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搜索文档
绿电“闪送”背后的科技攻坚战
环球网资讯· 2025-10-09 10:05
来源:光明日报 青藏高原的雪山融水化作清洁电能,仅需9毫秒便能跨越2681公里,点亮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家灯火—— 这一看似科幻的场景,即将通过藏粤直流工程成为现实。 "这是我国首个跨越如此复杂地形的特高压工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部副总经理董言 乐表示,"我们面临的是超高海拔、雪山冻土、地质灾害、大件运输和环境保护等世界级难题。" 这条全长2681公里的"电力天路",需要跨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全线近90% 为山地、30%为高山大岭,海拔最高处达5300米。面对如此挑战,藏粤直流作为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 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正在创造电力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第一"。 而这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们长达数年的攻坚战。 "以前总觉得宇宙射线离我们很远,直到拿到西藏的环境数据。"南网科研院团队骨干杨柳说,为了找到 答案,团队把功率器件送到了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个能加速中子束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可以在几 小时内模拟器件在高海拔几十年的辐射量,快速验证功率器件在高海拔环境中的可靠性。 最终,他们不仅找到了器件的"安全电压阈值",还给出了降低失效率的措施——这意 ...
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 跨过三级阶梯 绿电“闪送”广东
科技日报· 2025-10-06 17:18
高压电力设备之间的空气间隙在超高电压下可能会被电流"击穿",影响电力设备安全。为了支撑藏 粤直流工程建设,亟须开展3000米以上海拔的长空气间隙放电真型试验,摸清楚电场的"脾气",掌握换 流站中高压设备在高海拔特高压直流运行电压下的安全距离底线。 科研团队克服高海拔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给试验带来的困难,累计开展并完成棒板、球板、均压环对 地等试验项目23个大类、114组试验、冲击放电3000余次,获得了宝贵的高海拔放电硬核试验数据。 研发出世界首套能量自平衡柔直换流阀,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万千瓦级超远距离多端柔性直流交直 流故障穿越等多个突破,推动大容量换流阀、换流变压器等全套特高压核心装备首次进入4000多米超高 海拔……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特级专业技术专家任成林介绍,公司组建了产学研团队,先后攻克了一系 列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扩大我国在电力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 数字化赋能是藏粤直流工程运用新技术的重要亮点。"我们将在少人区、无人区探索少维护、免维 护,在建设运维全过程推广机器代人,深入推进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将藏粤直流工程打造 为数字化转型标志性工程。"任成林说。 藏粤直流工程预计2029年全面投运,投 ...
从西藏到广东 只要0.009秒! | 南都新知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1:55
工程概况 - 藏粤直流工程为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输电线路全长2681公里 额定容量1000万千瓦 建设西藏昌都及林芝送端换流站与广东广州及深圳受端换流站共四座[2] -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 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1500亿元 预计高峰期带动直接就业10万余人[6] - 工程计划2029年全面投运 每年可输送超43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50% 可替代标煤12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00万吨[4] 技术特性 - 采用世界领先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可灵活调度不同时空绿电 减少电流扰动和电网冲击[7] - 攻克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新技术研发与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等世界级技术挑战[7] - 输电速度达0.009秒(9毫秒) 每秒输电量2800千瓦时 相当于普通家庭年用电量[7] 地理与环境特征 - 我国首条跨越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工程 线路近90%为山地 30%为高山大岭[4] - 穿越海拔5300米高山 横断山脉复杂地质区 高寒冻土带 地震断裂带及37公里无人区等恶劣环境[4] 供需背景与影响 - 西藏清洁能源基地水能 风能 太阳能资源丰富 广东用电量常年全国第一 2023年上半年数据中心用电量35.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4.43%[8][9] - 工程可为广州 深圳各增加500万千瓦供电能力 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枢纽电力需求 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能耗显著(生成5000词耗电1千瓦时 输出1分钟4K视频耗电3-5千瓦时)[8][10]
9毫秒闪送!藏粤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6 15:47
这是西藏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也是藏粤直流工程的起点,它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千万千瓦。从这里 到广东,路程就超过2600公里。不但距离远,一路上它还要穿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 理阶梯,其中,有海拔高达5300米的高山、地质复杂的横断山脉,全程近90%为山地。 藏粤直流工程以西藏为起点,途经云南、广西,最后到达广东,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公里,在西藏昌 都、林芝,以及广东广州、深圳建设四座换流站。 2029年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度电能,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 100%为清洁能源。 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输 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同时,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也给藏粤工程建设带来极大挑战。为了让绿电顺利到达广东,工程采用 世界领先的"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能灵活调度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发出的绿电,减少电流的 扰动和对电网的冲击,保障供电不中断。有了技术的保证,工程就能将西藏的绿电闪送到广东,整个过 程,只需要9毫秒。 ...
藏粤直流输电工程今天启动建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6 14:38
工程概况 - 藏粤直流工程于9月16日启动建设,是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1] - 工程以西藏为起点,途经云南、广西,最后到达广东,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公里 [1] - 工程在西藏昌都、林芝以及广东广州、深圳建设四座换流站,计划于2029年全面投运 [1] 输电能力与意义 - 工程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过430亿度电能,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 [1] - 所输送电能100%为清洁能源,电力来源为西藏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其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千万千瓦 [1] 技术挑战与创新 - 输电线路需穿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全程近90%为山地,途经海拔高达5300米的高山和地质复杂的横断山脉 [1] -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和长距离输电挑战,工程采用世界领先的“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1] - 该技术能灵活调度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发出的绿电,减少电流扰动和对电网的冲击,保障供电不中断,电力从西藏输送至广东仅需9毫秒 [1]
2600公里,9毫秒送达!硬核技术“护送”西藏“绿电”点亮万家灯火
央视网· 2025-09-16 14:22
工程概况 - 藏粤直流工程是世界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1] - 工程总投资达532亿元 采用正负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 [5] - 输电线路全长2681公里 途经西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 在昌都林芝广州深圳建设4座换流站 [3] 技术特点 - 采用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能灵活调度不同时间地区的绿电 减少电流扰动和电网冲击 [11] - 破解4000米以上超高海拔直流输电和电网薄弱地区新能源大规模安全接入等世界级难题 [7] - 输电速度达9毫秒 比眨眼快30多倍 实现西藏绿电闪送广东 [14] 能源输送 - 工程连接西藏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与粤港澳大湾区 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千万千瓦 [8][10] - 2029年全面投运后 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度电能 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的一半 [7] - 输送电能100%为清洁能源 助力西藏将水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7] 工程挑战 - 线路需穿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 全程近90%为山地地形 [10] - 途经海拔5300米高山和地质复杂的横断山脉 面临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的技术挑战 [10][11]
央视新闻丨藏粤直流输电工程今天启动建设
国家能源局· 2025-09-16 12:19
工程概况 - 藏粤直流工程以西藏为起点途经云南广西最后到达广东输电线路全长2681公里[1] - 工程在西藏昌都林芝以及广东广州深圳建设四座换流站[1] - 工程于2023年9月16日启动建设是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5] 输电能力与清洁能源 - 2029年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度电能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2] - 输送电能100%为清洁能源[2] - 工程起点西藏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千万千瓦[4] 技术挑战与创新 - 输电线路需穿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全程近90%为山地[4] - 途经海拔5300米高山及地质复杂的横断山脉[4] - 采用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能灵活调度不同时间地区发出的绿电减少电流扰动和电网冲击[7] - 技术实现西藏绿电至广东输送仅需9毫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