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智驾芯片M100

搜索文档
晚点独家丨理想自研智驾芯片上车路测,部分计算性能超英伟达 Thor-U
晚点LatePost· 2025-08-28 14:09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自研智驾芯片M100取得关键进展 预计明年量产上车 其采用软硬结合研发策略 目标是通过软件调度提升硬件算力利用率 在性能上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 [4][6][7] 芯片研发进展 - M100于今年一季度样片回片 完成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后已小批量上样车做道路测试 [4] - 在处理大语言模型计算任务时 1颗M100有效算力相当于2颗英伟达Thor-U 在处理传统视觉任务时 1颗M100有效算力可对标3颗英伟达Thor-U [4] - 芯片研发耗资巨大 项目规划资金预算达数十亿美元 [6] 技术战略 - 采用软硬结合研发策略 通过软件调度能力提升芯片硬件算力利用率 [6] - 研发工作包括NPU SoC等硬件以及软件开发与适配 是一个多层次的解决方案 [6] - 智驾芯片设计与Transformer架构密切相关 需要原生高效支持FP4 FP6等超低精度优化 [7] 产品策略 - 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 一方面用外部方案确保当下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用自研芯片谋求未来核心优势 [7] - 纯电车型倾向于搭载英伟达高算力芯片 如MEGA i8全系搭载英伟达Thor-U i6也有意全系搭载 [7] - L系列增程车型根据AD Max和AD Pro版本分别搭载英伟达Thor-U或地平线征程6M [8] 研发背景 - 理想汽车CTO谢炎主要推动软硬结合研发策略 其拥有编译器技术背景 曾任AliOS首席架构师 华为终端OS部部长等职 [6] - 自研智驾芯片核心原因是作为专用芯片能够针对公司算法进行特定优化 性价比和效率都很高 [8] - 目前仍使用英伟达芯片是因为其对新的算子支持较好 算力充足 且算法仍处于迭代过程中 [8]
独家丨理想自研智驾芯片上车路测,部分计算性能超英伟达 Thor-U
晚点Auto· 2025-08-28 11:51
理想汽车自研智驾芯片M100进展 - M100芯片于今年一季度完成样片回片 已通过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目前正进行小批量上样车道路测试 [3] - 1颗M100运行大语言模型计算任务时有效算力相当于2颗英伟达Thor-U 处理卷积神经网络任务时算力可对标3颗英伟达Thor-U [3] - 芯片预计明年量产上车 项目资金预算达数十亿美元 [5] 技术研发战略特点 - 采用软硬结合研发策略 通过软件调度能力提升芯片硬件算力利用率 [5] - 研发涵盖NPU SoC等硬件及软件开发与适配 形成多层解决方案 [5] - CTO谢炎主导研发策略 其拥有编译器技术背景 曾任AliOS首席架构师和华为终端OS部部长 [5]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智驾芯片设计重心从卷积神经网络优化转向对Transformer架构的原生支持 [6] - 需重点优化FP4 FP6等超低精度计算 对芯片架构前瞻性和软硬件联合调优能力提出挑战 [6] 当前芯片供应策略 - 纯电车型全系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 包括MEGA i8及规划中的i6车型 [6] - L系列增程车型按AD Max/Pro版本分别采用英伟达Thor-U或地平线征程6M芯片 [7] - 自研芯片核心目的是针对专用算法优化 未来算法锁定后将实现更优效率和成本 [2][7] 项目管控与合作保障 - 近期加强对芯片部门信息管控 保障战略安全并维护与现有供应商合作关系 [5] - 现阶段仍依赖英伟达和地平线作为合作伙伴 因英伟达对新算子支持较好且算力充足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