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芯片
搜索文档
荷兰封锁持续升级,清华玉衡芯片亮相,全球供应链面临大变局
搜狐财经· 2025-10-21 05:20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博弈 - 荷兰于2025年10月12日突然冻结并试图收回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1] - 安世半导体为闻泰科技子公司,名义上属荷兰,但70%产能位于中国,供应链深度依赖中国[1] - 荷兰的行动导致安世半导体产品积压,但未能有效控制其复杂的制造体系[1] -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控,将境外加工过的含中国稀土产品纳入管控范围[3] - 供应链禁令导致英伟达销售额损失超过50亿美元,股价随之下滑[3] 中国半导体技术路径与产业布局 - 中国推出“玉衡”芯片,能在400至1000纳米波段拍摄超高清光谱图,像素达上千万级,不依赖极限制程光刻机[3][11] - 中国半导体发展策略聚焦系统效率、资源整合与创新速度,而非单点技术精度[5] - 中国产业链布局围绕资源、标准、算力三条主线并行发展[3] - 华为昇腾集群通过灵衢协议和算法堆叠技术运行大模型,不依赖先进制程[3] - “玉衡”芯片的诞生被视为中国早有布局的战略成果,旨在建立自主的规则和路径[5][11]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欧洲试图自建晶圆厂,但面临资金、人力、电费三重挑战[7] - ASML、博世等欧洲半导体巨头在倡导自主的同时,仍频繁寻求与中国合作[7] - 科技竞争已从实验室延伸至矿山、港口、工厂和代码的全体系较量[8] - 西方过去依赖光刻机进行技术制约,现今面临中国在稀土、技术标准和计算集群方面的反制[8] - 未来竞争关键在于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速度,软硬件结合被视为制胜要素[10]
清华大学研制全球首款!“玉衡”芯片有望用于世界顶级天文观测望远镜
第一财经· 2025-10-16 20:54
技术突破与核心产品 -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标志着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 “玉衡”芯片攻克了光谱成像系统分辨率、效率与集成度难题,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 [3] - 凭借微型化设计,该芯片可搭载于卫星用于绘制宇宙光谱图景 [3] 应用场景与测试计划 - 课题组正基于原理样片加速工程化样机与系统级优化,“玉衡”将在10.4米口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TC)上进行测试应用 [1] - 芯片有望为暗物质、黑洞等基础物理前沿研究提供新视野 [1] - 通过观测遥远天体的性质,例如探测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物理过程以及恒星和行星的诞生过程,未来将为研究宇宙神秘组成提供线索 [3] 研发背景与产业化 - 研发团队负责人方璐已获得2024年“科学探索奖”以及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致力于人工智能与计算光学交叉研究 [4] - 团队首创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建立了干涉-衍射联合传播模型,并曾研制出国际首款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I”及训练芯片“太极-II” [4] - 清华大学已孵化多家芯片公司,例如2024年成立的光子芯力公司,主营新型光电智能计算加速芯片,旨在解决当前算力、能耗和延迟的问题 [4]
我国芯片研制获重大突破!
国芯网· 2025-10-16 19:57
清华大学智能光子芯片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标志着我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1] - 该芯片尺寸约为2厘米×2厘米×0.5厘米,在400—1000纳米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和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3] - 芯片的快照光谱成像分辨能力提升两个数量级,突破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无法兼得的长期瓶颈,为高分辨光谱成像开辟新路径[3] 玉衡芯片技术原理与性能 - 科研团队基于智能光子原理创新提出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将传统物理分光限制转化为光子调制与计算重建过程[3] - 通过挖掘随机干涉掩膜与铌酸锂材料的电光重构特性,实现高维光谱调制与高通量解调的协同计算,最终研制出玉衡芯片[3] - 玉衡芯片可在单次快照中同步获取全光谱与全空间信息,其快照式成像每秒可获取近万颗恒星的完整光谱[3] 玉衡芯片应用前景 - 该芯片攻克光谱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效率与集成度难题,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和天文观测等领域[3] - 在天文观测应用中将银河系千亿颗恒星的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至十年以内[3] - 凭借微型化设计可搭载于卫星,有望在数年内绘制出人类前所未有的宇宙光谱图景[3]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将于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4] - 博览会展览面积达6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600家,预计专业观众达60000人次[4] - 展会期间将举办20多场峰会论坛,涵盖半导体产业生态多个领域[4]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问世
财联社· 2025-10-16 08:34
技术突破 - 成功研制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 [1] - 创新提出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 将物理分光限制转化为光子调制与计算重建过程 [1] - 芯片尺寸约2厘米×2厘米×0.5厘米 在400—1000纳米宽光谱范围内工作 [3] 性能参数 - 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与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3] - 快照光谱成像的分辨能力相比传统技术提升两个数量级 [3] - 单次快照可同步获取全光谱与全空间信息 [3] 应用前景 - 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 [4] - 在天文观测中 每秒可获取近万颗恒星的完整光谱 [4] - 有望将银河系千亿颗恒星的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至十年以内 [4] - 微型化设计使其可搭载于卫星 在数年内绘制前所未有的宇宙光谱图景 [4]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问世
科技日报· 2025-10-16 07:22
技术突破核心 - 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标志着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迈上新台阶 [1] - 创新提出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将传统物理分光限制转化为光子调制与计算重建过程,破解了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间的固有矛盾 [1] - 芯片尺寸约2厘米×2厘米×0.5厘米,在400—1000纳米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和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1] 性能指标与优势 - “玉衡”芯片的快照光谱成像分辨能力提升两个数量级,突破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无法兼得的长期瓶颈 [1] - 芯片能在单次快照中同步获取全光谱与全空间信息,为高分辨光谱成像开辟新路径 [1] - 快照式成像每秒可获取近万颗恒星的完整光谱,将银河系千亿颗恒星的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至十年以内 [2] 应用前景 - 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 [2] - 凭借微型化设计可搭载于卫星,有望在数年内绘制出人类前所未有的宇宙光谱图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