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司唑仑原料药
icon
搜索文档
交了罚款还能挣钱?难怪药企“热衷”参与垄断
医疗行业垄断现象 - 仙琚制药因涉嫌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被罚没1.95亿元 [1] - 三家药企合谋推高新斯的明注射液价格导致涨幅达11~21倍被罚没2.23亿元 [2][3] -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被虚抬至2303元/支后降至123元/支降幅达95.8% [14] 垄断行为模式 - 药企通过电话沟通达成价格垄断协议使新斯的明价格从3.56~6.8元/支涨至35.8~71.5元/支 [7] - 药企划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销售市场并共同开发空白市场维持各自份额稳定 [12] - 垄断行为持续多年后才被查处且处罚力度往往低于违法所得 [15][16] 垄断影响 - 新斯的明销售额从2020年超3亿元增长至2023年超10亿元其中C药企占69%份额 [7] - 别嘌醇片价格从几毛钱涨至近4元涨幅达15倍 [15] - 溴吡斯的明片价格从每盒30多元涨至近百元 [10] 行业监管现状 - 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首次增加"个人责任"条款并于3年后首次追究个人责任罚款50万元 [17][18] - 违法所得难以认定和计算导致处罚力度偏轻 [5][16] - 执法队伍人员有限制约反垄断法实际执行效果 [5] 价格变动案例 - 新斯的明被纳入集采后价格从30多元/支降至0.56~0.91元/支 [10][11] -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从2303元/支降至123元/支 [14] - 别嘌醇片通过医保局约谈和竞价后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15]
又一药企因原料药垄断被罚1.95亿元,药品垄断、哄抬药价何时休?
虎嗅· 2025-05-07 09:44
仙琚制药垄断处罚 - 仙琚制药因涉嫌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没1.95亿元 [1] 新斯的明注射液垄断案 - 三家药企合谋推高新斯的明注射液价格导致涨幅达11-21倍 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2.23亿元 [2] - 该药从2020年前3.56-6.8元/支涨至2020年后35.8-71.5元/支 [9][10] - 2020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3亿元(同比增长446.81%) 2023年超10亿元 [10] - C药企占据新斯的明69%市场份额 [10] - 该药被纳入《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和省级短缺药品名单 [11][12] 垄断行为模式 - 三家药企通过电话沟通达成涨价协议并划分销售市场 [8][19][20] - 采用横纵结合的复合型垄断协议 包括统一提价、划分市场和包销 [19][20] - 垄断行为导致新斯的明价格泡沫 2024年集采后价格降至0.56-0.91元/支 [17][18] 行业垄断现状 - 医药领域垄断案件频发 包括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虚抬至2303元/支后降至123元/支)和别嘌醇片(涨幅达15倍) [22][25] - 垄断收益远高于违法成本 处罚力度偏轻 [27][28] - 违法所得难以认定和计算 执法存在困难 [29][30] - 2022年修订《反垄断法》后首次追究个人责任 对涉案药企总经理罚款50万元 [32][33] 药品市场影响 - 新斯的明为临床必需药品 用于重症肌无力危象和全麻术后苏醒 无替代药物 [4][16] - 价格暴涨导致患者用药负担加重 溴吡斯的明片也从30多元涨至近百元 [14] - 垄断行为利用短缺药品清单作为涨价借口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