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突发!688184,实控人之一被立案侦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1:18
公司事件 - ST帕瓦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亿元及销售货款4991.88万元,合计1.91亿元,已归还3000万元 [5][9] - 公司因资金占用问题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9] 公司运营与治理 - 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管正常履职,控制权未变更,生产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4] - 公司积极追讨占用资金并与张宝沟通还款计划 [9] - 张宝现持股1656万股(占比10.41%),2024年薪酬120.08万元 [7] 高管背景 - 张宝为中南大学博士及博士后,曾任该校冶金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行政职务 [6] - 张宝2019年9月起任公司总经理,2022年10月任董事长,2025年5月因身体原因辞任但仍任董事 [6]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聚焦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 [9] - 截至8月1日公司股价10.01元/股,总市值16亿元 [10]
2025年H1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排名TOP5
鑫椤锂电· 2025-07-18 10:08
2025年1-6月国内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 - 2025年1-6月国内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为7155吨 [1] - TOP5企业分别为珈钠能源、中科海钠、万润新能源、英钠新能源、当升科技 [1] 正极材料类型产量分布 -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产量最高,达4950吨,占总产量69.2% [1] -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产量为2005吨,占比28.0% [1] - 普鲁士蓝/白正极材料产量最低,仅200吨,占比2.8% [1]
天开园寻“新”求“质” 滋养科创“一路繁花”
央广网· 2025-06-19 10:46
天开团泊园建设进展 - 天开团泊园累计注册企业3580家,盘活闲置载体超40万平方米,与天津56所高校、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0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建立对接机制[2] - 园区已建成2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和产业化基地,落户300多家大健康科创企业,设立1亿元健康产业科创专项资金和20亿元团泊创新产业发展基金[3] - 静海区规划140亩用地打造"国际医疗创新合作基地",引进日本硼中子癌症治疗医院等高端医疗项目[5] 产学研用联动机制 - 园区通过专利审批快速通道降低初创企业运行成本,筛选高成长性细分赛道培养"科技副总""产业教授"[4] - 引进无忧医疗、北洋低氘水等核心创新企业,建设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拎包入住"[4] - 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医科强校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等科研机构形成医疗创新生态[4] 天开西青园发展情况 - 西青园已引育700多家科创企业,在校师生近14万人,形成"一城、两业、三区、四谷、五链"战略布局[6][7] - 华神新能源获得2000万元投资,水系锌-碘电池预计2025年底量产,与两家风光储头部企业建立合作[7] - 园区搭建校企"三桥"模式(技术之桥、交流之桥、人才之桥),促进产学研用结合[8] 天开园核心区成果 - 核心区注册企业1507家(占全园50%),形成206亿元基金群,链接174家科技中介和179家金融机构[9] - 迪比爱新能源45天建成实验中心研发周期缩短50%,智清未来建成万吨级新材料产线[9] - 设立196.3亿元基金池带动24.27亿元投融资,"先使用后付费"试点促进专利转化[10] 重点项目与未来规划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线投产,中医药AI大模型落地应用,2025年签约50亿元科创基金[10] - 南开区建设20万平米天开创新示范产业园,2025年底一期10万平米投入运营[11] - 2027年目标引育超万家科创企业,实现100亿元投融资、1000亿元产值、10000名高层次人才聚集[11]
双环科技:6月12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45
公司重大重组与定增项目 - 公司澄清没有重大重组宜化集团的事项 [1]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收购应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项目已通过深交所审核并报证监会注册 [1] - 宏宜公司前期盈利情况良好,收购后可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1] 纯碱业务与衍生品研发 - 公司投资13.66亿元对联碱生产装置进行更新以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正在试生产 [1] - 已建成5万吨电池级碳酸钠生产装置用于下游电池生产 [1] - 正在进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小试,即将中试 [1] - 电子特气是公司研究方向之一 [1] 业绩提升与新业务规划 - 投资13.66亿元建设联碱升级改造项目,目前正在试生产,达产后可降本增效 [1] - 投资1.99亿元进行热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已建成并试运行,预计每年降低成本1100万元 [1]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样品已送头部二轮车厂家进行性能测试 [1] - 新建15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和40万吨/年增值氮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1] - 研究将氯化铵分解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1]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6.13亿元,同比下降26.31%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994.58万元,同比下降106.01% [2]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1365.54万元,同比下降108.56% [2] - 负债率41.07%,毛利率4.74% [2]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030.29万元 [2] 亏损原因 - 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主要由于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下跌 [2] - 生产、销售情况均正常 [2]
