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盟固利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同比增逾六成 研发加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全景网· 2025-10-30 16:51
盟固利主营业务为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钴酸锂产品覆盖4.2V至4.53V全 电压平台,可满足消费电池多个终端应用场景需求;三元正极材料聚焦中镍、高镍及超高镍系列,兼顾 NCMA、NCA等多晶与单晶产品的生产研发,同时推进向固态电池领域,以及低空飞行器、机器人、 UPS电源、BBU电源等应用场景的新型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发工作。 10月30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盟固利(301487)(301487.SZ)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 内,公司业绩呈现"营收稳增、盈利提质"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盟固利实现营业收入16.30亿元,同比增长24.22%;扣非净利润979.06万 元,同比大幅增长64.13%,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业绩表现更为 亮眼,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25.96%;净利润428.87万元,同比骤增238.56%;扣非净利润 795.16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的战略支撑。2025年第三季度,盟固利研发费用达7834.6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
当升科技(300073):正极材料出货持续提升,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快速推进
国信证券· 2025-10-28 23: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当升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并维持该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正极材料出货持续提升,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快速推进 [1] - 基于欧洲补贴政策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回暖对公司出货的积极影响,报告上调了公司的盈利预测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9.67亿元,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18%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4%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3.99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8% [1] - 报告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97亿元、10.82亿元、13.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8%、36%、25% [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46元、1.99元、2.49元 [3] 业务运营分析 - 估计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三元正极销量近1.5万吨,同比增长超50%,环比增长7% [2] - 2025年第三季度三元正极单吨净利润约为1万元,环比有所下滑 [2] - 2025年以来,公司与SK On、LG新能源等客户签署三元正极供货协议,客户合作持续深化 [2] - 估计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磷酸盐系正极销量近2.3万吨,环比增长14%,并在当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目前深度绑定中创新航、瑞浦兰钧等国内领先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 [2] - 随着攀枝花首期项目年产12万吨的建成投产,公司客户保障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2] 技术研发与前瞻布局 - 公司半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已经实现累计超千吨级出货 [3] - 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多元材料和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已实现2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 [3] - 公司已率先开发出新型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可显著降低全固态电池使用压力 [3] - 公司已完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数吨级小试线建设,产品已进入多家头部客户验证阶段 [3]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展望后续,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有望回暖,公司海外客户拓展持续取得新进展,三元正极出货量有望持续提升 [2] - 公司三元正极产能利用率或将持续改善,叠加出货结构持续优化,三元正极盈利能力有望稳中向好 [2]
容百科技(688005):经营业绩短期波动,中期看好新技术、新业务、新基地增量
长江证券· 2025-10-27 22:4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容百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出现短期波动,但中期看好其新技术、新业务及新基地带来的增量 [1][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7.37亿元,同比下滑38.29%,环比下降16.66%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41亿元,亏损有所扩大 [2][4] 经营业绩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三元正极材料出货承压,主要受产品升级迭代和产能爬坡影响 [11] - 公司海外前瞻性布局有望在锂电出口政策趋严背景下带来新的增长潜力 [11] - 第三季度单吨扣非利润预计亏损,但推算三元正极单吨经营性净利润有所改善 [11] 新业务进展 - 磷酸锰铁锂业务25年第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03%,连续9个月保持满产满销,预计2026年实现纯用方案上车量产 [11] - 磷酸铁锂业务在大客户导入及产能并购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 [11] - 钠电聚阴离子产品绑定头部战略电池厂商,预计2026年产销规模大幅提升,首期6000吨/年规模化产线建设顺利 [11] - 固态电池材料方面,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富锂锰基材料实现吨级以上量产 [11] 未来展望 -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随着新业务、新产品和新基地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11] - 三元材料方面,6系中镍和高镍增程产品有望逐步放量,增厚盈利 [11] - 海外产能方面,韩国忠州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和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波兰的2.5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11] 财务数据摘要 - 公司当前股价为26.05元,总股本为71,473万股 [6] - 根据预测,公司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为178.03亿元,2026年预计为210.97亿元,2027年预计为248.94亿元 [17] - 2025年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26亿元,2026年预计为5.64亿元,2027年预计为7.42亿元 [17] - 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为0.04元,2026年预计为0.79元,2027年预计为1.04元 [17]
