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3.9亿融资!创新AI医疗技术公司完成C轮
思宇MedTech· 2025-08-04 17:18
公司融资与市场扩张 - Ultromics完成5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亿)C轮融资,由L&G、Allegis Capital与Lightrock联合领投,多家医疗系统与战略机构参与[1] - 融资资金将用于EchoGo®在美国市场的规模化部署、产品扩展和生态协同[1] - 公司计划重点聚焦美国中西部与南部地区,这些区域高龄人口比例高且HFpEF患病率居高不下[8] - 已与梅奥诊所、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等顶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构建区域性心衰筛查网络[8] 产品与技术优势 - EchoGo®是AI心脏诊断平台,已获FDA批准并纳入Medicare医保报销体系,覆盖HFpEF与心脏淀粉样变性[7] - 平台基于全球最大规模超声心动图数据集之一训练,累计分析超过43万个样本,在25项同行评审研究中获验证[7] - 针对HFpEF的AI模型准确率较传统临床评分提升73%,心脏淀粉样变性模块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7] - 平台设计实现"零额外硬件、零流程改造",可与现有超声设备无缝对接[7]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心力衰竭在美国影响超过670万人,每年直接医疗开销超30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翻番至700亿美元以上[3] - HFpEF漏诊率高达64%,心脏淀粉样变性常被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肌病[5] - 传统超声心动图依赖医生经验与主观解读,EchoGo®通过AI提取人眼不可见的微小运动模式与组织结构变化[5] 商业化与支付机制 - 住院患者单次分析最高可获得1000美元医保支付,门诊患者约为285美元/次[11] - 定价机制已被纳入多家医疗机构预算评估体系,形成标准化报销路径[11] - 公司是首批实现FDA批准+Medicare支付路径的AI心脏诊断平台之一[9] 未来战略布局 - 计划扩展EchoGo®平台疾病谱图,涵盖结构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和遗传性心肌病谱系[10] - 与辉瑞等制药公司合作,将算法模块与药物临床试验联动开发[10] - 探索与远程心超平台、可穿戴设备厂商的接口开发,拓展慢病管理等场景应用[12]
还有免费票!参会须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15 17:19
会议概况 - 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8点开始签到,9点准时开始 [2][6] - 会议地点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5号门,会议中心在右手边 [3][20] - 建议参会者不要开车,因车位紧张且可能被贴条 [4] 演讲嘉宾 - 主要演讲嘉宾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处长王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左年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逢宇等 [9] - 其他重要嘉宾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生物科技部副主任赵阳光、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与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在存、赛诺威盛CSO刘圣慧等 [9][10][11][12] 会议议程 - 上午议程包括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奖项颁布、北京市药监局器械注册和检验部门主题分享、医院创新生态和医工结合发展等主题演讲 [13][15] - 下午议程涵盖创新医疗器械投融资现状、多模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AI+神经科学、AI超声赋能肌骨临床等话题 [15][16] - 其他专题包括脉冲电场消融行业发展、液体活检2.0时代纳米诊断技术、AI技术在心脏介入超声中的应用等 [16] 会议组织 - 主办单位为思宇MedTech和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18] - 协办单位包括启迪之星、不完科技孵化器、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 [19] 报名方式 - 观众可通过优惠码SYMedTech免费报名,原价58元的门票可减免为0元 [23] - 报名链接需复制至IE浏览器或扫描二维码,选择"我有优惠码"完成报名 [23] - 电子票取票方法包括扫描二维码、进入"我的活动"找到会议电子票并验票 [24]
在家门口看病,AI医疗让梦想照进现实
虎嗅APP· 2025-07-14 18:01
核心观点 - 微医通过AI健共体模式显著改善慢病管理效率,实现患者健康指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保支出增幅下降的"两升一降"成效,并达成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医保基金"四方共赢"[10] - 公司以天津为样板,首创"按人头总额付费"健康责任制,构建覆盖266家社区卫生中心和2000余站点的健共体网络,2024年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收入超50亿元[6][7][9] - 微医与上海交大及医学院合作共建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整合全球顶尖AI科研、顶级临床资源和规模化场景应用,推动医疗AI从单点工具向全链条健康效果付费转型[19][20] - 公司发展经历"物理连接-生物裂变-系统聚变"三级跳战略,从互联网医院向健康运营商转型,持续引领医疗体系变革[12][17] 天津AI健共体模式 - 健共体通过AI医生/药师/检查/健康/智控五大智能体赋能基层,复制三甲专家能力,使基层医生服务效率提升[10] - 