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2025年H1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排名TOP5
鑫椤锂电· 2025-07-18 10:08
2025年1-6月国内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 - 2025年1-6月国内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为7155吨 [1] - TOP5企业分别为珈钠能源、中科海钠、万润新能源、英钠新能源、当升科技 [1] 正极材料类型产量分布 -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产量最高,达4950吨,占总产量69.2% [1] -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产量为2005吨,占比28.0% [1] - 普鲁士蓝/白正极材料产量最低,仅200吨,占比2.8% [1]
容百科技王尊志:钠电生产与商业化要走出一条“独立”路线
高工锂电· 2025-07-11 18:44
钠电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 钠电行业需基于自身性能及成本优势寻找适合场景而非与锂电直接竞争[1][14] - 2025年钠电产业化进入加速期头部电池企业加码布局并开辟新赛道[2] - 聚阴离子技术路线成为行业焦点热度超越层氧路线获锂电/钠电企业广泛认可[2] 容百科技战略布局 - 公司2022年启动钠电研发依托锂电正极技术积累快速实现实验室到产业化跨越[3] - 湖北仙桃6000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百余天展现"容百速度"[3] - 产能规划聚焦NFPP路线通过集约化设计实现小规模用地高产值回报[5] - 首创全流程一体化钠电工艺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突破传统铁锂生产框架[9] 聚阴离子技术进展 - NFPP材料成本从年初下降30%至2.5万元/吨未来目标降至2万元/吨[7] - 聚阴离子瓦时成本将接近LFP压实密度从2022年2.3g/cm³提升至2023年2.5g/cm³[7] - 该技术路线降本速度显著快于其他钠电路线[7] 商业化应用场景 - 启停电源领域钠电瓦时成本(0.9-1.1元)已低于高端铅酸电池[15] - 大动力市场瞄准北方新能源车(哈尔滨渗透率仅为上海1/10)发挥低温性能优势[14][16] - 聚阴离子钠电可满足500公里以下乘用车需求重点突破出租/网约/卡车场景[18] 产能建设规划 - 仙桃基地将建成全球最大高端动力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基地[18] - 同步推进固态电池电解质中试线及容百学院项目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18]
【容百科技(688005.SH)】24Q4盈利能力提升,韩国工厂实现首次盈利——2024年年报点评(殷中枢/陈无忌)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12 21: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50.88亿元,同比下降33.41%,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49.06%,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52.64% [2] - 2024Q4营业收入为37.64亿元,同比下降7.81%,环比下降15.14%,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69.17%,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67.91% [2]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70元(含税) [2] 出货量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95.3万吨,中国三元材料产量为61.4万吨,公司全年出货12万吨,同比增长超20%,全球市占率超12%,连续四年全球领跑 [3] - 海外客户累计销量首次超2万吨,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出货达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 [3]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为10.02%,较上年增长1.43pcts,净利率为2.18%,较上年下降0.59pcts [4] - 2024Q4毛利率为12.75%,环比增长1.59pcts,同比增长4.78pcts,净利率为4.86%,环比增长2.09pcts,同比增长5.27pcts [4] - 剔除战略性业务投入后,三元正极业务全年盈利5.04亿元,单吨净利0.42万元/吨 [5] 海外布局与业务拓展 - 韩国工厂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海外客户销量及超高镍产品销售占比提高推动单吨盈利能力改善 [5] - 在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75亿元 [5] 新产品进展与订单情况 - 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超100%,保持市占率第一,一代产品获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近万辆汽车订单 [6] - 磷酸锰铁锂二代产品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预计2025年完成产线改造并批量生产 [6] - 2025年初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将启动量产交付 [6]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即将于2025年建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