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制造
搜索文档
从二十届四中全会看广东“三农”|南岭东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24 15:01
霜降时节,祖国大地农事忙。 时间属于奋进 者,历史属于奋 进者。改革开放 以来,历届四中 全会承上启下, 意义非凡。 从二十届四中全 会看广东"三农"| 南岭东风_南方 +_南方plus 万里风正,"十 四五"规划即将 圆满收官;重任 千钧,"十五 五"时期已悄然 走来。 金秋十月,党的 二十届四中全会 在北京召开。10 月23日,二十届 四中全会公报发 布,提出了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 系、加快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强大国内市 场等数个 "十五 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工作要 求。 定》,到今天党 的二十届四中全 会再次强调坚持 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 重,农业、农 村、农民始终在 党和国家的战略 中有着不可动摇 的根基。面对错 综复杂的国际形 势和艰巨繁重的 国内改革发展稳 定任务,解决 好"三农"问题, 就是握紧大海潮 涌中的"定海神 针" 。 从1979年党的十 一届四中全会通 过《中共中央关 于加快农业发展 若干问题的决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新丰分会场的农机操作展示。 "十五五"时期是 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夯实基 础、全面发力的 关键时期。广 东,是中国经济 第 ...
泗洪县硕启粮食机械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8 08:44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泗洪县硕启粮食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硕,注册资本1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粮食加工食品生产;食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 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农业机械销售;农业机械制造;农业机械 服务;农业机械租赁;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机械的安装、维修;机械设备租赁;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销 售;粮油仓储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普通货物仓储 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机械的销售;农林牧渔机械 配件制造;农林牧渔机械配件销售;渔业机械制造;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棉花 加工机械制造;畜牧机械制造;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服务;仪器仪表修理;智能农机装备销售; 食用农产品零售;装卸搬运;农产品智能物流装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建筑材料销售;互联网销售 (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IPO带病闯关遭通报批评未满一年 英虎机械重启资本路欲挂牌新三板
搜狐财经· 2025-10-18 00:21
公司资本运作历程 - 公司于2022年底在德邦证券保荐下申报上交所主板上市,后于2023年3月随主板注册制改革平移至交易所审核 [5] - 2024年1月31日,公司与保荐人突然主动撤回了主板上市申请材料,导致A股闯关正式叫停 [8] - 2025年10月17日,公司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递交挂牌申请,意图登陆新三板,被视为其重启A股上市计划的第一步 [3] 前次IPO失败原因 - 2024年12月,上交所因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问题而对其予以通报批评 [3] - 上交所现场督导发现公司会计工作不规范,对财务报表的调整缺乏合理依据,涉及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多个科目 [10]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朋友李某同时为第一大外协供应商员工的关系,且曾将李某银行账户作为公司个人卡使用 [11] - 公司通过票据中介机构购买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且因统计错误导致信息披露存在多处遗漏 [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从8.2亿增长至近18亿,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近100% [6] - 同期扣非净利润从6710.55万增长至2.179亿,2020至2022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0.21% [6] - 2023年营业收入下滑至15亿,扣非净利润跌至1.69亿,同比下滑22.2% [22] - 2024年营业收入进一步降至13.8亿,扣非净利润为1.5亿,2025年前四个月扣非净利润亏损716.85万元 [2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是一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侠和李衡两兄弟,二人合计持有公司99.94%的股份 [15] - 