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GGII:超20家上市公司2025H1披露锂电项目调整
高工锂电· 2025-07-27 18:04
以下文章来源于高工产研 ,作者GGII 高工产研 . 高工产业研究院(简称GGII)是一家专注国内新兴产业市场研究与咨询的第三方机构,涉及的新兴产 业主要包括锂电池、储能、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LED照明与显示、机器人、新 材料等。 摘要 2025年产业调整仍在延续。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公告延缓、调整或终止锂电产业相关投资项目。 2025年,产业调整仍在延续,GGII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共有22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从项目 所属行业来看,国内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行业项目数量较多,国外电池厂及材料项目受地缘政治 与成本压力冲击,项目推进缓慢,如LG新能源退出印尼84.5亿美元电池供应链项目,国轩高科暂 停美国密歇根州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项目。 从建设主体看,跨界企业、产业链延伸项目调整较多,容百科技、金浦钛业、川恒股份、八亿时空 等终止/延期/调减产能的项目均非其核心业务;部分深耕锂电领域的企业亦调整战略,例如天力 锂能终止三元正极材料募投项目,将资金转投补充流动资金;欣旺达终止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 地项目、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等。(具体项目列表见文末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爆发式增长,三元正极材料应用需求稳步上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0 09:18
行业概况 - 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化学式为LiNixCoyMnzO2(NCM)或LiNixCoyAlzO2(NCA),通过调整镍、钴、锰或铝的比例优化性能 [2] - 三元正极材料产业链上游为镍、钴、锰、锂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下游为新能源汽车、储能、3C电子等领域 [3] - 三元材料与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相比,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电化学性能,但存在钴价格高、安全性能较差等缺点 [3] 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需求规模从2019年的29.3万吨增长至97.1万吨,供给规模从32.1万吨增长至180.8万吨,产能利用率从91%下降至52%,产能过剩规模达97.8万吨 [1][8] - 全球三元锂电池需求规模2024年达488GWh,预计2030年将超800GWh,主要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和储能需求爆发驱动 [5] - LFP材料因成本和安全优势占据15-25万中端车型市场,三元材料通过高镍化技术向30万以上高端车型渗透 [7] 竞争格局 - 2025年1-5月中镍高压产品厂商南通瑞翔市占率25%反超容百科技,厦钨新能以6.9%份额位列第五 [11] - 中镍6系材料中南通瑞翔份额67%居首,厦钨新能以14.4%位列第二 [11] - 主流电池企业中LFP材料装机占比普遍超60%,三元材料占比多在30%-45%之间 [8] 重点企业 - 容百科技2024年营收150.88亿元(同比降33.41%),正极材料收入143.57亿元(同比降31.53%),产品涵盖NCM811、NCA等高镍系列 [13] - 贝特瑞2024年营收142.37亿元(同比降43.32%),正极材料收入30.79亿元(同比降74.99%),产品覆盖三元正极、硅基负极等 [15] 发展趋势 - 高镍化趋势加速,NCM811及以上材料成为主流,镍含量突破94%,推动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升 [17] -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为三元材料带来新机遇,高镍材料成为实现300Wh/kg能量密度的关键,容百科技已实现9系材料吨级出货 [18] - 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下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头部企业在韩国、波兰等地建厂以降低贸易壁垒和优化供应链 [19]
【期货热点追踪】市场真假传闻较多,碳酸锂盘中直线拉涨,价格是否已经止跌?
