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肽饮品

搜索文档
衡美健康北交所IPO前夜:自身产能闲置、核心客户流失 估值超20亿留不住创始成员高管?
新浪证券· 2025-08-22 14: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5.87亿元增长至10.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2% [1] - 2022-2024年净利润从3983.79万元提升至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7.3% [1]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2.17亿元,同比下降10.1%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020.61万元,同比锐减23.1% [1]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536.91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流入1812.19万元 [1] 业务结构 - 运动营养、体重管理和美丽营养三大业务支撑公司超95%收入 [2] - 2024年体重管理产品单价增长9.4%,销量下降6.2% [2] - 2024年运动营养产品单价从63.23元/kg涨至76.21元/kg,销量微降0.7% [2] - 2024年美丽营养产品销量增长56.1%,但单价较2022年缩水近六成至44.08元/kg [2] 产品销量变化 - 2024年烘焙类、糖果类和棒类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减少8.6%、17.4%、22.7% [5] - 2024年粉剂类和液体类产品销量仅较2023年小幅提升3.8%、9.2% [5] - 2022-2023年粉剂类和液体类产品销量增速曾达76.3%、412.8% [5] 产能利用状况 - 液体类、糖果类、粉剂类和棒类产品产能利用率同比分别下降48.8%、47.3%、28.3%、27.1% [5] - 烘焙类产品产能利用率徘徊在10%-15%之间 [5] - 公司仍计划投资2.49亿元扩产,占募资总额49.5% [7] 客户集中度风险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占总营收55.3%、45.6%、49.7% [7] - Wonderlab于2025年彻底退出前五大客户名单 [8] - Iovate奥威特采购额从2022年1.17亿元腰斩至2024年5173.85万元,占比从19.9%降至4.8% [8] - CPTKING赛霸、西子健康转向竞争对手康比特采购 [8] 融资与估值 - 2021年2月首轮融资后估值3646.53万元 [10] - 2022年6月估值升至3974.39万元 [10] - 2022年9月估值小幅回落至3888.30万元 [10] - 本次IPO估值高达20.04亿元,较2021年首轮融资估值增长55倍 [10] 公司治理变动 - 创始成员杨鹏2024年6月辞任副总经理,解除一致行动关系,仍持有9.37%股份 [11] - 副总经理陈娴和董事JIANG WEIMING于2025年3月因个人原因辞任 [13] - 北交所问询函关注高管离职原因及合理性 [12]
年轻女性的气血焦虑,补出百亿市场
36氪· 2025-05-02 10:10
市场趋势 - 20岁~29岁年轻女性成为补气血主要目标群体,百度指数显示该人群需求显著[1] - 小红书平台补气血话题浏览量近百亿,讨论量超千万次[1] - 2024年补气血养颜市场销售额258.5亿元,同比下降4%,但阿胶/黄芪/黄精类产品同比增幅最高达50%[6] 消费行为转变 - 需求从功能性补给升级为融合便捷性、文化附加、科技感的复合型生活方式[3] - 传统中成药形态(如黑褐色药汤)被霓虹色"熬夜回魂酒"、阿胶奶茶等创新形态替代[4] - 药酒混搭话题浏览量超2亿次,显示年轻群体偏好趣味性产品组合[4] 行业创新动态 - 同仁堂推出"熬夜水"、"神仙水",WonderLab以"素颜快乐水"概念推广胶原蛋白肽饮品[5] - 片仔癀、白云山等药企跨界美妆领域,拓展品牌边界[5] - 东阿阿胶2024年药店终端销售超27亿元,实施"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战略[15] 品牌年轻化案例 云南白药气血康 - 通过职场/美妆/户外等场景达人,将补气血概念具象化为"熬夜垮脸""班味回春"等生活化表达[10] - 抖音"passion时刻"贴纸挑战+线下"元气潮市集"联动,实现话题二次扩散[11][13] 东阿阿胶 - 推出阿胶咖啡伴侣、运动滋补餐等场景化产品,子品牌"桃花姬"定位健康零食[15] - 植入《庆余年2》剧情引发热搜,B站设虚拟中医馆、联合泡泡玛特推李时珍盲盒[16][18] 新兴参与者策略 - Minayo推出首款蓝帽子认证富铁软糖,剂型创新解决保健品"剩半瓶"痛点[19][21] - 多普泰制药OTC八珍袋泡茶年销破亿,强化药品级茶剂功效宣传[22] - 康美华大融合华大基因技术推出发酵植物饮品,提升成分吸收度[22] 渠道与生态 - 实体药店补气血中成药销售约100亿,药食同源产品在非药店渠道潜力更大[23] - 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年轻群体将"蓝帽子"认证作为重要消费决策标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