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李
搜索文档
葡萄柚成新晋爆款,福建水果如何在拼多多炼成区域“金招牌”?
南方都市报· 2025-10-16 11:08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农人借助电商平台将福建特色农产品打造为爆款,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平台扶持实现销售快速增长,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1][4][6] - 电商平台的惠商计划和补贴资源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上行,推动了农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销量的显著提升 [6][7] 新农人创业背景与策略 -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90后张锦跨界销售家乡农货,首次尝试芙蓉李即一小时卖出2000件,解决乡亲库存问题 [2] - 胡剑锋放弃经营多年的3C数码产品,于2018年辞职专门在电商平台销售家乡农货 [2] - 选择农产品赛道因其属于高频复购产品,竞争压力小于宠物、数码等品类,且电商平台零佣金、保证金低、运营效率高,适合年轻人低成本入场 [3] 平台扶持政策与销售成果 - 平台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和“多多好特产”专项,通过流量扶持和向消费者发放最高可补贴50%的大额优惠券助力农产品销售 [6] - 张锦的蜜柚销售额在中秋前两个月增长一倍至2000多万元,去年全年销售额为4000多万元,芙蓉李销售额已增长一倍 [4] - 胡剑锋半小时售出2000多件文旦柚,预计今年销售额最少增长30% [6] - 平台《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时令水果销量同比增长51%,海鲜水产销量同比增长48%,00后商家数量增长超三成 [7] 产品策略与市场拓展 - 张锦和胡剑锋切入礼赠市场,销售高端的三红柚、葡萄柚、文旦柚等高客单价产品 [4] - 葡萄柚是柚子家族新晋爆款,张锦通过附送榨汁杯引导消费者用于榨汁,2019年一小时销售超万单 [5] - 文旦柚被列入“全国三大名柚”和“莆田四大名果”,是农业农村部登记在案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4] 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 - 店铺销售额快速增长带动农户增收,让敢于种植小众高端品种的农户多赚钱 [6] - 利用平台“限时秒杀”、“万人团”等补贴资源,分级之后的中小果不愁卖,农户收益增加 [6] - 平台农产品供应链和物流能力不断提升,农特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7]
闽北洋墩:拓展海内外渠道 年轻人返乡创业促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00:14
产业升级与渠道拓展 - 洋墩乡作为全国"一乡一品"(柑橘)示范乡镇及国家级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拓展内外渠道实现多元增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1] - 总投资3000万元的柑橘交易中心配备"无损伤测糖酸光电分选机",优质果售价达普通果3倍,冷库保鲜期从15天延至3个月,掌握全国芦柑淡季定价权[1] - 2024年1200万公斤柑橘销往国内高端市场及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创500多万美元外汇,带动300余人就业[1] 电商与品牌建设 - 电商直播基地单场最高销售5万斤柑橘,"郭源香"等品牌崛起,"甘平"单果售价50元至100元仍供不应求[2] - "80后"返乡创业者通过电商销售柑橘、笋干等农特产品,单场销售额可达2万多元[2] - 交易中心试产柑橘深加工品使附加值提升3至5倍,计划投资4500万元的研发基地首期完工预计新增产值2000万元[2] 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 - "四季果园"项目整合芙蓉李、葡萄与柑橘错峰种植,结合古码头漂流等景点发展"摘果+"旅游模式[2] - 从重庆引进6个柑橘品种使上市期从3个月延至9个月,糖度超12%,老果园亩产提升近20%[2] - 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姬松茸等食用菌种植使农户每亩年增收近3万元[2] 合作模式与经济效益 - "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使路马头村农户每亩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分红增5万元[2] - 乡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产业升级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2]
“信用”之笔绘出山海共富新画卷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21
普惠金融创新模式 -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协同"双轮驱动机制,打造立体信用体系,包括村镇县三级架构、三大特色农业和新型经营主体[1] - 宁德市通过"海参宝"动产融资产品实现海参仓单质押贷款,48小时内为养殖户解决200多万元资金缺口[1] - 当地农信机构采用"龙头茶企+千家万户"模式构筑普惠金融网络,培育扶持6家茶企[2] - 古田县富达村采用"合作社担保+社员信贷"创新模式,4565万元信贷资金激活5200亩李园产业[2] 信用体系建设成果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宁德评定金融信用县1个、信用乡镇28个、信用村720个、海上信用渔区23个、信用茶区4个、金融信用新农主体107家[1] - 金融机构向已评定信用主体发放信用贷款余额86.5亿元,较2019年增长1.3倍[1] - 点头柏柳信用茶区获得贷款余额2030万元,其中支农再贷款658万元,信用贷款246万元,受益茶农751户[2] - 茶农人均收入六年增长27%,农民人均收入从2019年1.78万元升至2024年2.63万元,年均增长8.2%[2][3] 特色产业发展 - 海上信用渔区支持年产6万斤活体海参的养殖户,解决资金周转问题[1] - 信用白茶产区带动产业升级,青翠茶山成为百姓"金山银山"[2] - 富达村作为全省最大芙蓉李产区,年产量7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通过信用合作社实现产业升级[2] - 宁德围绕海洋养殖、食用菌、茶业三大特色农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形成"三农"金融信用闭环链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