医保采用"按人头付费"机制,2024年服务超100万健康会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医保支出增幅下降[6][9] - 该模式突破性实现214万慢病患者精准管理,在天津碳水饮食导致慢病高发背景下成效显著[13] 技术布局与商业化 - 2017年与浙大共建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20年升级天津互联网医院为AI医院,2022年扩展为覆盖全市的健共体[6][7] -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2024年收入50亿元,成为市占率第一的AI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10] - 医疗大模型在垂类评测中长期领跑,AI能力已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13][17]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上海交大及医学院合作聚焦"医工融合",计算机学科AI能力全球第一+临床医学中国第一+微医场景应用形成产学研闭环[19] - 合作方向包括技术端算法优化、验证端13家三甲医院临床反馈、价值端按健康效果付费转型[20] - 模式已向重庆沙坪坝、浙江杭州等地复制,国家卫健委2024年政策推动AI应用加速落地[14] 发展历程与行业定位 - 2010年挂号网解决供需矛盾,比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开放号源早1年[12] - 2015年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3年后互联网医院成公立医院标配[12] - 参与三明医改药械平台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入中国医改进程[13]
AI儿童全科医生来了,如何补足儿科基层医疗短板
第一财经· 2025-06-28 23:23
基层医疗资源现状 -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存在明显短板 儿科医生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儿童健康服务面临资源分布不均 基层诊疗能力待提升 科学育儿素养不足等挑战 [1] AI儿童全科医生系统 - 新华医院联合商汤医疗发布基于"深思考"大医·医疗大模型的AI儿童全科医生 为基层儿科诊疗与居家养护赋能 [1] - 该系统经过严格测试和第三方专业测评 在儿科医学知识问答方面表现优异 [1] - 具备两大核心功能:1) 作为虚拟家庭儿科医生提供疾病分诊和养育建议 2) 辅助基层儿科医生提升诊治水平 [1] - 系统定位为医生辅助工具 核心价值在于为资源薄弱地区提供知识支持和数智赋能 [1] 医疗大模型技术特点 - 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和"幻觉"问题 专用医疗大模型通过合规清洗和人群验证具备临床级推理能力 [2] - 创新设计年龄自适应交互模块 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特点提供7个年龄段的全周期管理 [2] - 通过医学任务专项训练实现临床思维深度模拟 提升复杂临床推理精度 [2]
为什么看好讯飞医疗(02506)?MedBench登顶只是开始,国际化才是核心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5:11
公司动态 - 讯飞医疗在香港数码港举办技术应用发布会 推出星火医疗大模型V2 5国际版及讯飞晓医香港版 标志着从技术研发向全球化商业落地的关键转型 [1] - 发布会获得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 数码港主席陈细明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等政府要员参会 [1] -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以98 4分综合得分高居榜首 是目前业界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医疗大模型企业 [1] 产品技术 - 星火医疗大模型V2 5国际版专科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在心血管内科 儿科 呼吸内科等专科领域综合诊疗水平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标准 [2] - 新版本融合快速推理和循证医学长链推理双重能力 支持中英文双语及普通话 粤语 英语三语交互功能 [2] - 讯飞晓医累计下载量突破2400万次 完成AI健康咨询超1 4亿次 用户满意度高达98% [2] - 讯飞晓医香港版新增粤语和英语健康咨询服务 优化症状自查 药物查询 中医辨证等核心功能 升级为主动健康管理模式 [3] 战略布局 - 选择香港作为国际化战略重要支点 入选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计划 享受扶持政策 [3] - 作为港交所"医疗大模型第一股"具备稀缺性标的价值 有利于获得国际资本关注 [3] - 在数码港设立国际研究院 汇聚全球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发 [3] - 香港作为亚太商业中心可有效覆盖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 [3] 商业化体系 - 构建政企市场与消费市场双轮驱动格局 智医助理覆盖全国692个区县 超7 4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22万名基层医生 [4] - 与超500家等级医院建立深度合作 提供患者管理智慧服务和医疗质量提升解决方案 [4] - 讯飞晓医从工具型产品向平台型服务转型 商业化空间逐步打开 [4] - 形成数据闭环效应 政企端医疗数据优化模型性能 消费端健康行为数据丰富用户画像 [4] 投资价值 - MedBench评测榜首确认AI医疗领域技术领先优势 全国产算力路径具备独特战略价值 [5] - 从全科向专科升级符合AI医疗应用发展规律 商业化前景更清晰 [5] - 国际化战略加速落地 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新评估 [6] - 参考海外同类企业 成功国际化AI医疗公司通常享有明显估值溢价 [6]
第二届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落地淄博
齐鲁晚报网· 2025-06-26 12:19
