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保障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刘世锦:为什么投资动辄十几万亿,却对改善民生账算的很细
和讯· 2025-07-30 17:46
经济增长目标与现状 - 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有潜力保持中速增长,目标为5%,4%应作为底线[3] - 前两年分别实现5.2%和5%的增长目标,GDP平减指数连续7个季度负增长[4] - 2021年人均GDP达12500美元,2024年约13500美元,与高收入国家标准(14005美元)差距略有扩大[5] 消费需求不足与结构性偏差 - 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较全球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14] - 家庭消费占比中国39.12% vs OECD国家57.27%,服务消费占比中国17.68% vs OECD国家25.03%[16] - 消费不足集中于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发展型消费,需政府与居民支出组合[17] 消费不足的四大核心原因 -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且城乡差距大:城乡居民养老金差距达15-30倍[18] - 城市化质量滞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67% vs 户籍城市化率48.3%[24] - 收入差距大:中等收入群体仅4亿人,基尼系数超0.4[26] - 政府部门财富占比高:占社会净财富38% vs OECD国家±5%[27] 储蓄结构与企业分红问题 - 2022年国民储蓄率46%,企业储蓄27万亿与居民储蓄27.6万亿各占一半[27] - 居民财产收入仅10.2%来自企业分红,低于全球55.7%平均水平[28] - 政府部门持有143.1万亿股权资产,是居民部门(31.5万亿)的4.5倍[28] 扩大消费的两大改革路径 - 提高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中央事权覆盖养老第一支柱和高中教育[36] -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目标十年内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增至8-9亿[40] 高质量发展"三支柱"新格局 - 需求侧:发展型服务消费替代出口,房地产恢复低速正增长[42] - 要素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力资本,中央财政转向"投资于人"[43] - 产业侧: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加速低效产能退出市场[44] 政策实施与创新平衡 - 科技创新与稳就业需平衡,如无人驾驶与出租车司机就业冲突[32] - 建议像抓投资一样重视消费,将消费占比提升作为"硬任务"[33] - 国有金融资本划拨10万亿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38][39]
坚持民生导向 强化财力保障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3
民生财政支持政策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举措 [1]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2]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 [3] 民生建设成效与目标 -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 - 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政策统筹与合力 [5] 财政可持续性措施 -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财政支持民生的可持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4] - 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把财政资金用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3] - 深化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4] 具体民生投入项目 - 提高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4] - 增加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 [4] - 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