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体验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央视网· 2025-08-15 08:24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全国乡村旅游一季度接待总人次达7.07亿,总收入4120亿元 [1] - 五一及端午假期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成为假日消费亮点 [1] - 湖北利川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540万人次,带动就业10万人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推出30余个非遗体验及研学项目,带动餐饮民宿及土特产消费 [1] - 田野阡陌涌现旅拍、咖啡馆等新业态 [1] - 乡村旅游产品从自然风光延伸至田园生活、科普研学及健康休闲领域 [2] 政策与产业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特色化、精品化及规范化水平 [1]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达1399个,重点镇达198个 [2] - 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全部乡镇及建制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94%,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5% [2] 区域发展案例 - 新疆奇台县串联A级景区与农业观光点,形成"一村一特色"发展格局 [1] - 湖北利川探索茶旅融合、药旅融合及避暑康养游,构建富民产业体系 [2] - 村晚、村超、村戏等"村字号"品牌加速涌现,成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 [2]
“逆城市化旅行” 小城文旅增长现四大趋势
贝壳财经· 2025-07-25 13:30
高原-边疆带崛起与内容驱动转型 - "高原-边疆流量带"成为文旅新热点,西北县域如新疆阿瓦提、青海贵德、甘肃肃南等集体出圈,旅游订单同比增幅TOP50中占比近三分之一 [2][3] - 小城旅游从"资源驱动"转向"内容驱动",非遗、旅拍、康养、研学构成四大消费主轴,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5天以上 [1][5][19] - 区域联动趋势显著,如新疆塔里木绿洲文化圈、青海环湖康养带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游客停留时长和消费深度 [7][8] 内容价值重构小城出圈路径 - 内容传播力取代传统资源依赖,江西资溪"森林+咖啡+非遗"、陕西扶风"周秦古都"等案例通过高表达度叙事实现热度飙升 [12][13] - 旅游价值从"看什么"转向"参与什么",甘肃肃南"祁连山马群+民族换装"、江西望仙谷古风剧本游等场景强化用户共创 [14][16] - 小城需具备故事整合力、场景组织力和表达适配力三大能力,从资源提供者升级为内容生产者 [15][17] 四大消费主轴构建长期模型 - 非遗体验从静态展示转向互动参与,新疆阿瓦提木卡姆音乐、湖南通道侗锦织造等项目带动情绪价值与复购率 [20][24] - 旅拍场景设计推动"出片小城"崛起,甘肃肃南马背旅拍、青海贵德自然光影等成为年轻人社交表达载体 [21][25] - 研学产品课程化趋势明显,江苏淮安西游研学、山西壶关自然营等形成教育消费复购闭环 [22] - 康养场景拓展至都市白领群体,青海贵南高原疗愈、湖南安化"精神松弛小镇"吸引错峰长住客群 [23] 下沉县域"冷门+极致"出圈逻辑 - 县域旅游订单增幅TOP60%为县级以下单位,新疆阿合奇牧区旅拍、甘肃肃南"西部极境"等凭借极致特色突围 [26][27] - 内容自激取代政策补贴,湖南通道侗族夜宴、江西蒲县非遗工坊通过用户自发传播实现流量反哺 [28][32] - 用户偏好"边界感"倒逼供给创新,小城在音乐市集、草原写生等轻量化场景中展现灵活性 [29][31]
趁“热”出发 陕西冷资源变身暑期消费热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55
避暑消费新趋势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推动避暑消费成为夏日经济增长新引擎,传统避暑胜地客流激增,新兴"冷场景"不断涌现[1] - 避暑消费从单纯纳凉升级为集文化体验、技能学习、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新业态[15] 乡村民宿经济 -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的胡桃树下民宿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10℃,成为城市游客避暑热门去处[2] - 民宿开发亲子体验项目如秦岭徒步、农事体验、非遗文化参观,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余人[4][6] - 民宿通过收购村民山核桃制成核桃油、销售香菇酱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6] 文化避暑业态 - 西安人防科普教育馆通过VR/AR互动装置、实景演练等提供"清凉学习"体验,暑期参观量显著增长[9][11]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展出2000余件非遗作品,四大主题展区结合研学活动吸引游客[11][13] - 陕西文旅系统推出268项研学旅游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文化消费[13] 反季冰雪消费 - 西安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温度维持在零下6℃,暑期日均客流量达300人次[14][15] - 滑雪场推出青少年集训班、免费公开课等营销活动,成为市民避暑新选择[15]