双环科技(000707) - 双环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2 18:32
重大事项 - 公司无重大重组宜化集团事项,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收购应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股权项目已获深交所审核通过并报证监会注册 [1] 应对纯碱下行周期举措 - 投资13.66亿更新联碱生产装置以降低成本,项目正试生产 [1] - 建成5万吨电池级碳酸钠生产装置用于电池生产 [1] - 进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小试,即将中试 [1][2] - 研究电子特气方向 [2] 提升业绩规划 - 投资13.66亿建设联碱升级改造项目,正试生产,达产达标后降本增效 [2] - 投资1.99亿进行热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已建成试运行,达产达标后年降成本约1100万元 [2]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小试即将中试,样品委托加工的电池送头部二轮车厂家测试,后续论证经济效益并择机产业化 [2] - 新建15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和40万吨/年增值氮肥项目,均在前期工作 [2] - 研究分解主导产品氯化铵,提高产品附加值 [2] - 定增募集资金收购宏宜公司控股权项目已通过交易所审核,待证监会注册批复,收购后改善盈利能力 [1][2] - 通过生产系统小改小革、强化管理严控成本和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2] 亏损原因 - 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核心原因是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下跌,期间生产、销售正常 [3]
双环科技(000707) - 000707双环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6
2025-05-16 18:00
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1] - 时间是2024年5月16日周五下午15:30 - 17:30 [1] - 地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汪万新、财务部长蒋雪瑞、董事会秘书张雷、独立董事马传刚 [1] 主要投资项目情况 - 联碱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3.66亿元,基本建设完工,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车 [1][3] - 热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99亿元,已建成并试运行 [1][3] - 15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和40万吨/年增值氮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1][3]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处于研发、小试中试阶段,部分钠离子电池送头部二轮车厂家做性能测试,根据研发成效择机决策启动产业化 [1][2][3] - 定增募集资金收购宏宜公司控股权项目已获交易所审核通过,待取得最终注册批复后依法实施 [1][2][3] 宏宜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7516.97万元,2025年1 - 4月持续盈利 [2] 钠离子正极材料研发进展 - 已在小试线上制备出百公斤级正极材料样品 [2] - 委托代工的钠离子电池送国内头部二轮车厂家做性能测试,针刺安全性测试样品已通过,其他样品在做循环及充放电强度测试 [2] 盈利增长点规划 - 联碱升级改造项目达产达标后降本增效、改善盈利能力 [3] - 热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达产达标后降低成本约1100万元/年 [3]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经济效益待进一步论证 [3] - 收购宏宜公司后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3] - 通过生产系统小改小革、强化管理严控成本和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3][4]
直击业绩会丨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计划建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21:0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同比下降6.5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 [1]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7.10%,同比下降7.74个百分点 [1] - 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 [1] - 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业务实现营收4.39亿元,催化剂实现营收2.81亿元,两项业务合计占公司营收的99.39% [5] 钠离子电池业务进展 - 钠电材料工厂初步规划已完成,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7]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开发迭代至第三代,百吨级中试线已实现量产 [6] - 第二代NFPP和S-NFPP钠电正极材料已向近20家单位送样检测 [6] - 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整体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8] - 力争2025年实现钠电正极材料订单零的突破 [8] - 公司从西南大学获得2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相关专利 [5] - 与西南大学钠离子电池领域研发团队共同成立合肥皓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研发 [5]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跟踪"小而美"的企业及低价的优质资产 [8] - 投资并购对象首选技术国际领先、市场规模千亿元以上、核心管理团队价值观及能力匹配未来发展需要的企业 [8] - 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推进业务转型 [8] - 传统烟气治理聚焦火电、石化、船舶、造纸等高盈利行业,拓展海外并强化降本增效 [8] - 重点培育CCUS新增长极,依托吸收剂和工程总包开拓国内外市场 [8] - 钠电材料坚持"安全性最高、性能最优、价格最低"研发目标,通过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 [8] 公司历史业绩 - 2022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8亿元、7.75亿元和7.24亿元 [8] - 2022年到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0.26亿元和0.39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