金十数据· 2025-06-24 20:02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碳酸锂主力合约昨日最低跌至58400元/吨,随后反弹最高至61640元/吨,收盘报60700元/吨,涨幅3.06% [1] - 现货价格下跌50元/吨,SMM电池级碳酸锂均价5.99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5.83万元/吨 [1] - 仓单量22375手,较前日下降4404手,买交意愿强 [1] - 市场结构由contango转为back结构,现货流通趋紧 [1] 市场供需状况 - 碳酸锂市场维持供应过剩局面,流通货源充裕 [1] - 下游材料企业采购意愿低迷,以刚性需求补库为主 [1] - 7月生产排程预期尚未明确,未出现集中备货情况 [1] - 头部锂盐企业报价坚挺,中小型锂盐厂因库存积压报价松动 [2] - 下游采购方普遍观望,市场整体成交清淡 [2] 产业链相关产品 - 镍、钴、锂盐价格下滑,三元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2] - 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市场行情偏冷,价格弱势运行 [2] - 外采原料生产三元材料的企业即期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 [2] - 大动力型市场表现平淡,小动力和消费类市场需求平稳但体量小 [2] - 磷酸铁锂价格相对稳定,电芯厂订单下调,6月实际生产量下降 [2] 机构观点 - 新湖期货认为反弹可持续性有限,锂价仍为偏空指引 [3] - 金瑞期货表示碳酸锂过剩预期未改,上行驱动不足,预计主力合约价格区间57000-61500元/吨 [4] - 大地期货指出锂价处于阴跌探底过程,接近澳矿现金成本中枢5.4-5.6万元 [5][6]
五矿新能: 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19:34
公司评级与财务概况 - 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稳定,债项"锂科转债"评级维持AA [3] - 2024年资产总计128.50亿元,负债58.07亿元,资产负债率45.19% [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5.39亿元,同比下滑48.4%,净利润亏损5.08亿元 [7][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29.46%,但仍亏损0.64亿元 [7][8] 业务运营与行业地位 - 正极材料产能达179,985吨/年,2024年销量70,992吨,产能利用率较低 [15] -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居国内前列,新增磷酸铁锂产能提升产品多元化 [14] - 2024年研发投入2.33亿元,占营收4.2%,累计获118项发明专利 [19] - 上游原材料采购集中度高,前五大供应商占比56.95% [16]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62亿元,投资活动净流出8.50亿元 [7] - 总债务规模从2022年63.27亿元降至2024年41.55亿元,债务结构优化 [7] - 截至2025年3月末银行授信额度129亿元,未使用115.4亿元 [20] - 受限资产仅0.49亿元,主要为票据保证金 [24] 行业环境与竞争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563万吨/年,2024年产量256.89万吨 [15] - 化工行业PPI普遍下降,原材料价格下跌压缩产品利差 [10][11] - 新能源汽车增长显著,但三元材料受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挤压 [13][14] - 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贸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 [11][12] 股东支持与战略 - 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为世界500强第69位,2024年营收8,332亿元 [26] - 获中国五矿在原材料供应、资金及并购整合方面的支持 [26] - 战略聚焦原料保障、材料生产、循环利用产业链构建 [12] - 在建项目基本完工,未来资本支出压力可控 [19]
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14 04:22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50万股,发行价格为57.0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73,850.00万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55,033.16万元 [1] - 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8月23日划至公司指定账户,并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验资报告 [1] 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开户情况 - 公司设立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与中国光大银行郑州分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2]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安徽天力锂能与工商银行淮北淮海路支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签订《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 [2]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四川天力锂能与浦发银行新乡支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签订《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 [2]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河南新天力循环科技与招商银行郑州分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签订《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 [2] 本次注销的募集资金专户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30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2025年5月16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及注销募集资金专户的议案》 [2] - 同意对募投项目"新乡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年产1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予以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办理完成上述募集资金专户的注销手续,对应的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3]
锂电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板块景气度回暖,固态电池、钠电有望迎来规模效应
东兴证券· 2025-06-12 11:00
报告核心观点 - 锂电板块景气度回升,新技术商业化推动利润修复与估值提升,当前具备配置价值,25H2 格局趋稳基本面有望上升,新技术催化带来投资机会 [4] 需求端 中国市场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需求,25 年 1 - 4 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 429.9 万辆,同比 +46.3%,渗透率 42.7%,同比 +10.4pct,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快速增长 [20] - 乘用车 1 - 4 月累计批发销量 398.1 万辆,同比 +42.1%,渗透率 46.4%,同比 +9.5pct,四月单月渗透率超 50%,插混占比短期内稳定在 35 - 40% [20] - 商用车 1 - 4 月累计销量 25.0 万辆,同比 +66.9%,渗透率 17.6%,同比 +6.9pct,4 月单月渗透率 21.5% 为历史新高,新能源重卡 Q1 销量 3 万辆,同比 +176% [21] - 25 年以旧换新政策更新扩容,商用车存量置换需求有望释放,带动销量增长 [31][35] 海外及全球市场 - 25 年 1 - 4 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出口 63.9 万辆,同比 +51.8%,非欧地区贡献新增量,未来出口仍有增长空间 [36] - 2025Q1 欧洲新能源车累计注册销量 84.2 万辆,同比 +20.1%,渗透率 24.9%,同比 +4.2pct,补贴退坡冲击逐步消除,纯电贡献主要增量 [39] - 2025Q1 美国新能源车销量 38.0 万辆,同比 +12.4%,渗透率 9.7%,同比 +0.7pct,市场车型供给平淡,需求不足,插混销量受 HEV 高增影响下滑 [39][41] - 欧洲碳排考核放宽,25 年销量增长或放缓,但增速有望维持回升,预计全年增速 +15% - 18%,对应销量 339 - 348 万辆 [43][44] - 美国 IRA 补贴或年底取消,若通过短期内有抢装效应,26 年销量回落,预计全年销量同比 +8% - 12%,对应销量 169 - 175 万辆 [44] - 预计 2025 全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 2,299 - 2,352 万辆,同比 +22% - 25%,中国市场增速领先,占比约 69 - 70% [45] 板块业绩 电池 装机&格局 - 25 年 1 - 4 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机规模 184.4GWh,同比 +52.8%,铁锂装机占比 81%,预计维持高位 [46] - 25 年 1 - 4 月电池厂商装机份额 CR10 合计 93.7%,同比 -3.2pct,宁德时代份额 42.7%,同比 -4.5pct,比亚迪份额 24.4%,同比 +0.9pct,部分二线厂商份额有变化 [51] - 2025Q1 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机规模 221.8GWh,同比 +38.8%,中国厂商海外与全球份额提升,预计 25 全年全球装机规模达 1,087 - 1,134GWh,同比 +22 - 27% [53][54] 业绩表现与展望 - 25Q1 电池环节营收同比 +9.7%,归母净利润同比 +31.1%,毛利率 22.2%,宁德时代盈利优势扩大,全年营收有望增长,利润向上 [56] - 25Q1 电池环节存货规模 889.8 亿元,环比 +8.0%,资本开支 162.2 亿元,同环比 +27.3%/-4.7%,在建工程规模 725.3 亿元,环比 +11.8%,格局有望稳定 [67] 正极 - 24 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下跌,目前 6 万元左右,25 年供应增量多,需求增长但供大于求,价格将维持低位稳定 [81] - 24 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 65.2 万吨,同比 +2.0%,磷酸铁锂产量 248.1 万吨,同比 +58.4%,25Q1 磷酸铁锂出货占比 75.8%,三元份额萎缩 [84] - 24 年以来多数正极厂商利润率趋向平稳,未来产能出清和原材料价格稳定后,利润率有望回归正常 [87] 负极 - 25Q1 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 62 万吨,同比 +49%,产品成本稳定支撑价格,多数厂商利润率平稳,格局取决于产能和一体化布局 [92][93] 电解液 - 25Q1 国内电解液总产量达 43.6 万吨,同比 +75.9%,头部企业产量增速显著,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96][97] 