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行业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16 14:46
本报告由智研咨询出品,经专业研究报告编撰团队实时监测与更新,最终得以呈现。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 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历史数据、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 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供给端、需求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 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并根据各行 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第一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行业发展概述 10 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定义 10 二、碳中和目标下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定位 10 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类 12 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分析 12 1、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体系 12 2、碳捕集技术分析 14 第三章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66 1、捕集技术 138 2 ...
"十四五"能源创新: 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构建
新华网· 2025-08-14 13:50
战略背景 - 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2%和41% [2] - 双碳目标要求紧迫 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 [2] - 技术自主可控需求凸显 关键能源装备和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 [2] 多轮驱动战略 - 煤炭发挥压舱石作用 通过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 [3][4] - 油气作为稳定器 通过增储上产和市场体系优化增强供应稳定性 [3][4] - 核能担当基荷电源 安全有序发展并提供稳定基础电力 [3][5] - 可再生能源成为增长极 推动规模化跃升引领绿色转型 [3][5] 煤炭清洁利用 - 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提高煤电机组效率并降低供电煤耗 [4] - 实施三改联动 开展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 [4] - 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在新能源不稳定阶段提供重要供应支撑 [4] 油气体系优化 - 推进管网运营机制改革 形成多主体供应和统一集输的市场体系 [4] -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市场体系优化增强供应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核能发展 -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5] - 注重技术创新 提高核能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推动协同互补 [5] 可再生能源发展 - 装机规模全球领先 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均居世界第一 [5] - 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优化布局提高能源占比 [5][6] - 发展分布式能源 在建筑和园区推广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应用 [6] 技术创新 - 推动能源技术融合 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6] - 发展氢能产业 完善制、储、输、用一体化布局 [6] - 提升传统能源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煤炭和油气清洁化水平 [6] 体系协同优化 - 推动传统与新能源协同互补 加强油气全国一张网建设运营 [7] - 推进智能化升级 应用新型电力技术和创新运行模式 [7] -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优化能源布局并推动农村能源转型 [7] 未来发展方向 - 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 大幅增加风电和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比重 [8] - 发展海上风电 向深远海规模化开发并打造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 [8]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通过储能技术提升电网消纳能力和供应稳定性 [8] 传统能源转型 - 研发清洁化技术 推广超低排放和CCUS实现煤炭近零排放 [9] - 应用智能化勘探技术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油气采收率 [9] - 开发非常规资源 经济高效开发页岩气和煤层气构建多元供应 [9] 智能化升级 -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全链条智能化 [10] - 建设智能基础设施 发展智能电网和智慧油气田提升运行效率 [10] - 实现精准能源匹配 通过智能化系统优化能源供需动态平衡 [10] 市场体系完善 - 优化价格形成机制 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10] - 深化市场化改革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构建公平开放市场体系 [11] - 促进高效资源配置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11]
专访睿咨得能源CEO:美国政策转向无法阻挡减排大势,中国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丨跨国公司看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1:37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关键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拥有最大市场份额和成本效益领先优势 [1] - 中国提前6年完成2030年1200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2024年已实现该目标 [1][17] - 中国2024年第一季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6%,有望提前3-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 [17][18]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非洲等地区采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跳过传统化石燃料基础设施 [20] 全球能源转型进展 - 全球能源转型三大任务:电力系统脱碳(40%减排量)、全面电气化(40%)、应对剩余排放(20%) [2] - 全球太阳能和风能部署快速推进,太阳能成本下降速度远超预期 [3][6] - 全球每年需减少39亿吨排放,其中电力系统脱碳需实现15-16亿吨减排 [2] - 全球仍有近1万亿美元投资于太阳能、风能和电池技术,尽管速度有所放缓 [6] 气候变化目标可行性 - 2060-207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可行,延迟十年将导致全球变暖增加0.1°C [4] - 迅速减少甲烷排放可避免额外0.1-0.2°C全球变暖 [4] - 结合二氧化碳减排(74%)和甲烷减排双重策略,仍可能实现1.5°C温控目标 [5] 石油市场展望 - 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为每日1.035亿桶,2030年代初达峰后逐步下降 [10] - 未来4-5年油价将在当前水平范围内波动,OPEC通过产量调整维持价格稳定 [12][13] - 油井自然衰减率每年15%,需持续投资维持产量 [13] 天然气与突破性技术 - 天然气在发电领域替代煤炭,每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14] - 24项关键技术可大幅减排,太阳能(11吉吨)、电池(6吉吨)、电动机(5吉吨)、CCUS(4吉吨)贡献最大 [15] - 约三分之二技术已具经济可行性,剩余三分之一仍需政府支持 [16] 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 - 贸易紧张和关税政策导致企业推迟投资决策,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8] - 自由贸易原则仍具现实意义,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