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肌频
icon
搜索文档
34亿重注!前首富钟睒睒押宝北交所“胶原蛋白之王”,医美新风口决战打响
新浪证券· 2025-07-10 10:41
交易概述 - 养生堂以34亿元现金认购锦波生物10.58%股权,成为北交所史上最大规模现金定增[1] - 交易将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推向市场焦点,预示医美产业格局重大变化[1] 锦波生物核心竞争力 - 国内唯一拥有三张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械三证"的企业,覆盖医美填充、创面修复、凝胶注射三大高风险场景[2] - 2024年营收14.43亿元(同比+84.92%),净利7.32亿元(同比+144.27%),医疗器械毛利率达95.03%[2] - 市值438亿元(股价381元/股),超越珀莱雅、华熙生物等主板巨头[2] 业务结构隐忧 - 王牌产品"薇旖美"注射剂贡献超88%医疗器械收入,覆盖4000余家医疗机构[2] - 消费端品牌("重源"、"肌频")表现乏力,C端收入占比不足10%,过度依赖B端[2] 钟睒睒战略意图 - 寻找新增长极: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45%(预计2030年达2193.8亿元)[3] - 技术+消费互补:锦波生物强于技术但弱于渠道,养生堂拥有200万零售终端和8000家美妆门店[3] - 战略协同:20亿定增资金中11.5亿将投入AI与高通量技术研发平台[3] 行业竞争格局 - "械三证"垄断将被打破:巨子生物、创健医疗、华熙生物等竞品进入优先审批[4] - 合成生物学推动成本下降至万元级,价格战风险加剧[4] - C端成为决胜关键:巨子生物"可复美"面膜年营收55亿,华熙生物全产业链优势显著[4] 未来展望 - 技术龙头与渠道巨头结合可能催生"中国版艾尔建"[5] - 行业面临从B端向C端的转型挑战,医美产业权力版图或将重塑[5]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捧出两位“首富”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19:40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主营重组胶原蛋白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11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被称为"港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1][4] - 锦波生物成立于2008年,2023年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1][5] - 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是中国生物化工专业第一位女博士,创业前在西北大学执教;锦波生物创始人杨霞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创业前担任该校讲师 [5] 创始人财富与公司市值 - 范代娣夫妇名下拥有巨子生物和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截至5月14日收盘,巨子生物总市值871.18亿港元(约81.35港元/股),三角防务总市值140.92亿元(约25.61元/股) [2] - 按5月14日收盘价及持股比例计算,范代娣及严建亚合计持股市值达470亿元,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以315亿元身价成为陕西首富 [2][4] - 锦波生物创始人杨霞以115亿元身家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位列第2295位,成为"山西女首富" [4] 行业前景 - 重组胶原蛋白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相比传统动物提取胶原蛋白具有低免疫原性、无病毒隐患、稳定性强等优势 [5]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85亿元增至2027年的10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4%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巨子生物营业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经调整净利润21.52亿元,同比增长46.5% [8] - 2024年锦波生物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飙升144.27% [8] - 两家公司毛利率均超80%,2024年巨子生物毛利率82.09%,锦波生物毛利率92.02% [8] 业务结构 - 巨子生物营收高度依赖可复美品牌,该品牌贡献超八成营收,产品线涵盖面膜、精华、乳液等 [8] - 巨子生物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71.6%,其中DTC线上直销收入占比64.8%,线下门店仅18家 [9] - 锦波生物单一材料医疗器械营收占比78.17%,主要来自薇旖美品牌,该产品已覆盖终端医疗机构约4000家 [10] 研发与竞争 - 巨子生物曾计划进军重组胶原蛋白针剂领域,但截至目前尚未有针剂类产品获批 [9] - 锦波生物拥有国内仅有的三张重组胶原蛋白医美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0] - 行业竞争加剧,华熙生物、爱美客、上美股份等企业纷纷布局,新入局者如美琉生物宣称将Ⅲ型重组胶原蛋白成本从8万元/公斤降至1万元/公斤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