隔膜 - 25Q1 中国隔膜材料出货量 64.5 亿㎡,同比 +64%,湿法隔膜占比 81.6%,价格下滑,行业产能充沛竞争加剧,格局松动 [98] 新技术与行业趋势 新领域应用催生锂电需求增长,固态电池技术应用加速落地 低空、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需求有望催化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低空经济成战略性新兴产业,eVTOL 进入快速发展初期,2020 - 2024 年销量 CAGR 达 51%,预计 2025 年销量 270 架,带动电池需求增长 [106][108] - 具身智能关注度提升,2024 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 8.6 千台,预计到 2030 年增长至 66.6 万台,机器人电池需求攀升 [110] 新应用对电池性能要求更高,固态电池契合需求痛点有望持续受益 - eVTOL 对电池高放电倍率、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要求高,固态电池可满足需求 [115] - 人形机器人电池关注能量密度、放电倍率与散热安全性能,固态电池性能更优 [117] 各企业产品方案与技术路线逐步清晰,全固态电池批量应用在即 - 2024 - 2025 年固态电池产业链关注度提升,主流企业普遍预期 2026 - 2027 年全固态电池批量装车,2030 年左右规模化应用 [120]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为主流开发方向,正极多采用高镍单晶三元,负极多采用硅基负极 [120][121] - 目前电芯能量密度集中在 400Wh/kg 左右,电芯容量提升,循环寿命普遍 1,000 次左右,国轩高科达 3,000 次 [124] 钠电产品性能持续提升,规模化应用带动产业链加速降本进程 头部企业产品密集发布,技术指标持续突破 - 24 - 25 年头部电池企业发布钠电池进展,主流产品能量密度 140Wh/kg 左右,循环寿命以 3,000 次居多 [127][128] 需求产量双增长,有望开始大规模商业化 - 2024 年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单独采购总规模 0.45GWh,招标项目中单独采购项目数量上升,未来或在大容量储能电站应用 [130]
贵州10万吨磷酸铁锂将投产
起点锂电· 2025-06-03 19:11
贵州嘉尚新能源正极材料项目进展 - 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进入设备采购和生产线建设阶段 预计10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试产 达产后年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0万吨以上 [1] - 项目总投资25亿元 占地400亩 分两期建设 包括年产10万吨锰酸锂 4万吨三元正极 1万吨钴酸锂 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1] - 一期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已于2023年9月28日点火试产 2024年6月2条生产线正式投运 [2] - 公司建成100米锰酸锂正极材料隧道窑及配套生产线 为全国乃至全球首创最长生产线 [3] - 一期二阶段年产1.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和9000吨钴酸锂正进行设备安装 预计2024年6月底建成投产 [4] 公司业务布局与产能规划 - 公司60%-70%锰酸锂产品满足内部需求 30%-40%就近供给园区企业 [3] - 拥有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 专注电芯 电池 电池材料技术开发 生产 销售及进出口 [4] - 2022年3月在江西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项目 一期用地180亩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年产60亿安时动力储能锂电池 [4] - 2023年8月东莞项目动工 总投资10亿元 达产后年产低速车动力及储能锂电池8GWh [4] 铜仁市新能源产业集群 - 大龙开发区年产20GWh钠电池即将投产 贵州为方能源投建一期年产1GWh高性能储能钠离子电池生产线 计划2024年7月底厂房封顶 11月试运行 [5] - 园区内还聚集凯金新能源负极材料 星茂废旧电池回收 博邦山河年产15万吨一体化锂电池负极材料 中伟循环 红星电子废旧锂电池回收等项目 [5] - 铜仁市锰矿探明储量近7.4亿吨 包括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 富锰矿超1亿吨 [6] - 已集聚红星锰业 中伟股份 汇成新材料 百思特新能源 嘉尚新能源 凯金新能源等企业 构建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电解液四大产业矩阵 [6]
当升科技 2025 年一季报分析:量增利稳盈利稳健,关注海外放量及新技术进展
长江证券· 2025-05-23 1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升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19.08亿元同比增25.8%、环比降7.7%,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0.22%、环比大幅增长,扣非净利润0.67亿元同比降36.13%、环比扭亏 [1][3] - 2025Q1正极产品出货同比提升,海外客户占比稳定,铁锂正极和钴酸锂出货积极 [10] -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10.93%同比降3.96pct、环比升0.57pct,四项费用率7.25%同比升0.09pct、环比升1.41pct [10] - 2025Q1末存货13.66亿元同比+47.4%、环比+28.9%,经营净现金流3.61亿元同比转正、环比-19.0% [10] - 