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护肤品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产品布局分析 “妆字号”产品矩阵不断拓展【组图】
前瞻网· 2025-09-15 12:11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贝泰妮(300957.SZ);华熙生物(688363.SH);上海家化(600315.SH);创尔 生物(831187.NQ);巨子生物(02367.HK);敷尔佳(301371.SZ)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上市企业产品占比 功能性护肤品细分为三大赛道 功能性护肤品指针对性地缓解或辅助治疗某些皮肤问题的一类化妆品(妆字号)或医疗器械(械字号),具 备一定药理作用,行业正处于国产品牌崛起阶段。根据护肤品功能及功效的不同,功能性护肤品可分为 皮肤学级护肤品、强功效性护肤品和医美级护肤品。 从国内功能性护肤品参与者来看,各大品牌商分别从三大细分赛道切入:皮肤学级护肤品一般是化妆品 企业通过绑定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开展产品研发,或是皮肤科医生自创品牌,代表品牌包括薇诺娜、理肤 泉、薇姿、雅漾、珂润、米蓓尔、玉泽等;强功效护肤品参与者一般是化妆品公司、成分原料商、制药 公司等,代表品牌包括WIS、HFP、雪肌精、林清轩、润百颜、夸迪、片仔癀等;医美级护肤品一般是生 物医药、Ⅲ类医疗器械背景的公司开展研发,代表品牌包括敷尔佳、可复美、芙清、伊肤泉、爱美客、 创 ...
润熙泉多平台店铺清空,母公司华熙生物护肤品板块“失速”
新京报· 2025-09-11 20:31
品牌运营调整 - 华熙生物旗下护肤品牌润熙泉线上店铺已清空商品 抖音旗舰店拥有18万粉丝和累计42.5万销量但显示"商品上架中" 微信小店及小程序均无商品在售或显示"店铺休息中" [1][5] - 客服回应称目前无商品售卖且暂无上架通知 部分渠道上月已停止销售 店铺由北京华熙恒美商贸有限公司运营 其为华熙生物全资子公司控制的商标持有者 [5] - 品牌去年曾推出广告片和新品"超分子胶原油"及"8胶原次抛" 首发GMV超千万元 但当前社交平台账号更新停滞 抖音最新更新为3月 小红书更新停留在4月 [5][6] 公司战略聚焦 - 华熙生物回应润熙泉非主要品牌 调整系公司聚焦主业和主要品牌的一部分 该品牌存续对营收和利润贡献无意义 [1][6] - 公司大幅削减无明确技术支撑的品牌孵化计划 强化科技成果与消费品业务深度绑定 并将原"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 [7][8] - 总经理赵燕重回业务一线 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 品牌调整成效已在BM肌活和米蓓尔显现 润百颜和夸迪于二季度末开始调整 [8][9] 业务表现下滑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2022年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38.8% 占主营业务收入72.45% 夸迪成为第二个收入超10亿元品牌 BM肌活收入8.98亿元 [6] - 2023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8.45%至37.57亿元 占比降至61.84% 2024年收入进一步降至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 占比47.92% [7] - 2024年上半年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 占主营业务收入40.36% 拖累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9.57%至22.61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35.38%至2.21亿元 [8]
敏感肌换季美白怎么办?谷雨美白奶罐Pro教你边修边白
财富在线· 2025-09-11 17:28
2. 修护派缺乏美白力:多数屏障修护产品无法解决黑色素沉积问题; 一、美白困境与市场断层:中国女性的护肤痛点 深夜加班后凝视镜中暗沉如蒙尘的肌肤,生理期反复肆虐后新增的顽固痘印,猛药美白后更令人心碎的 泛红脱皮……这些"无效美白"的困境长期困扰着中国女性。 然而,传统美白市场却存在三大断层: 1. 猛药派牺牲温和性:高浓度烟酰胺、VC衍生物、熊果苷易引发敏感肌泛红脱皮; 3. 国际配方水土不服:欧美品牌针对白人肤质设计,对亚洲人泛黄暗沉问题收效甚微。 二、破局者:谷雨美白奶罐PRO的升级核心 如果你也在这条"无效美白"的死胡同里打转,或许该重新认识今年霸榜各大平台的国货美白护肤第一品 牌——谷雨。2025年新版谷雨美白奶罐PRO以"美白不刺激,修护更稳白"为理念,实现美白抑黑力提升 3倍、修护力提升5倍(SGS实测数据),一瓶抵美白精华+修护面霜双重效果。 谷雨其实才是国货美妆的科研王者,其核心佐证便在于品牌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美白原料 "极 光甘草",该原料已实现三大关键科技突破: 2. 渗透突破:创新研发 28 纳米包裹体制备技术,使成分透皮吸收率提升 3.4 倍,彻底解决美白成分渗 透难的行业痛点 ...
