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创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红星照耀中国|到延安去!这座城市如何让红色文化迸发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11:00
红色文旅吸引力 - 2024年超过4700万人次游客到访延安 [2] - 游客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并汲取力量 [1][2] - 一位62岁退伍军人专程从山东滨州前往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 [7] 红色资源基础 - 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市区内有168处革命旧址 [15]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记录长征历时一年零两天,途经11个省份,共二万五千里 [7]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设有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250级台阶 [7] 文旅产品创新 - 延安革命纪念馆文创店销售带有红色元素的冰箱贴、明信片、帆布包等产品 [12] - 该馆推出盖章打卡活动,以新颖方式提高游客参与度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2] - 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采用行进式演出,观众可穿梭于钟楼、新华书店等标志性建筑间 [15] 社会文化影响 - 社交平台上许多年轻人晒出在延安打卡的照片,显示红色之旅在年轻群体中的热度 [15] - 一位母亲在雨天带孩子参观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体现红色教育的代际传承 [7] - 退伍军人向6岁孙子讲述长征故事,强调延安精神需要被弘扬和铭记 [7]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感受兴安盟红色之旅的魅力
新华社· 2025-10-17 18:33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 开发“重走骑兵路”红色主题骑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1] - 创排《五一大会》《曙光初照》等沉浸式情景短剧让游客亲历历史时刻 [1][3] - 打造线上AR实景红色文化博物馆及“兴安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3] 红色文旅资源与投入 - 核心红色文旅矩阵“一馆三址”年接待参观游客达90万人次 [2] - 2024年投入895万元用于革命遗址的展陈提升及声光电系统优化 [2] - 2025年1月至9月举办260余场文旅体活动 其中近三成活动融入红色主题 [4]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开发百余种红色文创产品推进文旅融合 [1] - 将红色文化与森林雪景、温泉资源、民俗节庆有机融合 推出五大主题精品线路 [4] - 多措并举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包括打造系列主题沉浸体验吸引游客 [3]
对话丨文化自信点燃文旅热火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市场运行安全平稳、繁荣有序,民众出游热情高涨 [2] - 文旅市场的高热度是多重因素同频共振的结果 [3] 市场需求特征 - 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与圈层化的精准细分,小众、主题、深度成为关键词 [2] - 旅游目的地呈现中心开花与周边下沉的全域拓展态势,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乡村成为新增长点 [2] - 夜经济成为假日消费的重要增长极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文旅融合程度更高,通过数字技术、沉浸式演艺等方式让文物历史活起来 [2] - 供给侧创新升级是主引擎,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层出不穷 [3] - 智能导览、大数据客流监控等智慧旅游手段提升了游客体验感 [3] - 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品向精深发展,发展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业态 [6] 技术与数字化应用 - 需继续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红色景区的应用,打造数字化文旅体验 [4] - 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匹配供需两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6] 产业发展与战略 - 需推动产业链延伸,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影视作品等,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 [5] - 促进城乡文旅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6] - 需将红色旅游规划与地方整体发展相结合,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产业协同发展 [5] - 需优化假日供给与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消费体验,补齐新兴旅游目的地服务短板 [6]
“光荣之城”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精心策划一大批主题活动 以大众喜闻乐见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解放日报· 2025-08-08 09:40
活动概览与核心目标 - 活动为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亮点项目,旨在通过国防文创展示快闪等活动将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入市民生活[1] -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时间跨度为今年5月至7月[1] - 核心围绕研究出版、展览展陈、文艺影视、社会宣教、思政研学、旅游文创、媒体传播七大板块策划主题活动[1] 展览展陈与学术研究 - 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深挖红色资源推出展览,如市档案馆联展近200组档案文献,一个月接待330余家单位超8800人次参观[2] - 着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精神研究、故事传播三大高地,研究机构集中发布一批研究成果和红色主题出版物[2] - 举办第二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开展深入交流研讨[3] 文艺创作与媒体传播 - 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演出剧目23部43场,包括舞台剧《觉醒年代》、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红色精品力作[6] - 主办“hong动申城”短视频征集活动,抖音话题页播放量突破1亿次[6] - 推出一大批创新形式的融媒体产品,如解放日报社“抗战·上海寻迹”大型融媒体报道,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6][7] 社会宣教与青少年教育 - “光荣之城学党史”系列活动梳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各类活动100场,涵盖讲座、城市行走等多种形式[4] - 全市各区开展系列主题宣教活动,如闵行、宝山、嘉定专场,以及奉贤区红色文化月月行等[4] - 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堂”、跟着档案学党史等活动加强红色教育,使其成为沪上青少年新风尚[8] 旅游文创与场景创新 - 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推出“一区一品”16区特色寻访路线,串联全市超过40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8] - 在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通过“场景演绎+故事讲述+沉浸体验”形式,将红色叙事嵌入日常消费场景[9] - 红色文创开发力度加大,通过线下“集册”、线上“打卡”、快闪等新颖活动,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样式贴近市民[8][9]
把握“四大关系” 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两大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5-13 08:03
核心观点 - 太华镇胥锦村通过红色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 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应税销售超31亿元 集体可分配收入达1200万元 同比增长64.7% [1][2][5] 产业发展 - 统筹资金超亿元建设红色阵地群 包括新四军纪念馆/红色竹海纪念园/将军广场等核心载体 [2] - 开发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沐光而行》 以"红小竹"IP推出文创产品及研学路线 [2] - 特色农产品年度收益达50余万元 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2] - 龙珠湖与将军广场成为网红景点 纪念馆成为苏浙皖红色研学圣地 [5] - 2023年应税销售31亿元 集体可分配收入1200万元 较2022年增长64.7% [5] 人才建设 - 组建"知行合宜"青年专班 汇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国企干部等多方力量 [3] - 村干部平均年龄34岁 含4名研究生与4名本科学历人才 [5] - 培养10人高素质运营团队 成立宜兴市三洲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推动文旅产业 [3][5] 文化生态 - 出版《新四军在宜兴(太华卷)》 拍摄红色影片《亲娘》 修缮遗址遗迹 [2] - 打造党建为民服务综合体 通过19户党员中心户实现网格全域覆盖 [4] - 组建4支志愿者服务队 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50余场次 [4] - 与浙江长兴县/安徽广德市开展省际共建 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