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白面膜
icon
搜索文档
从“医美面膜第一股”到“业绩雷王”:敷尔佳械字号收入暴跌48%,4亿元营销难填利润窟窿
华夏时报· 2025-10-09 19:0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5%至8.63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营收负增长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54%至2.30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8.66%,盈利水平创上市以来同期最低 [2] - 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下降26.39%,为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大营收降幅;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微增5.9%,但净利润同比仍下滑26.72% [3]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滑48.07%至2.3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2024年同期的48.83%骤降至27.61% [5][6] - 化妆品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9.95%至6.2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72.39%,成为公司唯一增长点 [6][7] - 医疗器械类产品毛利率为84.22%,同比提升2.93个百分点;化妆品类产品毛利率为80.42%,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 [6] 费用与成本分析 - 销售费用激增至4.20亿元,同比上涨39.56%,销售费用率从32.03%飙升至48.67% [3][8] - 宣传推广费从2.76亿元增加至3.85亿元,同比增加39.2%;人员薪酬费用同比增长92.83%至2277万元 [8][9] - 化妆品类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7.76%,高于收入增速7.81个百分点,导致其毛利率下滑 [7] - 研发投入为2332.65万元,占营收比重仅为2.7% [10] 经营质量与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4.69%至1.62亿元,盈利质量持续恶化 [10] - 在线上营收占比已超80%的背景下,差旅交通费同比大幅增加,反映出线下渠道可能面临压力 [9][10] 行业与监管环境 - 2025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原料备案新规要求原料安全信息更透明,增加了企业的检测成本等合规投入 [7] - 监管政策有收紧趋势,如限制宣传功效、加强临床试验要求,对宣称“医用级”、“械字号”的产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7]
2025年美白面膜品牌推荐:精研配方,焕亮美肌新体验
头豹研究院· 2025-05-06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美白面膜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消费者对美白产品的需求推动市场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等提升竞争力,市场从单一功能向高效、温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绿色天然和可持续性成重要趋势 [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摘要:美白面膜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对美白产品需求源于面部美白追求及对高效、温和产品偏好,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竞争力 [5] - 美白面膜定义:以美白功效为核心,通过科学配方和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皮肤美白需求的化妆品领域,需获美白特证并标注“美白”功能 [6] - 市场演变:从萌芽期到成熟期,早期以国产品牌滋润保湿型为主,国际品牌推动发展,后市场细分,线上渠道成增长重要力量,头部品牌领先,市场向高效、温和、个性化发展,绿色天然和可持续性成趋势 [7] 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2018 - 202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67%,预计 2024 - 202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21%,增长受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推广推动,线上渠道潜力大,技术创新是关键驱动力 [9] - 市场供需:供给方面,生产成本受原材料和环保要求影响,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需求方面,消费人群以年轻女性为主,线上渠道成主要销售途径,市场需求强劲推动行业创新和渠道拓展 [10][11] 市场竞争 - 市场评估维度: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渠道布局与营销策略维度评估,技术创新体现在高效成分应用等,线上渠道是销售主要驱动力 [13][14] - 市场竞争格局:竞争格局呈现品牌众多、竞争激烈、梯队化分布特点,竞争加剧源于消费者高要求和品牌争夺,行业注重技术创新等,头部企业主导,中小品牌寻求突破 [15] - 十大品牌推荐:包括欧诗漫、自然堂、OLAY、谷雨、百雀羚、一叶子、珀莱雅、上海家化、华熙生物、云南贝泰妮,各品牌有不同特点和优势 [16][17][18] 发展趋势 - 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消费者注重健康、自然和透亮肤色,对多功能性产品需求增加 [25] - 绿色天然与科技创新成为主流:绿色天然和高效科技成分成产品开发核心方向,低碳环保理念融入行业 [26] - 品牌竞争加剧,头部品牌优势明显:国内外知名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营销巩固市场地位,欧诗漫领先,自然堂保持竞争力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