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脑膜
icon
搜索文档
迈普医学20250811
2025-08-11 22:06
迈普医学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迈普医学(神经外科耗材和神经介入领域)[1] - 易界医疗(神经介入领域)[10] - 神经介入器械行业[10][11][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增长情况 - 2023年前专注神经外科耗材 2017-2022年营收从0.54亿元增长至1.95亿元 硬脑膜产品收入占比超70%[5] - 2023年起进入高增长阶段 23年H2收入同比增长25% 24年预计增速11%-11.5%[2][6] - 20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1亿/1.6亿/2.2亿元 同比增长43.8%/39%/40.5%[17] 新产品表现 - 止血纱:国内市场规模约10亿元 24年收入约3600万元 截至25年8月使用量超10万片[2][7] - 医用胶:国内市场规模5-16亿元 国内仅山东赛赛斯和迈普两家企业参与竞争[2][7] 集采政策影响 - 硬脑膜集采短期负面影响(23年H1收入同比下降31%) 但长期利好其他产品[2][5] - PEEK材料替代钛金属 价格下降与钛金属价差缩小[8] - 止血纱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8] - 神经介入领域集采推动手术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13] 收购易界医疗 - 2025年6月收购100%股权 布局神经介入领域[10] - 易界医疗2024年收入2441万元(同比增长104%) 亏损2000多万元[14][15] - 产品优势:11个上市产品 8个三类产品 3个二类产品 两项FDA认证[14] - 渠道协同:迈普2000家医院渠道与易界神经内科科室客户重合度高[16] 其他重要内容 神经介入市场现状 - 2021年国内脑卒中发病人数517万人 预计2026年605万人 2032年724万人[11] - 2023年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渗透率13.8% 缺血性脑卒中6.2%[11] - 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从2017年3.3亿元增长至2022年66.8亿元(CAGR16%)[12] - 国产化率从2020年7%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26%[12] 研发投入 - 2017-2022年研发费用率始终维持在15%以上[5] 风险点 - 易界医疗短期可能摊薄利润率[15] - 关联交易定价合理性担忧[15]
【华创证券】迈普医学(301033)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二:关联交易易介医疗,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神外业务发展 - 2023年前公司处于研发和商业化能力蛰伏阶段 营收体量较小且高度依赖硬脑膜单一产品 但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神经外科产品布局逐步成型 [3] - 2023年后集采影响逐步出清 硬脑膜业务企稳 PEEK颅颌面修补产品受益集采加速替代钛金属材料 [3] - 新产品止血纱、脑膜胶上市后快速放量 集采扩围将进一步加速新品入院 拉动收入端快速增长 [3] - 规模效应显现叠加费用增长放缓 公司利润端进入高增长阶段 [3] 神经介入布局 - 2025年6月公司拟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 标的专注神经介入赛道 该赛道具有渗透率与国产化率双低特征 集采扩围正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3] - 易介医疗产品布局全面 处于商业化加速阶段 参考微创脑科学2024年33%净利率 预计标的将较快实现盈亏平衡 对利润率拖累仅为短期 [4] - 收购争议点包括关联交易定价问题 但监管高压态势下不合理定价风险极低 [4]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实现神内神外科室渠道协同 助力公司从神外市场延伸至更广阔的神介市场 大幅拓展业务成长空间 [4] - 当前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 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强控制力 [4] 业绩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1亿、1 6亿、2 2亿元 同比增长43 8%、39 0%、40 5% 对应EPS为1 70、2 36、3 32元 [5] - 给予2026年38倍PE估值 对应目标价约90元 [5] 核心结论 - 神经外科业务处于高增长阶段 新产品与集采推动下增长具备持续性 [4] - 收购易介医疗虽短期拖累盈利 但符合中长期战略布局 为第二增长曲线奠定基础 [4]
迈普医学(301033)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二:关联交易易介医疗 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新浪财经· 2025-08-10 16:39
神外业务发展 - 2023年前公司处于研发和商业化能力蛰伏阶段,营收体量较小且高度依赖硬脑膜单一产品,但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并逐步完善神经外科产品布局 [1] - 2023年后集采影响逐步出清,硬脑膜业务企稳,PEEK颅颌面修补固定产品受益于集采加速替代钛金属材料 [1] - 新产品止血纱、脑膜胶上市后顺利放量,集采扩围有望加速新品入院,拉动收入端快速增长 [1] - 规模效应和费用增长放缓推动公司利润端进入高增长阶段 [1] 神经介入布局 - 2025年6月公司拟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后者主要布局渗透率和国产化率双低的神经介入赛道 [1] - 神经介入集采快速扩围推动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高 [1] - 易介医疗产品布局全面且处于商业化加速阶段,预计将较快实现盈亏平衡 [2] 收购争议点 - 市场担忧标的摊薄公司利润率,但参考国产神经介入龙头微创脑科学2024年33%的净利率,预计拖累仅为短期 [2] - 市场担忧关联交易定价问题,但监管高压态势下不合理定价可能性极低 [2] 收购战略意义 - 实现神内神外科室渠道协同 [2] - 从神外市场延伸至更广阔的神经介入市场,拓展业务成长空间 [2] - 增强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 [2] 业务展望 - 神经外科业务在新产品和集采推动下有望持续高增长 [2] - 收购易介医疗虽短期拖累盈利,但符合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6、2.2亿元,同比增长43.8%、39.0%、40.5% [3] - 对应EPS分别为1.70、2.36、3.32元 [3] - 给予2026年38倍PE估值,目标价约90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