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
搜索文档
攀枝花“智”援木里 大棚生金 芯片管牛
四川日报· 2025-11-14 14:50
对口帮扶政策成效 - 攀枝花市通过结对帮扶,将科技创新思路融入木里县的传统农耕畜牧产业,推动其从单季蔬菜种植向多季丰收、从粗放养殖向精细发展转变 [5] - 自2010年对口帮扶以来,攀枝花市累计选派351名干部人才、投入帮扶资金4.77亿元、建设项目303个 [11] 农业种植转型升级 - 通过援建农业智慧大棚,为高海拔土地提供保暖措施,使木里县蔬菜种植从一年一季转变为一年两到三季 [6] - 木里县已建起生态大棚蔬菜产业基地100余亩,打造魔芋产业示范点8个,技术帮扶推动规范化种植面积超3000亩 [6] - 农户收入显著提升,一亩地年收入从过去的约6000元增加至1.2万元至1.8万元 [6] - 智慧大棚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使人工投入节省一半,实现一键式管护 [7] - 攀枝花市相关院校及研究院与木里签订合作协议,在农业技术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派出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7] 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 结对帮扶工作队牵头两地4家企业建立农特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并利用攀钢集团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直销渠道,拓宽木里农产品销售市场,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8] 畜牧养殖现代化 - 通过“攀枝花2.4万工程”补贴政策,鼓励村民新建或改造圈舍(超80平方米),推动从放养向圈养转变 [9] - 圈养模式提高了牲畜成活率,缩短了出栏周期,使平均每头牛多卖1000元以上,每只羊多卖200元以上 [9] - 为牛羊安装智能电子耳标,实现实时位置追踪、健康状态监测和品牌溯源管理,牧民可通过数字牧场监管平台进行远程监控 [10] - 投入帮扶资金705万元建设高原牦牛畜牧产业服务中心,推行“1(园区)+9(牧场)+N(乡镇牦牛养殖区域等)”发展模式,推动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10] - 九大牧场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具备屠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产品包括牛肉干、酸奶、毛毡等,正在开展省级园区创建工作 [10]
中国杂交水稻,如何让非洲“端稳饭碗”?
36氪· 2025-10-08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技术通过杂交技术、机械装备和农业管理等方式成体系地出海,在多个国家实现显著增产并带动当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2][35][37][50] 农业技术合作规模与影响 - 截至2024年,中国已向非洲派出500多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 [2] - 中国菌草援外已超过22年,受益国家超过100多个 [14] - 在卢旺达,菌草技术培养出1800名技术人才,扶持50多家食用菌菌袋企业和合作社,从事培育农户超过4000户,全产业链带动30000多人就业 [16] 杂交技术应用与成果 - 2018年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实现45%增产;2022年在罕见高温下,近万亩示范区最高亩产达400公斤,当地农民收益翻倍 [7] -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每公顷收获10.8吨,是当地产量的3.6倍;农民试种亩产从500公斤提升至900公斤,增长近一倍 [10] - 马达加斯加若将杂交水稻推广至全国15%种植面积,即可实现粮食自给,并可能成为非洲水稻出口国 [10] - 在贝宁,示范中心引进10个中国玉米品种,优选出三个高产品种全国推广 [12] 机械装备出口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 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订购54台中国采棉机,订单总金额超8000万元;定制机型每小时采收25-40亩,采净率95%以上,采摘成本从每公斤2.5元降至0.7元,每亩节约300元以上 [17][19] - 中国采棉机实现100%国产化,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性价比高 [19] - 在格鲁吉亚,中国蔬菜大棚技术使当地番茄增产超三分之一,农户收入增加七成 [25] 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在科特迪瓦,中国加工技术助力其从出口橡胶原材料转变为非洲第一大天然橡胶制品生产国;2024年新投产橡胶厂年加工能力10万吨,直接创造600个就业岗位 [27] - 农作物产量提升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出口发展,许多产品直接出口至中国 [31] 技术转移与人才培训体系 - 中国通过派遣专家、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手把手指导农民、定期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 [28][30] - 2023年"贝宁玉米高产实用技术海外培训班"为当地120名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 [28] - 中国帮助搭建销售网络,降低制种成本,使普通农民能买得起高产种子 [31] 对中国企业的机遇与影响 - 农业技术出海带动农业产业园区、农村道路、光伏发电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为相关产业出海提供机会 [39][40] -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扩大,截至2023年年中已有360余种非洲农产品食品获得中国市场准入,前五大农产品占进口总额的61.3% [48] - 中国与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法定货币或重要储备货币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