【干货】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9-11 14:25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功能性护肤品主要上市公司:贝泰妮(300957.SZ);华熙生物(688363.SH);上海家化(600315.SH);创尔生物 (831187.NQ);巨子生物(02367.HK);敷尔佳(301371.SZ)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上市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产量/销量/产能 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全景梳理 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的上游是材料供应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和包装材料供应,其中代表性原材料包括 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多肽等,代表性包装材料包括纸包装、塑料、玻璃等。产业链中游是功能性 护肤品的制造环节,根据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皮肤学级护肤品和强功效性护肤品。产业链下游是产 品的流通环节,分为线上和线下渠道。 从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参与者来看,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在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上游原料供应商主要有 科思股份、青松股份、林森生物、百好博、西西艾尔等,包装材料供应商包括嘉亨家化和锦盛新材,产 成品代工商主要有诺斯贝尔、科丝美诗、莹特丽等。 中游功能性护肤品牌商分为国内厂商和国际厂商,国内厂商包括贝泰妮、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珀芙 研、百雀羚、创尔生物、巨子生物、敷尔佳、HFP、林清轩 ...
百植萃CEO离职
北京商报· 2025-09-10 21:5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君花)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百植萃CEO孙晖(Nancy)在小红书文发 布长文"告别百植萃",宣告结束与品牌长达七年的相伴。百植萃是由中国著名皮肤科专家李远宏教授于 2012年创立的护肤品牌,孙晖于2018年加入百植萃。2019年正式成为百植萃CEO。今年6月,橘宜集团 宣布收购百植萃,品牌正式引入外部资本。 ...
薇诺娜、可复美等主打功效型的国货护肤品,护城河在哪?
格隆汇· 2025-09-10 19:35
消费星球原创 作者 | 星球1号 最近这半个月,国货功效型护肤品牌商的日子不好过,心情如过山车。 10月31日,天猫双11开售,薇诺娜4小时成交额破十亿,但转而收到了大量面霜腥臭,面膜过敏的反 馈;可复美同样也在双11收获了好成绩,开售30分钟破亿元,母公司巨子生物还赶在了11月4日在港股 上市,却面临着研发投入低、靠微商起家的质疑;而同样主打修复屏障的玉泽,因为没有李佳琦直播间 的加持,业绩平平。 近两年在"成分党"、"平替"等概念流行的当下,功效型国货护肤品牌走向大众视野,但若没有超头流量 加持,光环是否还在?国货护肤品如何守住护城河,持续占领市场份额? 01 中国护肤品市场的五十年 我国护肤品市场的第一阵风,是七八十年代美加净、郁美净为代表的品牌,随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 际品牌资生堂、强生等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这一时期,国内外品牌各自开拓自己领地,互不干扰。 美加净与郁美净产品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护肤品不再满足于滋润保湿的功能,而要能 针对性解决自己的皮肤问题,比如修复、美白、祛痘、祛皱等。受限于研发技术、市场教育等因素,中 国的护肤品市场逐渐从百花齐放演变成了国际集团秀,雅诗兰黛集团、欧 ...