2025年三元正极有望因海外客户放量保持较快增速,铁锂业务随储能客户放量增长,钴酸锂因小型数码市场放量或持续增长,整体盈利有望获行业溢价,新技术进展积极,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亿元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39.53元(2025年5月20日收盘价),总股本50,650万股,流通A股50,597万股,每股净资产26.21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57.00/26.91元 [5]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总收入|7593|9566|11575|15048| | |营业成本|6653|8358|10089|12914| | |毛利|940|1208|1486|2134| | |营业税金及附加|41|36|47|63| | |销售费用|38|43|51|68| | |管理费用|210|249|281|382| | |研发费用|370|440|506|682| | |财务费用|-110|-137|-97|-44| | |加:资产减值损失|-46|-60|-36|-41| | |信用减值损失|-26|-50|-20|-2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0|0|0| | |投资收益|25|0|-3|6| | |营业利润|530|611|820|1175| | |营业外收支|6|-10|-10|-10| | |利润总额|536|601|810|1165| | |所得税费用|63|76|103|145| | |净利润|473|525|707|10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2|525|707|1019| | |少数股东损益|1|0|0|1| | |EPS(元)|0.93|1.04|1.40|2.01|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货币资金|6420|7070|7087|88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1133|1133|1133|1133| | |应收账款|2329|2464|3006|3997| | |存货|1060|999|1193|1601| | |预付账款|146|159|178|243| | |其他流动资产|784|1563|2165|2782| | |流动资产合计|11872|13387|14761|18575|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投资性房地产|59|59|59|59| | |固定资产合计|3999|4955|5769|5083| | |无形资产|295|367|427|477| | |商誉|23|23|23|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131|139|139|139| | |其他非流动资产|743|892|1035|1176| | |资产总计|17122|19822|22213|25531| | |短期贷款|85|1085|2085|3085| | |应付款项|1200|1230|1525|1998| | |预收账款|1|1|2|2| | |应付职工薪酬|134|161|196|252| | |应交税费|15|29|32|41| | |其他流动负债|1338|2050|2454|3273| | |流动负债合计|2774|4557|6292|8650| | |长期借款|0|500|600|760| | |应付债券|0|0|0|0| | |递延所得税负债|44|50|50|50| | |其他非流动负债|611|613|613|613| | |负债合计|3429|5720|7556|1007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167|13575|14130|14930| | |少数股东权益|527|527|527|528| | |股东权益|13693|14102|14657|15458| | |负债及股东权益|17122|19822|22213|2553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8|1142|1006|1273| | |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32|0|-3|6|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资本性支出|-865|-1820|-1820|-320| | |其他|35|-4|0|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97|-1824|-1823|-314| | |债券融资|0|0|0|0| | |股权融资|327|0|0|0| | |银行贷款增加(减少)|85|1500|1100|1160| | |筹资成本|-382|-169|-267|-388| | |其他|-84|0|0|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4|1332|833|772| |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747|650|17|1732|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0.93|1.04|1.40|2.01| | |每股经营现金流|3.15|2.26|1.99|2.51| | |市盈率|43.24|38.17|28.33|19.66| | |市净率|1.55|1.47|1.42|1.34| | |EV/EBITDA|18.90|13.81|10.85|8.18| | |总资产收益率|2.7%|2.8%|3.4%|4.3%| | |净资产收益率|3.6%|3.9%|5.0%|6.8%| | |净利率|6.2%|5.5%|6.1%|6.8%| | |资产负债率|20.0%|28.9%|34.0%|39.5%| | |总资产周转率|0.44|0.52|0.55|/| [14]
当升科技(300073):2025年一季报分析:量增利稳盈利稳健,关注海外放量及新技术进展
