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碳普惠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体系服务500家企业
江南时报· 2025-10-22 21:42
江南时报讯10月17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举行。据悉,我国首个 市场化碳普惠体系——苏州碳普惠体系运行两年来,已服务企业近500家,核发碳减排量35万吨(相当 于种植230万棵树),完成交易14万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为全球中小微企业参与碳市场提供了 创新解决方案。 今年7月,山东聊城交运集团通过苏州平台完成首笔跨省交易,将新能源公交车低碳行为量化为904吨碳 资产,其中200吨以20元/吨价格售出,实现收益4000元。 目前该体系已吸引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全国四省十地开展跨区合作,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碳资产 全流程可追溯。未来,苏州碳普惠体系还将逐步推进更多减排项目的开发和低碳场景的创建。 该体系创新经验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5周年典型案例库。"苏州碳普惠体系有效挖掘了分散的碳 资产价值,为碳减排量供需双方架起了桥梁。我希望有更多组织和个人参与碳普惠合作,为各国可持续 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斐济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外国驻沪领团团长Dr.Yok Yee Chan 表示。 (黄蕾 黄飞英)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关键攻坚期,碳中和不仅是各国可持续发 ...
为企业“降碳”这事儿,国网江苏电力是认真的!
江南时报· 2025-10-21 15:32
面对气候治理、能源转型、生态保护的全球性命题,企业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如何实现降碳",已成为所有企业必 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能源行业作为贡献气候行动、构建可持续现代能源体系的 "主力军",更是连接 "绿色发展" 愿景与现实的关键纽带。10月17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 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中,与会嘉宾通过深度对话与实践观摩,近距离了解到国家电网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优秀实践。 国网江苏电力两个为企业降碳的"金点子"——以"碳足迹"摸清家底和用"碳普惠"汇聚合力,备受嘉宾"好评"。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 中国创新解锁绿色转型新路径 活动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优秀SDG创新实践成果。 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处理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企业而言,掌握产品碳足迹是实现碳减排和绿色转型的重要 一步。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是指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该体 系能对产品生产、非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减碳路径、挖掘 ...
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机制服务500家企业 实现碳交易14万吨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09:58
10月17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现场,记者获悉,我国首个市场化碳普 惠体系——苏州碳普惠体系运行两年来,已服务企业近500家,核发碳减排量35万吨(相当于种植230万 棵树),完成交易14万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为全球中小微企业参与碳市场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关键攻坚期,碳中和不仅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核心议题。碳普惠作为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通过量化个人和企业的低碳行为, 使其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 苏州是工业大市,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园区内聚集了各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这 些企业绿色能源应用、碳减排意愿强烈。 为有力促进碳普惠市场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一直积极主动作为。2022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依托 苏州工业园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的产业优势,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新加坡MVGX集团 等,构建核查-减排-交易-认证-金融全链条服务模式,覆盖居民节电、湿地碳汇等六大减排场景,充分 激活了分散的碳资产。"卖家能通过减排行为获取额外收益,买家为环境权益付费,助力社会低碳转型 是一种双 ...
苏州碳普惠体系两年完成碳交易14万吨创新经验纳入联合国典型案例库
新华日报· 2025-10-19 07:25
体系概况与运行成果 - 我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体系苏州碳普惠体系已运行两年[1] - 体系服务企业近500家 核发碳减排量35万吨 相当于种植230万棵树[1] - 完成碳减排量交易14万吨 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1] 体系构建与模式创新 - 体系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MVGX集团等于2022年构建[1] - 构建"核查—减排—交易—认证—金融"全链条服务模式[1] - 覆盖居民节电 湿地碳汇等六大减排场景 激活分散碳资产[1] 跨区域合作与交易案例 - 体系吸引浙江 安徽 山东 四川等全国四省十地开展跨区合作[2] - 山东聊城交运集团通过体系完成首笔跨省交易 将新能源公交车行为量化为904吨碳资产[2] - 其中200吨碳资产以20元/吨价格售出 实现收益4000元[2] 技术应用与国际认可 - 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碳资产全流程可追溯[2] - 创新经验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5周年典型案例库[2] 未来发展方向 - 体系未来将逐步推进更多减排项目开发和低碳场景创建[2]
苏州碳普惠体系两年完成碳交易14万吨
新华日报· 2025-10-19 06:06
碳普惠体系核心成果 - 苏州碳普惠体系是我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体系,运行两年服务企业近500家,核发碳减排量35万吨(相当于种植230万棵树),完成交易量14万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1] - 该体系为全球中小微企业参与碳市场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1] 体系构建与运营模式 - 体系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新加坡MVGX集团等构建于2022年,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的产业优势[1] - 采用"核查—减排—交易—认证—金融"全链条服务模式,覆盖居民节电、湿地碳汇等六大减排场景,激活分散碳资产[1] - 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碳资产全流程可追溯,创新经验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5周年典型案例库[2] 市场参与与交易案例 - 体系吸引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全国四省十地开展跨区合作[2] - 山东聊城交运集团通过体系完成首笔跨省交易,将新能源公交车低碳行为量化为904吨碳资产,其中200吨以20元/吨价格售出,实现收益4000元[2]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体系将逐步推进更多减排项目开发和低碳场景创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