避开三个“洗脸误区” 一文了解洁面的正确打开方式→
央视新闻· 2025-09-07 10:06
洁面行业产品成分与配方趋势 - 皂基洁面产品以脂肪酸(如肉豆蔻酸、硬脂酸、月桂酸、棕榈酸)与碱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为主要清洁成分 清洁力强劲但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紧绷 [3][5][6] - SLS/SLES洁面产品使用月桂醇硫酸酯钠或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作为表面活性剂 清洁力强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7][8] -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洁面产品采用椰油酰谷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钾等成分 清洁力温和且对皮肤屏障影响小 适合长期使用 [12] 洁面产品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偏好 - 皂基与SLS/SLES类产品主要面向出油迅猛且皮肤不敏感人群 可提供干爽肤感但干皮及敏感肌不建议使用 [8][9] -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洁面产品更适用于干皮、干敏皮、油敏皮及中性皮肤 成为主流温和洁面选择 [12] - 泡沫丰富度并非清洁力评判标准 敏感肌适用产品常设计为低泡或无泡配方 实际清洁力取决于核心表面活性剂添加量 [13][15] 洁面产品法规与标签规范 -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 仅实际添加氨基酸成分的产品可标注为"氨基酸洁面乳" 行业通常将添加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产品称为氨基酸洁面乳 [10] - 产品成分表需明确标注皂基成分(如肉豆蔻酸钠/钾盐)或SLS/SLES成分(月桂醇硫酸酯钠)以供消费者识别 [4][6][7] 科学洁面方法行业指导 - 每日早晚各洁面1次 根据环境条件(如炎热天气、使用防晒化妆品)决定是否使用洁面产品 [16] - 洁面水温应保持温热 过冷或过热均可能影响清洁效果或损伤皮肤 [17] - 洁面后必须使用保湿剂 油性皮肤选择轻薄保湿乳/啫喱 干性皮肤需滋润型保湿霜 敏感皮肤需搭配屏障修护类低敏产品 [17]
中美关税交锋惨烈,潜伏在我国多年的美国货,却靠中国人大赚特赚
搜狐财经· 2025-09-05 23:11
核心观点 - 多个被中国消费者广泛认知为"国货"的消费品牌实际由外资控股 利润流向海外股东 这些品牌在中美贸易战中因本土化生产未受关税冲击 并通过营销策略维持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认知[2][4][6][8][10][12][14][16][18][20][22][24][26] 双汇发展 -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以20亿美元收购双汇多数股权 品牌从民族企业转变为外资控股[4] - 2013年母公司万洲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成为全球猪肉巨头[6] - 2024年中国区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 居肉制品行业首位 利润流向海外股东[8] - 供应链完全本土化 原材料来自国内养殖场 未受中美关税战影响[6][8] 大宝化妆品 - 2008年美国强生集团以23亿元收购大宝品牌 创始人另创森宝品牌但影响力式微[10] - 强生维持原有定价/包装和销售渠道 主要覆盖三四线城市中低端市场[12] - 生产完全本土化 贸易战期间成为进口护肤品替代品 年销售额未披露[12] 哈尔滨啤酒 - 2004年被美国安海斯-布希(百威母公司)以99.66%股权收购 2016年随百威转入比利时英博集团[16] - 2023年中国销量超180万吨 为百威英博亚太区贡献40%利润[20] - 90%原材料采购自中国 生产线本土化 未受进口关税影响[20] - 推行国潮营销策略 包括故宫IP联名和中国风包装[18] 小肥羊餐饮 - 2012年被美国百胜集团以46亿港元私有化收购 实际控制权转移[22] - 门店数量从峰值700余家缩减至2024年不足300家 但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维持盈利能力[24] - 原料采购和生产完全本土化 未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24] - 营销中强调"草原基因"和"中华美食"强化国货认知[24] 行业特征 - 外资收购后普遍保持品牌原有定位和营销策略 维持消费者对"国货"的认知[12][18][24] - 被收购品牌均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在中国完成[6][12][20][24] - 资本跨国运作导致品牌国籍模糊化 利润导向成为核心决策因素[26]