长江证券· 2025-05-23 16: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升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19.08亿元,同比增25.8%,环比降7.7%;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0.22%,环比大幅增长;扣非净利润0.67亿元,同比降36.13%,环比扭亏。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亿元,继续推荐 [2][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情况 - 2025Q1正极产品出货同比提升,海外客户占比稳定;铁锂正极出货同比放量,钴酸锂出货积极,订单源于海外客户和铁锂产能释放 [11] - 展望2025年,三元正极有望因海外客户放量保持较快增速;铁锂业务随储能客户放量积极增长;钴酸锂因小型数码市场放量或同比持续增长 [11] 盈利情况 -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10.93%,同比降3.96pct,环比升0.57pct;四项费用率7.25%,同比升0.09pct,环比升1.41pct [11] - 三元正极业务单吨盈利调整归因于价格和资源品价格波动;铁锂表观单吨盈利承压,经营性单吨盈利环比基本持平 [11] - 海外客户放量和金属涨价有望推动三元单吨盈利向好,铁锂匹配大客户放量支撑盈利改善,整体盈利有望获行业溢价 [11] 其他财务情况 - 2025Q1末存货13.66亿元,同比+47.4%,环比+28.9%;经营净现金流3.61亿元,同比转正,环比-19.0%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总收入|7593|9566|11575|15048| | |营业成本|6653|8358|10089|12914| | |毛利|940|1208|1486|2134| | |营业税金及附加|41|36|47|63| | |销售费用|38|43|51|68| | |管理费用|210|249|281|382| | |研发费用|370|440|506|682| | |财务费用|-110|-137|-97|-44| | |营业利润|530|611|820|1175| | |利润总额|536|601|810|1165| | |所得税费用|63|76|103|145| | |净利润|473|525|707|10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2|525|707|1019| | |少数股东损益|1|0|0|1| | |EPS(元)|0.93|1.04|1.40|2.01|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货币资金|6420|7070|7087|88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1133|1133|1133|1133| | |应收账款|2329|2464|3006|3997| | |存货|1060|999|1193|1601| | |预付账款|146|159|178|243| | |其他流动资产|784|1563|2165|2782| | |流动资产合计|11872|13387|14761|18575|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投资性房地产|59|59|59|59| | |固定资产合计|3999|4955|5769|5083| | |无形资产|295|367|427|477| | |商誉|23|23|23|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131|139|139|139| | |其他非流动资产|743|892|1035|1176| | |资产总计|17122|19822|22213|25531| | |短期贷款|85|1085|2085|3085| | |应付款项|1200|1230|1525|1998| | |预收账款|1|1|2|2| | |应付职工薪酬|134|161|196|252| | |应交税费|15|29|32|41| | |其他流动负债|1338|2050|2454|3273| | |流动负债合计|2774|4557|6292|8650| | |长期借款|0|500|600|760| | |应付债券|0|0|0|0| | |递延所得税负债|44|50|50|50| | |其他非流动负债|611|613|613|613| | |负债合计|3429|5720|7556|1007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167|13575|14130|14930| | |少数股东权益|527|527|527|528| | |股东权益|13693|14102|14657|15458| | |负债及股东权益|17122|19822|22213|2553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8|1142|1006|1273| | |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32|0|-3|6|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资本性支出|-865|-1820|-1820|-320| | |其他|35|-4|0|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97|-1824|-1823|-314| | |债券融资|0|0|0|0| | |股权融资|327|0|0|0| | |银行贷款增加(减少)|85|1500|1100|1160| | |筹资成本|-382|-169|-267|-388| | |其他|-84|0|0|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4|1332|833|772| |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747|650|17|1732|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0.93|1.04|1.40|2.01| | |每股经营现金流|3.15|2.26|1.99|2.51| | |市盈率|43.24|38.17|28.33|19.66| | |市净率|1.55|1.47|1.42|1.34| | |EV/EBITDA|18.90|13.81|10.85|8.18| | |总资产收益率|2.7%|2.8%|3.4%|4.3%| | |净资产收益率|3.6%|3.9%|5.0%|6.8%| | |净利率|6.2%|5.5%|6.1%|6.8%| | |资产负债率|20.0%|28.9%|34.0%|39.5%| | |总资产周转率|0.44|0.52|0.55|0.63| [17]