2025年7月,公司三名独立董事宁学贵、金浩、南丽敏因个人原因集体辞职,此后董事会未补选独立董事,董事会成员由7名变为5名且全部为非独立董事 [16][18] - 公司提拔了在前次IPO中因违规被处罚的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木水进入董事会 [18] 中介机构情况 - 公司此次新三板挂牌继续沿用前次主板IPO的保荐机构德邦证券和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 [22] - 前次IPO的签字会计师之一党小安曾为证监会发审委员,但其在2020年因其他IPO项目审计问题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在英虎机械主板IPO项目中因履职不到位再遭上交所通报批评 [24][26][27] - 在新三板挂牌申报材料中,党小安依然作为签字会计师之一出现 [24][28] 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玉米收获机械专业制造商,主要产品为摘穗剥皮型和茎穗兼收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5] - 公司曾规划依托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战略,提升产品系列化、智能化、物联化,实现三大玉米种植区域全覆盖 [7]
市场低迷下 凯斯纽荷兰中国总裁李康详解大型拖拉机销量何以逆势增长
经济观察网· 2025-10-16 17:38
行业市场动态 - 中国农机市场自2023年起进入调整期,产销量呈逐年下滑态势,2024年全国拖拉机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1.26% [1] - 2025年前8月,拖拉机产量数据依旧延续负增长态势 [1] - 在整体市场低迷背景下,拖拉机细分市场呈现分化,小型和中型拖拉机销量快速下滑,而大型拖拉机销量逆势增长 [1] - 2024年小型拖拉机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5.1%,中型拖拉机下降16%,而大型拖拉机仅微降0.3% [1] 产品战略与发布 - 凯斯纽荷兰在行业下行周期大规模推出系列拖拉机新品,包括5款大马力拖拉机 [1] - 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机产品尤其是拖拉机的国产化程度,以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并满足本土及国际市场需求 [3] 市场结构性变化驱动因素 - 土地整合加速是驱动大型农机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多地政府推动土地集约化管理,土地流转加快,小地块汇集成大地块 [2] - 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从追求农机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推动大型、智能化农机设备需求提升 [2] - 农村可用劳动力减少以及对农机质量要求的提高,共同促进了市场对大型高效农机的需求 [1] - 极端天气增多导致农业作业窗口期缩短,大型合作社因此追求更耐用、更高效、能连续多天运转的智能农机设备 [2] 公司竞争力与供应链布局 - 凯斯纽荷兰对中国农业及农机市场充满信心,其信心基于中国14亿人口和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盘,以及全球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2] - 公司持续推动产品线国产化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稳定供应链,2014年在哈尔滨投产的生产基地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制造企业 [2]
农机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凯斯纽荷兰高层详解中国市场生存术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32
行业市场现状 - 中国农机市场整体销售表现持续低迷,进入存量市场周期,主要因国内主要作物机械化率已处于高位:玉米机械化率达90.6%,小麦达97.6%,大米达86.9%,大豆达87.9% [2][3] - 2025年拖拉机整体销量预计下降10%,收割机整体销量预计下滑10%,而2024年收割机销量曾增长8% [3] - 行业呈现下行态势,但细分市场表现分化,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收割机等大型高端领域实现增长 [3] 公司核心战略与机遇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大型高端农机设施,其产品线与中国农机补贴政策向高效大型设备倾斜的导向相符 [3][4] - 公司将深耕细分领域,聚焦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等优势产品线 [3] - 面对每年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农机更新换代市场,公司视其为从量变到质变、向高端大型智能设备更替的巨大机会 [5] - 推进供应链本土化是公司关键策略,已国产化部分产品线并计划加大力度,尤其是拖拉机,旨在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提升本土竞争力并支持产品出口 [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着力提升产品智能水平以构筑竞争优势,2023年中国主要农机保有量约870万台,其中智能化农机仅90万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5] - 公司推出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联合收割机之一CR8.90,具备纽荷兰智能感应系统,可实现自主思考、反应及功能优化 [6] - 公司同步发布“凯斯纽荷兰农机云”智能生态平台,通过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连接车队管理、农场运营和服务支持 [6] - 该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已引入模型训练支持,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AI技术在农机领域的融合与应用 [2][6] - 2024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98亿美元,其中农业机械占比71%,工程机械占比15%,金融服务占比14% [7]
