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双燃料散货船

搜索文档
技术筑基+绿色转型 北交所上市公司多维谋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5:24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多家上市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传递积极信号 聚焦技术创新 绿色转型与市场拓展战略 明确紧跟国家产业政策 推进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应用落地 持续优化产能结构和成本管控[1] 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 广脉科技将5G-A和6G作为技术布局重点 承接多个5G-A项目并实现关键技术规模应用 包括为运营商开发智能关断及能耗管理系统 有效降低5G网络运营成本[2] - 广脉科技算力服务业务覆盖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 承接多个GPU集群与智算服务项目 布局全国算力网络 在高铁信息化方面扩大公网覆盖和改造维护份额 实现专网通信重大突破[2] - 星图测控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 推进产品化与智能化战略 计划明年发射太空感知星座试验星并逐步完成骨干星座组网 所有关键环节自主完成 包括前期预研 仿真验证与测运控管理[2] - 星图测控提供按轨计费和年度一体化服务两种商业化模式 随着低轨星座和火箭发射频次提升 测控服务需求显著增长 已将AI技术用于星座管控和太空态势感知 提升任务执行精度 与中国星网在卫星仿真 健康管理等方面合作[2] - 星辰科技凭借伺服系统技术积累实现在新能源业务快速成长 风电变桨产品响应市场需求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以电力电子 电机驱动与控制核心技术为基础 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发展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服务于新能源 工业控制等领域 支撑装备智能化升级[3] 绿色转型布局 - 国航远洋推动绿色船舶建设与数字化运营 正式开工建造4艘甲醇双燃料散货船及2艘绿色低碳船舶 预计2025年年底绿色低碳船舶运力占比进一步提升[4] - 国航远洋上线智能船舶数据对接平台 推进十项数字化研发项目 优化全球航线网络资源配置 判断旺季需求有望回升 通过调整运力结构和设立海外子公司增强全球运营能力[4] - 骏创科技在新能源车三电领域积累精密注塑与轻量化经验 相关技术适用于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 具备为电子化 智能化产品配套研发及制造能力 北美子公司完成产能建设 利用率显著提升[4] - 荣亿精密汽车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8.75%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表现抢眼 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7.83% 正处于从3C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型过程中[4] - 荣亿精密液冷精密件等新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配合客户持续技术优化 汽车类产品短期毛利率承压 但随着产能爬坡和客户结构优化 高毛利率液冷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在越南设立子公司为未来扩产和国际产能布局奠定基础[4] 成本管控与市场拓展 - 广脉科技在算力服务等多个项目以净额法确认收入 部分项目进入服务期后收入逐步释放 带动资产运营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20% 未来通过业务落地和业绩释放赢得市场认可 不排除通过收购实现外延增长[5] - 星辰科技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严控销售与管理费用 提高人均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73%[5] - 荣亿精密上半年净利润仍为负值但同比大幅减亏 持续开发新客户 加强成本管控争取扭亏为盈 业务范围向液冷零部件等新兴领域延伸 适应AI伺服器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5] - 国航远洋受老旧船舶减值准备计提及行业周期影响上半年出现亏损 但预计下半年航运市场出现季节性回升 费率稳定和新增绿色船舶投运有望推动盈利上行[5] - 骏创科技通过将部分零件由委外转自制 强化供应链议价等措施管控成本 应对北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上升压力[5] 行业整体表现 - 六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上半年表现出较强战略定力和运营韧性 无论是深耕技术研发 拥抱绿色转型 还是优化产品结构与市场布局 均体现通过内在能力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共同特征[6]
国航远洋(83317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9:35
公司运营与发展 - 2024 年交付 6 艘新造船,2025 年计划投入 2 - 3 艘绿色低碳船舶,优化运力结构 [4] - 2025 年是募投项目中 6 艘低碳绿色船舶满勤运营开局之年,预计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4] - 已与两大央企航运巨头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 [4] - 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绿色航运技术研发、数字化智能船舶管理等领域投入 [7] 航线经营与布局 - 2024 年境外航运收入占比由 2023 年的 58%提升至 67% [5] - 外贸航线形成覆盖欧洲大西洋、澳洲、南北美洲、东南亚、东亚与南亚、非洲等区域的全球化布局 [5] 新建船计划 - 公司(含子公司)订造的 4 艘 8.9 万吨级甲醇双燃料散货船,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分批次交付 [6] - 订造的 2 艘 63500 载重吨低碳智能散货船即将开工建设 [6] 行业趋势与货主合作 - 2025 全球干散货航运贸易量预计达 57.75 亿吨,行业贸易规模扩张趋势明确 [8] - 自 2023 年起,干散货船队规模增速持续控制在 3.5%以内 [8] - 2026 年碳强度削减目标将从当前的年降 2%提升至 2.625%,推动老旧船舶淘汰 [8] - 公司与核心货主建立稳固长期合作关系,满足客户货物运输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