高中毕业生旅游预订热度同比激增137% “准考证经济”带动文旅消费热
中国青年报· 2025-06-21 06:44
文旅行业"准考证经济"现象 - 高考结束后"准考证经济"正撬动2025年文旅消费热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高考结束至志愿填报前的"空档期"高中毕业生旅游预订热度同比激增137% [1] - 广州正佳文旅集团旗下多个场馆为毕业生提供门票5折优惠,通过吸引价格敏感群体实现"以量补价",同时利用年轻游客的社交分享提升品牌影响力 [1]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十大景区推出"凭准考证免门票"政策(不含二次消费),有效期至8月31日,徽黄旅游集团计划通过餐饮、住宿、购物等二次消费创收 [1] - 河南老君山景区推出毕业生免票政策,旨在优化游客结构与长期品牌建设,适应景区消费年轻化趋势 [1] 毕业生旅游消费特征 - 高中毕业生普遍预算有限,会主动搜索整理各地景区针对准考证的优惠活动信息,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目的地 [2] - 约80%的毕业生以2-3人同行的形式出游,体现出强烈的社交需求,对整体客流的促进效应较强 [3] - 毕业生游客群体既注重性价比,又愿意为兴趣和情绪价值付费,乐于追求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3] - 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偏好结伴出游并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 [2][3] 景区营销策略与效果 - 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实施优惠政策后客流增速明显,高中毕业生约占新增客流的25%-30% [2] - 多地景区推出差异化优惠政策,如青海茶卡盐湖、河南隋唐洛阳城、西藏林芝风景区等对高考生免票,山东崂山风景区等对中高考生免票 [3] - 景区通过门票减免引流,依赖二次消费回补收益,需要构建"体验-产品-服务"体系来留住游客 [4] - 企业需开发适合打卡分享的场景,提升增值体验如航拍、研学等项目,推动由"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 [4] 行业发展趋势 - "准考证经济"反映出文旅市场三大趋势: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消费群体年轻化需求个性化、旅游下沉市场潜力显现 [4] - 行业更注重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吸引二次消费与建立品牌认同,05后青年偏好研学游、国潮游等个性鲜明、参与感强的旅行方式 [4] - 企业需运用AI、VR等技术打造沉浸互动产品,强化社交属性,契合年轻人兴趣 [4] - "准考证经济"可视为行业送给毕业生的"成人礼",有助于培养国民旅游习惯并提升年轻人素养 [4]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升温释放内需活力
人民网· 2025-06-19 09:29
后高考经济现象 - 高考结束后各地迎来消费热潮,涵盖驾校报名、健身办卡、旅游、数码装备更新等多元场景[1] - 需求侧:考生渴望释放压力,通过旅行、新手机或新技能等方式庆祝毕业,家长也愿意满足需求[1] - 供给侧:商场、景区、培训机构推出专属福利,如学车减免、电子产品折扣、景区优惠等刺激消费[1]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升级推动个性化趋势,运动装备受欢迎度提升,传统"电子产品三件套"模式被突破[1] - 美食消费从讲排场转向情感表达,小型聚餐和家庭庆祝成为主流方式[1] - 文旅消费呈现深度化特征,文化深度游、户外探险、非遗体验等项目火爆[1] 行业应对策略 - 各类企业抓住高考节点,通过量身定制福利提升情绪价值,如准考证专属优惠等措施[1] - 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图景,显示行业在细分领域的创新潜力[1] 消费行为观察 - 社交平台出现"后高考账单"现象,部分家庭累计消费达数万元级别[2] - 行业需引导理性消费,避免无节制消费和攀比现象[2] 市场监管需求 - 相关部门需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规范,杜绝借考生噱头炒作的不健康行为[2] - 需强化执法巡查和从严治理,保障考后消费市场健康发展[2]
贵州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县域尝试”