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三大赛道品牌商核心技术各异【组图】
前瞻网· 2025-09-05 12:08
功能性护肤品生产工艺 - 霜、乳液类护肤品需经过基础原料预混合、加热溶解、均质乳化、保温搅拌、冷却、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待包品储存等流程后进行灌装 其中均质乳化和灌装为关键工艺控制点[1] - 生产过程中加入特色植物提取物 例如贝泰妮采用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作为核心技术优势[1][6] - 医用敷料基础原料主要为注射用水、增稠剂、活性成分等 生产流程包括搅拌溶胀、搅拌混合、ph调节、半成品质控检验、出料、装袋、灌装 全部在洁净环境下完成[2] 品牌商核心技术差异 - 皮肤学级护肤品品牌中 薇姿主打薇姿火山温泉水和高活性成分玻尿酸 理肤泉主打理肤泉温泉水 雅漾主打雅漾温泉水 珂润主打神经酰胺护理 薇诺娜主打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 玉泽采用PBS植物仿生脂质技术[7] - 强功效性护肤品品牌中 修丽可拥有维他命原液专利 润白颜采用三重玻尿酸和酶切法制作miniHA 夸迪采用5D玻尿酸 肌活主打透明质酸技术[7] - 医美级护肤品品牌中 可复美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研发技术 创福康采用活性胶原生物医用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博乐达主打立体水杨酸技术[7] 企业研发投入与项目 - 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4.66亿元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68% 为行业最高[9][10] - 贝泰妮专注于云南特色植物研发 开展不同功效诉求的云南特色植物自主研发及产业化 同时开展功效性化妆品研发项目、医疗器械研发项目和包装开发研究项目[10][11] - 华熙生物研发项目包括活性物传递管控、功效延伸研究、交联透明质酸外科用生物医用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功能性天然氨基酸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等[10][11] - 创尔生物专注于胶原蛋白项目研发 包括胶原复配天然生物材料的功效研究及新产品开发、胶原蛋白原料的工艺优化研究[10][11] - 敷尔佳致力于产品线拓展 重点开发Ⅲ类医疗器械、防晒产品、修护面膜类产品以及修护水乳类产品[10][11]
全方位进阶,敷尔佳清痘面膜迎重磅升级
金投网· 2025-09-05 11:30
行业趋势 - 痘肌护理市场规模达240亿元 同比增长超15% 增速远超整体护肤市场[4] - 痘肌管理类产品销售额达应急祛痘类产品的两倍 显示长期护理需求迫切[4] - 痘肌护理正从边缘品类向核心战场迈进 行业向精细化系统化发展[1][4] 产品技术突破 - 核心成分苦参碱水杨酸盐透皮性提升3-5倍 48小时渗透量达传统单体6.08倍[3] - 皮内滞留量达传统单体4.04倍 实现角质层-表皮层-真皮层层层渗透[3] - 采用超分子技术形成稳定结构 显著降低对皮肤屏障的刺激性[3] 产品功效体系 - 构建控油-祛痘-褪红全链路解决方案 实现减油不减水[3] - 石榴果皮提取物三维控油机制 抑制皮脂腺并改善皮脂质量[3] - 复合抗痘因子与低聚果糖调节菌群平衡 对多种痘痘类型改善显著[3] - 松红梅复合精粹与积雪草苷Ⅱ结合 快速舒缓炎症并减轻灼热感[4] 市场定位 - 产品适用于敏感肌 针对面部泛油突发痘痘痘后泛红等问题[4] - 通过即时舒缓+长效修护双重机制 打破油-痘-红恶性循环[4] - 长期使用可帮助淡化红色痘印 令肤色趋于均匀[4] 战略意义 - 技术力与成分力双驱动 强化品牌功能性护肤领域竞争优势[4] - 展现对中国消费者肌肤问题的深刻洞察[4] - 有望凭借创新产品引领行业迈向更专业阶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