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将于2025年6月27至29日在淄博举行 [3] - 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多家医药健康领域机构承办和支持 [3] - 预计吸引2000+行业精英参与 [1] 大会核心使命 - 推进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 [3] - 依托5G、AI重构医药全产业链,加速智慧医疗生态升级 [3] - 构建四级慢病防治网与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平台,创新健康中国实践路径 [3] 大会内容与形式 - 设置1场主旨报告和6大专题论坛,聚焦AI医疗变革、中医药现代化、肿瘤精准诊疗等前沿议题 [3] - 邀请于金明院士、黄正明院士等顶尖学者进行分享 [3] - 组织慢病防治健康行公益义诊和特色企业研学活动,推动产业成果转化 [4] 产业影响 - 大会旨在打造医药健康领域的思想盛宴与实践平台 [3] - 助力淄博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磁场 [4]
新一轮融资!国产眼底设备公司完成C轮
思宇MedTech· 2025-06-25 17:06
公司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博视医疗完成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南京新工投资、欧普康视与泰煜投资 融资金额未披露 资金将用于眼科诊疗设备领域的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和全球化布局 [1] - 公司在2024年底启动全球商业化进程 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系统"星镜®"在ARVO 2025年会期间获得超过800万美元意向订单 [1] 自适应光学技术突破 - 公司将天文观测领域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眼科设备 攻克光学设计、眼动补偿、图像重建等关键技术 设备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50 制造成本降至1/20 [3] - 技术提升眼底影像分辨率至0.7μm 是传统设备的10倍 实现观察活体视网膜单个视锥细胞、毛细血管与神经纤维的可能 [3] 产品临床应用价值 - "星镜®"系统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早期视细胞丢失检测中表现优异 帮助医生在视力明显下降前识别病变 [4] - 系统首次实现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动态观测 可清晰看到血细胞流动状态 获取血管壁细胞影像、管壁厚度、血流速度等量化指标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具有革命性意义 [4] - 系统通过工程化自适应光学实现亚微米级活体成像 在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超早期筛查中展现潜力 [6] 产品矩阵与生态布局 - 公司构建覆盖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多维产品矩阵 包括"星镜®"眼底影像系统和"秩光®"眼底智能导航激光设备 [7] - "秩光®"是国内首款集成实时超广角高清图像、高速眼动追踪与人工智能辅助治疗规划的三类医疗器械 突破传统裂隙灯显微镜限制 医生可通过屏幕实现数字化精准激光治疗 [7] - "秩光®"与"星镜®"可实现影像-靶点联动 提高治疗精准度与闭环效率 [7] - 公司研发功能性隐形眼镜产品线 配合影像诊断设备 形成早筛、诊断、治疗与干预的闭环 [7] 行业竞争与商业化策略 - 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存在庞大却服务不足的临床需求 超4000万眼底疾病患者与超过50%青少年近视率构成市场基础 [8] - 公司选择技术原创性为核心抓手 回避同质竞争 采取"科研先行"模式 优先部署产品至顶尖科研机构与三甲医院 [8] - "星镜®"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视觉研究中心成功装机 标志其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国际眼科研究领域的落地认可 [8]
首个AI儿科医生落地北京基层医院
央广网· 2025-06-11 16:18
AI儿科医生落地应用 -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引入北京北儿窦店儿童医院,标志着AI医疗应用在北京基层医院迈出关键一步 [1] - AI系统采用"真人医生+AI医生"双医协作模式,可快速生成初步诊断、推荐检验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案 [1] - AI儿科医生基层版具备主动问诊、推荐检查、推荐诊断、推荐治疗方案四项主要功能,并规划有转诊、医生培训、患者教育三个模块 [1] 技术研发与数据支持 - AI儿科医生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等机构研发,依托"儿童医学大模型与健康医疗创新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2] - 系统基于"福棠·百川"儿童医学大模型,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余位知名专家的临床智慧与数十年脱敏后的高质量病历数据 [2] - 构建了覆盖儿童常见病及疑难病的立体化诊疗知识库 [2] 产品功能与硬件配置 - AI医生能模拟专业儿科医生的循证思维,进行多轮病情询问,为患儿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 [4] - 硬件产品包括双面高清触控屏、集成高拍仪、语音交互与精准识别功能,支持"开箱即用"一体化设计 [4] - 系统支持自然语言问诊并自动生成病历,简化部署,降低运维成本 [4] 基层医疗赋能 - AI儿科医生引入将促进房山区儿童专科发展,解决基层儿科医生紧缺、诊疗能力不均衡问题 [4] - 北京儿童医院将在12家北京市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启动推广工作,推动优质儿科资源普惠基层 [4] - 后续将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儿科医联体、县级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等多种场景为试点,通过云端或本地化部署赋能全国儿科诊疗能力提升 [5]