当升科技(300073)2025年三季报点评:三元受益于欧洲电动化新周期 铁锂盈利大幅改善
新浪财经· 2025-10-27 14:34
整体业绩表现 - 25年前三季度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8.3% [1] - 25年第三季度营收29.7亿元,同比增长49.5%,环比增长17.5%,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4.4% [1] - 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12.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6.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1] - 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1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6.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 - 25年前三季度正极材料总出货约11万吨,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出货4万吨,环比增长14% [1] - 25年前三季度三元正极出货约4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出货约1.5万吨,环比略增 [1] - 基于与LGES、SK On的长期供货协议,预计25年三元正极出货近6万吨,同比增长40-50%,26年有望同比增长30-40% [1] - 测算第三季度三元正极单吨利润1万元以上,环比略降,预计随着LGES放量及国际客户占比提升,盈利水平将稳步提升 [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 - 25年前三季度铁锂正极出货约6.3万吨,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出货近2.3万吨,环比增长10%以上 [2] - 公司现有4万吨自有产能及7-8万吨代工厂产能,攀枝花首期二阶段8万吨产能预计25年内投产 [2] - 预计25年铁锂出货近10万吨,同比增长约70%,26年有望同比增长60-70% [2] - 测算25年第三季度铁锂单吨净利约600-700元,环比扭亏,预计随着锂价反弹及自有产能投产,盈利趋势向好 [2]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已率先实现十吨级出货 [2] - 双相复合正极材料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多家客户 [2] - 硫化物电解质已建成10吨级小试线并正常运行,计划26年建成千吨级产线,实现百吨级出货 [2]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6.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费用率6.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3] - 25年第三季度汇兑损失0.1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26亿元 [3] - 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7.3亿元,同比下降36.7%,其中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3.4亿元,同比下降50.9%,环比大幅增长1069% [3] - 25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11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三季度资本开支4.9亿元,同比增长135.9%,环比下降1.5% [3] - 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16亿元,较年初增长51.1% [3]
当升科技(300073):三元受益于欧洲电动化新周期,铁锂盈利大幅改善
东吴证券· 2025-10-27 13:1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当升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将受益于欧洲电动化新周期,同时磷酸铁锂业务盈利能力在2025年第三季度大幅改善,叠加固态电池材料的领先布局,公司未来增长可期 [1][7]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8.3% [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9.7亿元,同比增长49.5%,环比增长17.5%;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4.4% [7]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6.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 [7]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分析 - 出货量:2025年前三季度三元正极出货约4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第三季度出货约1.5万吨,环比略有增长 [7] - 盈利水平:测算2025年第三季度三元正极单吨利润超过1万元,环比略有下降,主要因国际客户占比暂时下降 [7] - 未来展望:基于与LGES、SK On的长期协议,预计2025年三元正极出货近6万吨,同比增长40-50%;2026年有望同比增长30-40% [7]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分析 - 出货量:2025年前三季度铁锂正极出货约6.3万吨,同比翻倍以上增长;第三季度出货近2.3万吨,环比增长10%以上 [7] - 盈利水平:测算2025年第三季度铁锂单吨净利大幅提升至600-700元,实现环比扭亏为盈 [7] - 产能与展望:公司现有4万吨自有产能及7-8万吨代工厂产能,攀枝花项目新增8万吨产能将于2025年内投产,预计2025年铁锂出货近10万吨,同比增长约70% [7] 固态电池材料技术进展 - 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双相复合正极材料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客户 [7] - 硫化物电解质已建成10吨级小试线,计划于2026年建成千吨级产线,实现百吨级出货 [7] 财务费用与现金流 - 2025年第三季度汇兑损失0.1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26亿元 [7]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3.4亿元,同比下滑50.9%,但环比大幅增长1069% [7] - 2025年第三季度资本开支为4.9亿元,同比增长135.9%,环比下降1.5%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04亿元、10.51亿元、13.68亿元,对应同比增长70.33%、30.76%、30.14% [1][7] - 估值水平: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6.10倍、35.26倍、27.09倍 [1][7] - 目标价:基于公司固态技术领先性可给予估值溢价,按2026年50倍市盈率,目标价为97元 [7]
中国9月三元正极材料进口增加 出口小幅回落
文华财经· 2025-10-21 18:04
2025年9月三元正极材料进口 - 2025年9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进口量为8906吨,环比增加1330吨,增幅17.6% [1] - 2025年9月进口量同比增加4163吨,增幅87.8% [1] - 其中锂镍钴锰氧化物(NCM型)进口量6871吨,锂镍钴铝氧化物(NCA型)进口量2034吨 [1] 2025年1-9月三元正极材料累计进口 - 2025年1-9月中国正极材料进口量累计53477吨,同比降幅5.3% [1] 2025年9月三元正极材料出口 - 2025年9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为11100吨,环比减少2434吨,降幅18.0% [1] - 2025年9月出口量同比增加7098吨,增幅177.4% [1] - 其中锂镍钴锰氧化物(NCM型)出口量10934吨,锂镍钴铝氧化物(NCA型)出口量166吨 [1] 2025年1-9月三元正极材料累计出口 - 2025年1-9月中国正极材料出口量累计85357吨,同比增幅53.5% [1] 2025年9月三元正极材料贸易平衡 - 2025年9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净出口量为2194吨 [1]
容百科技:新材料与新产品产能将逐步释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1 14:35
