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术作品
icon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央广网· 2025-10-20 15:40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百姓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 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 能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 在浙江,"文艺赋美"工程实施三年来已开展超过55万场演出,以文化星火点亮千村万户、千街万 巷。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我们坚持的是广度与温度并重,绘就文化普及新画卷;品质 与品牌并举,树立文化优享新标杆;"赋美"与"赋能"并行,开拓文化共富新路径。 秦岭脚下、渭水之畔,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游人如织。利用全息成像、投影等新技术,观众能 沉浸式体验"何尊"的独特魅力和最新研 ...
处理好“大小”与“多少”(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10-19 06:02
金秋时节,美术界也迎来丰收,各类美术展览纷纷举办。纵观展览,创新的活力、多元化的实践令人欣 喜,对史诗巨制、传世经典的渴求也引人深思。 (责编:赵欣悦、袁勃) "多",关乎艺术风格的多元与创作信念的坚定。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不应流于形式的堆砌,而应建基 于"创作即创造"的理念。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表现主义,皆需在语言维度与精神向度上实现统一,皆具 有"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双重属性。优秀作品往往能超越表象,以个性表达实现从视觉感受到精神共 鸣的跨越。 "少",在哲学层面体现为美学智慧,它要求创作者在语言上做减法——去除冗余的形式,摒弃虚饰的技 巧,追求"少即是多"的表现力。"少"更是一种精神修炼——克制创作中的欲望投射,净化心灵,达 到"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的创作境界。 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中,"大小""多少"的关系进一步显现其理论价值。作品的传播效能与社会影响,既 取决于其艺术本体的品质,也依赖于其与时代语境的契合程度。共性认知为作品提供接受的基础,而个 性表达则构成其艺术价值的核心。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往往能在二者之间建立动态平衡:以共性 的"大"滋养个性的"小",又以个性的"小"激活共性的"大" ...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添彩人民美好生活——“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
新华社· 2025-09-29 23:02
文艺创作与展演 - 文艺创作生态优化,优秀作品供给持续丰富,涌现出《只此青绿》《瞿秋白》《在远方》等精品力作 [2] - 组织实施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引导创作人员从优秀文化及实践中汲取养分 [2] - 持续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诗歌节等20余项全国性展演展示活动,为优秀作品搭建交流平台 [2] - 依托“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等活动,推动优秀文艺作品更广泛深入持续地赴城乡基层演出 [2]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供给 -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持续推进,设施网络更加健全,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成效显著 [3] - 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A级景区约2600家,总数达到1.65万家,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 [3] - 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推动非遗进景区、街区、社区 [3] 文旅产业发展与消费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 [4] - 规上文化企业达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4] - 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4] -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文化遗产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持续升温,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等十分活跃 [4]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机构增至73家,同15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 [5] - 打造“欢乐春节”“茶和天下”等系列文化活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海外朋友更好感知中国文化 [6] - 2024年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60%以上,内地居民出境旅游1.23亿人次、同比增长40%以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