质子大模型领航!美中嘉和(02453.HK)开启肿瘤诊疗智能新纪元
中金在线· 2025-05-28 10:03
公司核心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的质子治疗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正式亮相并成功部署于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标志着肿瘤医疗智能化进程迈出里程碑式一步[1] - 该质子大模型实现行业首创,建立起质子放疗智能化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1] - 模型研发依托公司多年积累的肿瘤诊疗技术体系,汇聚近万例高质量放疗病例构建多模态医疗数据,深度融合专业文献数据[1] 技术优势 - 与依赖公开数据的泛化大模型不同,公司质子大模型基于真实诊疗场景采集数据,确保精准性与场景适配性[2] - 通过"数据反哺-算法优化-诊疗提效"闭环机制,实现对治疗难点的精准洞察与患者需求的深度理解[2] - 模型显著提升"人机协同"诊疗效率,并持续优化治疗方案推荐逻辑[2] 商业应用 - 模型已在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落地部署,该院是华南地区首个配备瓦里安新一代ProBeam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的临床中心[2] - 质子治疗服务已覆盖全国及东亚、东南亚地区肿瘤患者[2] - 公司计划构建覆盖肿瘤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AI诊疗矩阵[3] 商业模式 - 采用"重资产深耕核心业务、轻资产拓展服务边界"的并行模式[3] - 既保障实体医疗服务品质把控,又借助大模型技术的复制性与扩展性快速占领市场[3] - 通过管理输出、网络赋能实现技术授权、远程诊疗支持、数据共享等多元化合作[3] 行业地位 - 公司是港股首家开展质子治疗业务的企业,已在肿瘤诊疗领域构筑深厚壁垒[4] - 从实体医疗服务到AI技术创新,从单一质子治疗到全流程肿瘤诊疗布局[4] - 以"港股医疗科技领航者"姿态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推动肿瘤医疗产业智能化变革[4]
2025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引领医疗革新
第一财经· 2025-05-19 12:47
论坛概况 - 2025年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由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 主题为「全球协作 共创未来」 汇聚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领袖 包括官员 商界领袖 投资者和科研专家 推动香港 内地及国际企业在医疗领域的投资 融资与科技创新合作 [2] - 延续去年论坛成功吸引逾80位国际讲者和2800多名来自40个国家地区与会者的盛况 本届论坛将透过多场主题及专题环节 ASGH Business Hub展览专区 医健项目现场推介等多元形式 展示香港及亚洲在医疗科技的领先优势 [2] 医疗转型与公平可持续 - 主题环节「塑造更公平及可持续的医疗体系」邀请香港大学教研发展基金主席徐立之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教授 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博士等嘉宾 探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创新科技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与持续性等议题 [4] - 另一主题环节「全球协作 共创未来」邀得IHH Healthcare Berhad DEFTA Partners 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等重量级嘉宾 从学界 医健业界 商界角度探讨医疗服务业最新投资机遇与跨专业合作策略 [4] 健康中国2030与市场机遇 -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实施 中国医健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 专题环节「实现『健康中国2030』与医健产业高质量发展」邀请江苏恒瑞医药 默克集团 碳云智能 百图生科及汇丰香港嘉宾 剖析中国医健市场及创新生态系统最新发展与机遇 [7] 创新科技与AI应用 - 大会与香港科技大学合办「创造医疗新未来」专题环节 腾讯健康 伦敦帝国学院医学院等专家将剖析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潜能及创新科技如何推动医疗新突破 [8] - 「如何利用数据化医疗重塑病人旅程」专题环节中 IHH医疗(北亚洲)区域行政总裁曾庆廉医生及香港理工大学章伟雄教授等专家 就早期疾病预测 远距医疗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 推动医疗服务数位转型 [8] 银发健康与老年医学 - 论坛特设「银发健康专章」 在「迎接银发海啸:老年医学与长寿科技的发展」环节中 Cedars-Sinai先进老年治疗学中心和招商高利泽等嘉宾分享老年医学科研突破 银发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 [11] - 「下一波神经科学创新趋势」环节中 SYMBYX Biome 昂泰微精 Cantabio Pharmaceuticals等嘉宾分享神经科学最新发展与技术如何帮助老年人士 [11] 产业协作与投资对接 - 「医健产业未来协作新模式」专题环节邀请摩根大通亚洲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刘伯伟 养和医疗集团营运总监李维文 富卫集团医疗保健总监薛慧雅医生等 审视医健产业商业与创新机遇 跨行业合作重要性及多元协作应对全球医疗挑战 [12] - 论坛设有医健项目推介环节 超过30间全球初创企业现场介绍项目提案 去年论坛成功安排逾360场一对一会议 配对全球资金与投资项目 涵盖生命科技 医疗器械及药品等行业 [15] 展览与创新展示 - ASGH Business Hub及InnoHealth Showcase展览专区汇聚来自13个国家地区 超过170家医疗科技参展商 展示人工智能 大数据 远程医疗等前沿技术创新方案 [14] - 近70家医健初创公司由创新科技署及数码港与六所本地大学组织参与 另有来自澳洲 泰国 中国上海和厦门的展团 展现香港作为国际医疗科技枢纽的重要地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