模式,整合跨区域资源,扩大文化影响力并促进协同发展 [2]
猫眼娱乐演艺板块企业总部落户广州 “演艺之都”再聚力
广州日报· 2025-05-25 14:36
猫眼娱乐演艺板块总部落户广州 - 猫眼娱乐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演艺板块企业总部将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2] - 猫眼娱乐与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助力大湾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合作将聚焦演艺产业生态培育 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刺激区域文旅消费 [3] 粤港澳大湾区演艺市场现状 - 广东省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达数十亿元 深圳、广州跻身全国大型演唱会、大型音乐节票房前十 佛山位列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第五 [2] - 2023年广州大中型演出数量全国第一 来穗举办演唱会的演出艺人数量全国第一 [4] - 2024年广州共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 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 [4] - 2024年1-4月审批营业性演出1661宗 同比增长11% [5] 合作具体内容 - 猫眼将发挥全国领先的在线票务平台优势 联动内容投资、演出经纪等全产业链能力 [3] - 珠江文体与猫眼将基于"线上票务平台+线下场馆运营"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 双方将在场馆票务代理、演唱会联合出品、艺人IP开发等领域深度协同 [3] - 以票务合作为起点 深化演唱会联合投资、艺人IP开发等更多合作 [3] 合作意义 - 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落实广州市"演艺之都"建设的重要举措 [4] - 将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 强化文旅产业布局 带动地区文旅消费 [4] - 猫眼将通过票务服务、内容开发等平台化服务能力 协同产业上中下游 [4] - 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将为相关企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