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舞剧《杜甫》
icon
搜索文档
用精品标注时代文艺创作的高度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41
文华奖评奖机制改革 - 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第十八届文华奖是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项 [5] - 通过优化奖项设置、放宽首演时间、扩大申报渠道等改革完善评奖机制 [5] - 将作品申报年限延长至10年,强化"十年磨一戏"的精品意识 [5][13] 戏曲行业创作趋势 - 获奖戏曲作品代表近10年舞台热门,具有行业示范意义 [6] - 核心方向是继承传统与对接现代审美,如婺剧《三打白骨精》融合无人机、变脸换装等现代科技 [6][7] - 浙江婺剧团在继承传统、培养青年演员上成果出色,演出"满台生辉" [6] - 越剧《我的大观园》将古典名著转换为年轻人感同身受的"青春记忆" [7] 话剧行业发展趋势 - 获奖作品展现时代命题深刻表达和现实人生哲理思辨 [8] - 表演美学持续革新,从强调外部动作转向探索内心世界,人物塑造更加立体鲜活 [9] - 舞台语汇不断丰富,运用时空折叠、VR、AR等手段融合多种元素 [9] - 话剧《烟火人间》借助360度机械转台构建"生活博物馆"舞台 [9] 音乐舞蹈杂技行业动态 - 终评作品中舞剧比例最高,歌剧、音乐剧次之,反映三大门类发展活跃度 [11] - 相当一部分作品着力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演绎,如舞剧《杜甫》《红楼梦》《醒·狮》 [11] - 音乐剧《逐梦》以高铁研发为背景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奋斗 [12] - 杂技剧《先声》近140分钟演出呈现20个不同杂技,含"技"量高 [18] 小型节目市场机遇 - 本届文华奖特设"文华节目奖",15部作品获奖,时长均不超过40分钟 [15] - 小节目素有"轻骑兵"之称,易于创排演出,涵盖多种艺术形式 [15][16] - 杂技《龙跃神州——中幡》运用碳纤维等新材料改造传统中幡,提升安全性并增强表现力 [17] - 南音《南音魂》融入特色打击乐与多声部演唱,保留古老乐种韵味的同时焕发新生命力 [16]
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新华网· 2025-11-03 15:15
活动概览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成都启幕,将于11月5日在重庆闭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 [2][4] - 活动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 [2] - 活动涵盖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科技艺术、特色街区、文创市集等多元领域 [2] 活动内容与规模 - 活动将呈现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约10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 [4] - 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展出510余件美术类作品、32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290余件摄影类作品 [8] - 精品艺术作品将通过巡回演出、驻场呈现、延展展览等方式实现“留下来”“演下去” [4] 文旅融合与新消费场景 - 活动通过精品剧目展演、“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特色线路,串联演出场馆、旅游景区与文化地标 [1] - 构建“白天游景点、晚上看演出”的旅行方式,使文化体验从“单向观看”变为“双向沉浸” [2]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国庆长假期间累计接待观众82.44万人次,文创收入同比增长21.18% [4] - 自贡仙市古镇将盐运文化与民俗艺术深度融合,构建“日间漫游+月夜狂欢”的全时体验场景 [6] 科技赋能与沉浸式体验 - “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使用5000架无人机打造沉浸式科技文旅体验 [5] - 成都“夜游锦江”场景利用乌篷船、全息投影、灯光秀与烟火秀构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4] -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寻觅三星堆”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游客可化身“考古队员”在虚拟场景中探索 [8] - 兴文石海景区在溶洞内打造“仙宴洞天——逍遥宴”,结合灯光秀与非遗歌舞实现“移动式”民族风情体验 [5] 川渝协同与产业效应 - 活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川渝两地相互赋能、相向发展 [9][10][11] - 川渝联合推出“戏剧双城记”、美术作品展,联手推介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共同打造“品质打卡地” [10] - 重庆原创歌剧《尘埃落定》、舞剧《杜甫》《天下大足》等作品将角逐文华奖 [10] - “艺术+文旅”的深度融合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新动能,为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11]
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02 05:52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举办,地点在巴山蜀水间 [1] - 活动内容包括赏百部优秀剧目,观看千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以及群众文艺团队表演 [1] - 活动形式结合了赏剧看展与旅游打卡,为观众提供文旅大餐 [1] 舞台艺术成果 - 艺术节期间有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亮相 [2] - 革命题材文艺作品备受关注,如杂技剧《先声》、话剧《觉醒年代》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2] - 现实题材佳作如话剧《生命册》、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收获好评,引发观众对城乡变迁等议题的思考 [2] 青少年艺术参与 - 艺术节联动举办"青少年艺术创演周",开展川渝中小学戏曲传承展演、青年戏剧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 [3] - 活动引入VR、AI艺术展陈等创新形式,旨在培养年轻人的胸怀和格局,让艺术更"潮"、更青春 [3] 群众文艺参与 - 群众文艺爱好者及工作者带来音乐、舞蹈、戏剧等六大门类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 [4] - 活动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宗旨,通过进景区、进街区、进社区的方式增强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4] 美术展览与公共教育 - 艺术节举办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三大优秀作品展览 [5] - 通过学术讲座、公共教育活动、"展览进社区"等,将"看展览"升级为集"看、听、学、玩、创"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5] 文化创新与市场表现 - 婺剧《三打白骨精》、舞剧《红楼梦》等优秀作品热度持续攀升 [5] - 儿童剧《猫神在故宫》自首演以来,不到两年即在全国巡演160余场,舞剧《醒·狮》相关短视频获千万次播放 [6] - 不少剧目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年轻化、市场化方面亮点突出 [5] 文旅融合与新业态 -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新打造"文旅版"话剧《苏东坡",观众可看完演出后前往三苏祠深度游览 [6] - 艺术节策划"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 [6] - 川渝两地联手推介100个"品质打卡地",开发文创商品,推动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 [6]
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 探索传统文化“破圈”出海新径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09:12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明在论坛上表示,郑州是一座诗歌之城,不仅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 诞生地,更是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文坛巨匠生命与创作的根脉所在,郑州正以建设华夏历 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为载体,全力打造"诗词郑州"文化名片。 在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盛若蔚看来,科技为诗词传播开辟了新境界,如爆款影片 《长安三万里》让唐诗通过银幕深入人心,VR技术让观众能身临其境与李白"对饮",AI赋能帮助普通 人将即兴灵感转化为诗句。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从历史维度分析称,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早在唐代就通过 商贸、文化交流远播海外,"成为天然的文化交流产品"。 中新网郑州10月29日电 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2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全国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 文化实践者等与会共话经典诗词传承创新与全球传播路径。 以"传承中华经典诗词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的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中 华诗词学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诗歌学会等承办。 这一传统在今天得以创新发展。重庆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杜甫》,已收到日本、韩国、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