盟固利(301487)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20:27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构建双碳体系,规划特色双碳推进路线,获ISO14067、ISO14064及ISO14021等认证,通过SBTi的1.5℃短期目标、长期净零目标两项审验,在CDP 2024年度评级获B级评价 [3] 产品质量把控 - 2024年质量管理全面升级,从8个维度策划实施年度质量改善规划,运用六西格玛、QCC等方法,开展质量活动,关键质量指标超额达成,依托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测中心助力研发创新 [4] 投资并购策略 - 投资并购策略为产品横向发展及上游原材料端布局 [4]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围绕“精益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三化融合理念,升级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优化关键设备,降低能耗,提升设备综合效率,开发BI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工艺知识库 [5] 补锂剂产品 - 补锂剂产品具备不可逆容量高、pH残碱低、空气稳定性优的特点,已完成中试工艺定型,正进行客户推广 [5] 市场竞争应对措施 - 聚焦强化产品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提升性能、降本增效,部分产品差异化发展,重视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5] 未来目标 - 以技术创新驱动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元化材料体系与低碳化产业生态,聚焦核心材料研发,强化成本优势,延伸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矩阵 [6][7]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NCA产品具备高体积密度、高功率续航、高安全性能,已与下游客户联合开发,应用于高端小动力、人形机器人领域 [8] 市值管理 - 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择机开展回购增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并购等方面开展市值管理,投资并购对产品横向及上游项目寻源调研 [9] 原材料价格波动应对 - 建立原材料价格市场动态监控机制,优化采购策略与供应商管理体系,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9][10] 业务发展情况 - 主要业务为研发、生产及销售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布局储备前瞻材料,钴酸锂覆盖全电压平台,三元正极材料多系列研发生产,前瞻材料推进多种先进材料研发 [1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100万辆,渗透率达23.2%,中国销量预计达161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5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达12.7亿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计达1.83亿台,增长4.9%,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3.9%,预计销售约5.59亿部;全球电动工具产量预计达4.01亿台,带动27GWh新能源电池需求;2032年全球消费类电池需求将达280GWh;国内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预计增长至420.53万吨 [12][13] 股份回购计划 - 综合考虑经营业绩、股价、现金流等因素,审慎适时考虑股份回购事宜 [13] 行业整体业绩 - 2024年A股锂电池正极材料11家主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降或亏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10%至71.48%,6家连续2年亏损,其他5家扣非净利润下降4.06%至647.00%,公司经营业绩符合行业整体情况 [13] 固态电池应用 - 固态电池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 [14] 技术研发布局 - 以“创新驱动为核,技术引领前行”为理念,形成“三代叠加”科技创新战略,搭建创新型平台,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组织,推行IPD产品开发机制 [15] 盈利增长点 - 下游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增长,新产品新客户开拓带动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带来盈利增长 [15] 合作关系 - 公司未与中科院物理研究院合作 [15] 生产订单情况 - 2025年在多个产品线上技术和产量突破,NCA产品销量好,生产订单稳定充足 [15] 固态电解质布局 - LATP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并通过头部企业材料认证,有望应用于多领域,同时研发储备更高电导率的电解质技术 [15][16] 本期盈利水平 - 2024年度产销量增加,但营业收入因产品价格下降下降,净利润因原材料价格、竞争、减值准备、研发费用等因素下降,出现业绩亏损 [16] ESG治理 - 2025年启动ESG工作,将治理理念融入决策流程,打造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