公司业务与业绩展望 - 公司业务处于新材料和新产品产能逐步释放、订单逐步爬坡的过渡期 [1] - 2025年第三季度被公司确认为业绩拐点 [1] - 公司对四季度及明年的业绩展望持积极态度 [1] 成本控制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与上游企业的资本合作打造供应链成本竞争优势 [1] - 新产品逐步放量及海外工厂明年投产将带动国内外订单增长 [1] - 新产品利润水平预计不低于原产品,海外市场拓展将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与复购率 [1] 海外产能布局 - 韩国忠州工厂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和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目前处于产能爬坡和调试阶段 [2] - 波兰工厂2.5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建设中,主要装备已抵达,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重点生产高镍和中镍产品 [2] - 海外产能可在国内政策框架内正常运行,有助于公司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2]
碳酸锂期货日报-20251021
建信期货· 2025-10-21 10: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期货震荡微跌,11 - 01价差扩大,近月合约稍弱,现货对盘面贴水,日内现货、澳矿、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锂云母矿持平,外购锂盐厂生产亏损缩窄,下游需求回暖 [9] - 当下碳酸锂市场是高供应高需求以及社库去库,预计国内碳酸锂库存将继续去库,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上方空间打开依赖社库去库加速 [9] 各目录总结 行情回顾与操作建议 - 碳酸锂期货震荡微跌,11 - 01价差扩大至240,近月合约表现稍弱,现货持续对盘面贴水,日内现货涨650至74000,澳矿涨10至860,锂云母矿持平1825,外购锂辉石盐厂生产亏损缩窄至1852,外购锂云母盐厂生产亏损缩窄至6553,六氟磷酸锂涨至79000,下游电解液和电池制造商需求持续回暖 [9] - 预计在电池产量持续增加背景下,国内碳酸锂库存将继续去库,支持碳酸锂价格,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但上方空间打开依赖于社库去库加速 [9] 行业要闻 - 2025年9月中国碳酸锂进口量为1.96万吨,环比减少10.3%,同比增加20.5%;1 - 9月进口量为17.30万吨,同比增加5.2%。9月氢氧化锂进口量为1473吨,环比增加20.3%,同比减少74.8%;1 - 9月进口量为10654吨,同比增加81.9% [12] - 2025年9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进口量为8906吨,环比增加17.6%,同比增加87.8%;1 - 9月正极材料进口量累计53477吨,同比降幅5.3% [12]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581.9吉瓦,但未达2030年目标,2025 - 2030年每年需新增约1.122太瓦,年均增速16.6%。光伏是增长主力,2024年新增452吉瓦;储能设施增长强劲,2024年新增74吉瓦。呼吁各国更新气候承诺,将投资提升至至少1.4万亿美元 [12][13]
容百科技:新技术与新产品集中放量 业绩有望显著增长
中证网· 2025-10-21 09:49
公司业绩与展望 - 公司前三季度利润表现受到磷酸铁锂、钠电、锰铁锂、固态电解质等新技术的持续投入影响[1] - 随着多项新业务逐步落地并进入放量阶段,公司业绩预计将迎来改善[1]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是业绩的拐点,随着新产品放量、海外工厂投产及供应链成本优势发挥,明年产能利用率与复购率将提升,业绩有望显著增长[2]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 - 报告期内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达7.1万吨[1] - 新一代中镍高电压材料已完成开发即将量产,预计明年6系产品将实现大规模放量,目前已进入客户送样阶段[1] - 核心8系高镍产品迎来全新换代,将率先搭载于部分主流车企的增程式电动车,预计明年起月需求量达千吨级以上[1] - 公司在韩国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及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2] - 波兰2.5万吨/年三元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2] 钠电池业务 - 公司在钠电领域绑定国内头部客户,聚阴离子产品卡位领先[1] - 首期6000吨/年聚阴离子钠电正极产线建设顺利即将建成,成为业内率先实现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之一[1] - 预计2026年产销规模将迅速提升,目前产品已在动力、储能等多个领域完成认证[1] 磷酸锰铁锂业务 - 磷酸锰铁锂产品连续9个月保持满产满销,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03%,创历史同期新高[1] - 公司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磷酸锰铁锂纯用方案上车量产[1] - 为把握海外需求,韩国生产线建设已启动,扩产选址也在筹备中[1] 磷酸铁锂与海外布局 - 公司采用全新工艺切入磷酸铁锂市场,在大客户导入与产能并购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 - 公司启动在波兰建设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产品定位动力与高端储能市场,预计未来将快速放量[2] - 海外产能可在国内政策框架内正常运行,为公司巩固全球市场份额提供支撑[2] 固态电池技术 -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高镍及超高镍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富锂锰基材料获吨级以上订单[2] - 硫化物电解质性能领先,中试线预计2026年初竣工、上半年投产,早期规划十吨级,下半年将扩展至百吨级[2]
锂电上市公司大涨40%
鑫椤锂电· 2025-10-20 16:41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12亿元,同比增长31.92% [1]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17.44亿元,同比增长40.85% [2][3]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11.53% [2][3] - 第三季度单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25亿元,同比增长10.52% [2][3] - 本季度公司营收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再创新高 [3] 历史增长与市场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过30%和37.4% [2]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股价较年初大幅上涨113.63% [2] - 公司总市值达到1167亿元 [2]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产业一体化经营优势的持续释放 [3][4] - 钴金属价格回升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4] - 通过构建从资源开发、冶炼加工到正极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 产品出货量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 [5] - 超高镍9系产品在三元正极材料中占比提升至60%以上 [5] -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 [5] - 2025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因优化产品结构而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5] - 2025年上半年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为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5]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2年,以钴产品起家,总部位于浙江桐乡 [4] - 公司已转型为一家拥有从镍、钴、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