新华网· 2025-06-01 07:3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镇远古城拥有2200余年历史 包含青龙洞古建筑群 镇远城墙等12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 融合江南园林与山地建筑特色 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1] - 镇远县在2024年5月出台"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三年行动方案" 提出常态化开展赛龙舟体验项目 支持非遗体验进民宿 餐厅 舞台 景区 目标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1] - 2024年端午节期间 镇远组织50余支龙舟队 约20项文体活动 展现体育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心 [1] 足球赛事带动区域经济 - "村超"全国赛陕西 山西 上海 重庆等多赛区同步比赛 共创共享流量和快乐足球氛围 助力各地文体旅融合发展 [2] - "村超"系列赛事助力榕江2023年吸引游客超760万人次 2024年超940万人次 2025年目标超1000万人次 [2] - 榕江推出《小小的足球大大的梦想》发展实施方案 提出构建"本地联赛-全国赛事-国际交流赛事"三级矩阵 目标2030年年办赛600场 参赛4万人次 [3] 足球产业战略规划 - 榕江实施"三步走"战略:2023年"榕江人自己玩" 第二步"吸引全国人民一起玩" 第三步"吸引全世界人民一起玩" 打造国际影响力草根足球品牌 [2] - 规划构建"村超"社会足球+"班超"校园足球+"逐梦"职业足球的人民足球体系 目标将榕江打造成国家重要足球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3] - 计划到2026年参加"班超"校园足球学生占全县50% 2028年达70% 2030年达80% [3] 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 榕江将足球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战略 第一赛道 第一产业 第一事业 把"村超"作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重要抓手 [4] - 端午节期间将"班超"总决赛融入"村超"赛场 促进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同步提升 带动县域假日消费和经济发展 [2]
“益趣市集”绽放文明之花
镇江日报· 2025-05-21 07:36
活动概况 - 活动以"古渡传爱·益趣市集"为主题 融合文商旅元素 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举办 吸引近千人次参与 [1] - 由市红十字会 润州区红十字会联合主办 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 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等承办 [1] - 采用"公益+文化+商业"创新模式 为红十字精神传播开辟新路径 [1] 活动内容 - 设置爱心驿站与西津大市双核心展区 包含急救科普 非遗体验 健康服务等八大主题板块 [1] - "生命接力"体验区由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承接 救护培训师通过"理论+实操"普及CPR与AED技能 使用模拟人偶和互动问答 [1] - 博爱家园健康小屋提供免费饮水 充电寄存 血压血糖检测等十项便民服务 [1] - 爱心义卖市集义诊区包含中医把脉 推拿与西医问诊服务 10余个特色义卖摊位展示漆扇 剪纸 糖画等非遗技艺 [1] 活动效果 - 网约车司机通过实操AED表示提升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1] - 活动打破传统公益单向传播模式 采用"场景化体验+消费助力"双驱动 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接受人道教育 [2]
县域文旅:因“地”制宜
消费日报网· 2025-05-12 10:37
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旅游百强县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较上年增长均超三成 [1][2] - 旅游总收入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平均为68.4%,较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 [1][2] - 县域旅游通过持续创新吸引游客反复"打卡",部分小众地区知名度显著提升 [1] 县域旅游发展驱动因素 -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为县域旅游创造新机遇 [2] - 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改善,中高端酒店加速下沉县域市场 [2] -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字号"旅游资源数量稳步增长 [2] "旅游+"模式创新实践 - "旅游+文化"模式通过非遗活态化展示(如湖南雨花非遗馆359个项目)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2] - "旅游+农业"模式结合农事活动与休闲度假,泰山区"五一"单日游客达2.5万人次,核心村王林坡接待1.2万人次 [3] - "旅游+体育"模式依托赛事活动(如秦皇岛赛车谷、万宁海岸运动)带动消费与产业升级 [3] 县域旅游未来趋势 - 行业朝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创新模式持续探索 [3] - 文旅融合政策推动"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形成特色发展路径 [2][3] - 县域旅游有望成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3]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新京报· 2025-05-09 15:16
网红城市潜力榜发布 - 新京智库发布《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2025)》,江苏徐州跃升榜单首位,山西太原、山东临沂、山东烟台和浙江温州等城市排名大幅提升,山东泰安、河北沧州和四川绵阳等12座城市首次上榜 [1] - 五一假期期间,徐州、温州、绵阳、沧州、太原等潜力城市在客流、消费、活动、品牌等多维度表现突出,从"榜单黑马"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文旅新星 [1] - 这些城市不再依赖单一打卡地或流量事件,而是通过系统性供给、多层次运营、可持续增长力构建"长红"底层逻辑 [1] 网红城市客流爆发 - 五一期间徐州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航空客流量达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3% [2] - 温州接待游客50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其中楠溪江景区接待游客80.8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近三成 [3] - 绵阳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21万人次同比增长27.93%,实现门票收入2075万元同比增长23.11% [3] - 沧州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其中京津游客占比高达30.68% [4] - 太原接待游客616.09万人次同比增长8.4%,市外游客占比高达73.39% [4] 消费引擎激活城市经济 - 徐州64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32亿元同比增长5.4%,主城区22家零售企业销售额达3.61亿元 [6] - 温州针对入境游客增设多语种导览及非遗互动体验,推出瓯剧英文专场、木活字印刷国际工坊等 [7] - 绵阳推出"文旅+科技"融合新业态如低空飞行体验、仿真飞行模拟等,北川石椅羌寨接待游客4.27万人实现收入1778.23万元 [7] - 沧州打造"沉浸式演出+非遗体验+街区巡游"组合场景,成为游客口碑最高的体验 [8] - 太原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开展夜游活动,依托花卉资源打造"赏花经济" [8] 体系化运营构建长红机制 - 包头推出"春遇鹿城·花漾包头"主题系列活动,整合七大主题100余项文旅内容形成覆盖全域的文旅矩阵 [9] - 绵阳构建"全域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媒体传播策略放大"羌族IP"等文旅资产 [10] - 太原发布七条旅游线路,从城市街巷潮玩游到文博探秘路线,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层链接 [11] - 泰安在传统"泰山"资源外拓展"泰山+"组合,将"登泰山"演化为"留泰安"的消费行为 [11]
体旅融合添彩峨眉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9 09:10
赛事活动 - 2025中国山地越野公开赛(乐山·峨眉山站)暨"峨旅股份"杯2025峨眉山越野挑战赛吸引4500余名全球越野跑选手参与[1] - 赛事结合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特色,设置穿行千年禅韵和杜鹃花丛的竞技路线[1] 体旅融合战略 - 公司通过打造非遗体验、禅茶品鉴、特色美食等特色旅游线路,构建"体育+文旅"全链条服务场景[1] - 持续参与中国超级足球联赛、全国桥牌锦标赛、四川省运会、乐山马拉松等赛事,推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1] 业务转型方向 - 公司从传统文旅企业向新兴文旅综合体转型,核心业务包括景区票务、宾馆酒店、客运索道和茶产业[1] - 拓展数字经济、沉浸式演艺、研学旅游和文创传媒等新兴领域,实现从观山赏景到休闲度假、康养禅修、文化体验的升级[1] 品牌影响力 - 通过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显著提升峨眉山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