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解锁“知产”变现的N种方式 上海探索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模式
金融时报· 2025-08-27 10:37
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模式 - 上海技术交易所与银行合作推出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业务 通过团队、市场、技术等维度对医药管线进行全面考量 为企业在研管线提供价值赋能[2] - 该模式通过技术权益登记和质押登记解决生物医药企业技术资产权益认定问题 形成"一价两证"机制[2] - 和径医药通过该模式获得上海银行5000万元授信额度 贷款期限达3年 用于推进核心管线HJ-002和HJ-004的临床试验[3]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 - 上海金融机构探索多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模式 包括专利商标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专利开放许可信贷模式、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等[4] - 数据权益质押方面 11家企业共获得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约2.74亿元 浦发银行落地生物医药临床管线数据资产质押研发贷[4] - 人保财险上海市科技分公司落地上海首单数据知识产权保险 为数据知识产权提供被侵权损失、调查费用等风险保障[4] 专利质押融资规模与效率 - 上海上半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132.28亿元 同比增长29.33% 登记笔数1019笔 惠及企业905家[5] - 上海27家商业银行总分行和330家区级及以下支行开通专利质押线上全流程无纸化业务办理[5] - 上海叠腾网络科技通过工行上海市分行无纸化质押登记 3个工作日内获得数百万元融资[5] 专利密集型产品质押融资 -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专利密集型产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提供最高5000万元授信额度[6] - 该产品具有主动授信、较低利率、打包质押、免费评估等优势 支持多领域专利组合打包质押[7] - 上海谙邦半导体凭借22项核心专利集群质押获得1000万元贷款 用于新一代智能化传送设备量产[7] 知识产权信托与证券化 - 上海探索公司化运营知识产权服务信托 上海国际信托与临转院建立全国首单公司化运营知识产权服务信托[9] - 信托公司发挥资产隔离功能 为知识产权提供资产保护、收益分配、管理专项资金账户等服务[10] - 上海推进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通过资产支持证券(ABS)实现更便捷高效的直接融资[11] 金融生态体系建设 - 上海成为全国8个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之一 拟出台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11] - 太平洋安信农保为高新技术园区提供专利密集型产品维权保险 增强企业创新投入信心[8] -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计划3年内为上海科创企业提供超20亿元专利集群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
强化技术要素市场建设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 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是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 [1] - 截至当前,上海技术交易所进场技术交易额达760亿元,进场技术成果数超过13000项,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领域 [1] - 预计2023年底场内技术交易额将突破1000亿元,未来随着技术要素市场建设推进,交易量将有质的飞跃 [1] 技术交易的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 - 技术交易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确权体系和权属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约场内交易规模扩大 [2] - 公司正推进"微短剧专板"建设,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版权确权问题,预计交易规模可能超过电影市场 [2] - 技术估值是世界性难题,因历史数据不足且交易不透明,公司正构建公共技术交易数据平台以支撑估值体系 [2][3] - 技术估值需综合数据、模型、场景等多维度,例如同一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价值差异显著 [3] 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融资案例 - 2023年1月通过"一价两证"服务完成上海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助力赛立维生物将研发管线转化为核心资产 [3][4] - "一价两证"模式包含技术权益登记和质押登记功能,为银行授信提供确权佐证,单笔融资规模在1000万至3000万元 [4] - 2023年上半年已完成3单类似质押融资,另有10单在流程中,有效解决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资金需求 [4] 技术要素市场建设方向 - 技术要素市场与土地、劳动力等并列五大要素市场,其活跃度直接影响早期技术投入保障 [5] - 技术交易场所是中国特色制度设计,通过建立确权、确价及交易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配置 [5] - 当前国内三大技术交易平台尚未互联互通,需解决区域不平衡、规则不统一等问题以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5] 人才与基础设施瓶颈 - 技术交易领域缺乏懂技术、产业、资本、法律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 [6] - 需加快人才培养并完善数字化底层平台建设,降低从业门槛以扩大科技服务业人力资源供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