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

搜索文档
构建医疗领域生物传感器发展新生态
新华日报· 2025-07-24 04:55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对健康和环境监测的关注度提升,推动生理监护测量需求扩大,带动医疗技术研发进步 [1] - 生物传感器作为连接生物和电子世界的接口,在全球市场呈指数级增长,在疾病防治、检测、诊断和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行业通过强化自主研发,引入交叉领域人才(智能、机械、医学、材料等),打破国内外材料技术壁垒 [2] - 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在石墨烯—纳米金字塔混合型SERE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实现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创新,为白血病精准诊疗提供新方案 [2] - 蚕丝蛋白制成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可穿戴体征监测 [2] -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互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如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持续动态监测早产儿生理参数 [2] - 北京中医药大学将中医体质生物传感与AI算法技术融合,首次实现基于中医体质的中药复方关键质量属性的智慧辨识 [2] -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材料科学研究,推动生物传感器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突破,助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落地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培育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集群,生物传感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需响应文件要求 [3] - 行业需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增强高端供给、加快推广应用、壮大经营主体,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3] - 目前行业面临"产学研用"转化不畅问题,需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规模生产"全链条路径 [3] - 政府部门可通过统筹规划、专项资金设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途径解决市场转化基金问题 [3] - 搭建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制定标准化测试和仿真实验环境,降低中小企业开发难度与成本 [3] - 协调医保、药监等部门制定生物传感器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从数据接口到市场准入形成统一规范 [3] 伦理与安全管理 - 基因编码型生物传感器可能存在密码安全措施不到位、数据库未加密等管理不规范问题,导致人类基因信息泄露风险 [4] - 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技术提供者、客户权益、信息保护相关制度,如要求算法进行第三方认证,推出可解释AI模型 [4] - 加强知情同意原则监管,确保使用者了解设备功能和风险 [4] - 成立行业技术伦理委员会,实现监管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规范化管理 [4] - 生物传感器需在材料学、人工智能、生态、伦理和政策层面协同发展,才能从实验室走向广泛应用 [4]
2025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趋势是什么?医疗健康投融资规模触底回暖
搜狐财经· 2025-03-25 17:49
生物医药以12.14亿美元融资额(占比38%)稳居榜首,技术突破驱动细分领域爆发。AI医疗赛道吸金能力强劲,Abridge凭借2.5亿美元D轮融资推出临床推 理引擎,其AI问诊系统已覆盖美国30%的医疗机构; 器械领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OrganOx的器官保存技术拿下1.42亿美元融资,可穿戴设备厂商VitalConnect通过生物传感器实现1亿美元融资,其家庭心电 监测产品已覆盖50万患者。 全球医疗投资正经历"冰火两重天": Prenuvo的1.2亿美元B轮融资则推动AI癌症筛查设备FDA审批提速。代谢性疾病成新焦点,Verdiva Bio研发的GLP-1口服减肥药VBR-101完成4.11亿美元A轮 融资,直接挑战诺和诺德、礼来的市场份额。 2025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趋势是什么?医疗健康投融资规模触底回暖 2025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呈现"前高后低"震荡格局。1月融资总额冲高至80亿美元后,2月骤降至31.94亿美元,环比缩水60%,但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凸 显。 海外市场贡献了85%的资金量,9笔过亿美元融资全部来自欧美企业,其中Eikon Therapeutics以3.5亿美元D轮融资登顶,其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