衡水佳宏机械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6 06:55
公司基本信息 - 衡水佳宏机械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何培华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核心业务为农业机械的制造、销售、服务及租赁 [1] - 业务范围延伸至物料搬运装备制造及粮油仓储服务 [1] - 公司亦经营多种工业产品销售,包括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消防器材、五金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等 [1] - 其他业务包括电线电缆经营、计算机软硬件批发及土石方工程施工 [1]
秋收进行时丨中原粮仓,力保秋粮收得上烘得干
人民日报· 2025-10-15 10:57
天气影响与秋收挑战 - 河南9月以来出现8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对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收割、晾晒、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1] - 秋粮占河南全年粮食产量超四成,对全年粮食丰收起着重要作用 [1] - 截至10月14日17时,河南秋作物已收获84.8%,粮食作物已收获85.6% [5] 抢收应对措施 - 为应对泥泞田地,河南调集近8000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投入作业,并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3] - 利用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进行应急抢收 [3] - 组织动员机关干部、返乡群众、放假学生进行人工抢收,辉县市往年人工收玉米占比不足2%,今年接近10% [4] 烘干与晾晒解决方案 - 低温高湿环境下,粮食霉变、发芽风险陡增,今年玉米含水量普遍超过35%,高于往年的30% [6] - 河南已累计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秋粮收获和烘干机械奖补,合作社投资购置烘干设备可获得政府补贴,例如有合作社获得补贴超100万元 [6][7] - 全省共有烘干设备5262台,各烘干点24小时开机烘干,日烘干加工能力37.5万吨,已累计烘干粮食596万吨 [10][11] - 推广应用铁丝笼储粮,每个成本约30元,能装1000斤左右玉米,并开放闲置仓库、村委会大院等场所进行摊薄晾晒 [7] 收成影响与成本压力 - 连阴雨减缓了收获进度,但玉米减产幅度可控,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对抗旱耐涝有保障 [8] - 一些霉变发芽的玉米无法当饲料售卖,每斤少卖一毛钱,只能做工业酒精 [8] - 种植成本增加,泥泞地里收割使农机油耗近乎翻倍,烘干成本每吨多出20多块钱,加之先前抗旱浇水每亩地多花30块钱,种粮利润被压薄 [8][9] 后续播种与政策支持 - 连阴雨影响后续小麦播种,地里条件导致收割机一天仅能收40多亩,进度缓慢 [9] - 河南秋收进度较常年整体偏慢5至7天,比去年同期慢17% [10] - 相关部门为减少农户损失,已办理完全成本保险,例如辉县市为7.9万户、65.39万亩玉米投保,截至10月13日,立案秋作物理赔案件1.4万件,已加紧赔付6445万元 [8] - 河南省制定小麦晚播"一县一方案",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推广深耕整地、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以应对晚播 [9][11]
空中“奇兵”+装备“上新”+金融“帮扶” 多地出实招保障秋粮收获
央视网· 2025-10-12 11:59
农业科技应用 -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使用无人机进行秋粮抢收 无人机完成启动、定位、抓取和运输全程不到一刻钟 可运行一公里[1][4] - 无人机单次可抓取重达七八十斤的玉米 有效节省人力物力[5] - 原阳县拥有1400多架农用无人机和上千名飞手 政府在采购时提供数万元补贴[7][9] 农业机械化与保障措施 - 为应对阴雨天气 原阳县调配1676台轮式收割机和330台专用履带式收割机 提供收、烘、晒一条龙服务[9] - 原阳县已收获玉米63万亩 进度超过九成[9] - 山东省武城县企业将工业精密温控技术应用于农业 移动式烘干机正以每天一台的速度生产下线[10] 粮食烘干与收购金融支持 - 移动烘干机利用热风脱水和冷风分散湿气技术 可在6至8小时内将湿玉米烘至安全水分 避免烫伤粮粒[1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排2000亿元秋粮收购信贷资金 并出台十项措施开辟绿色通道以保障阴雨天气影响地区的粮食收购[13]
中国杂交水稻,如何让非洲“端稳饭碗”?
36氪· 2025-10-08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技术通过杂交技术、机械装备和农业管理等方式成体系地出海,在多个国家实现显著增产并带动当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2][35][37][50] 农业技术合作规模与影响 - 截至2024年,中国已向非洲派出500多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 [2] - 中国菌草援外已超过22年,受益国家超过100多个 [14] - 在卢旺达,菌草技术培养出1800名技术人才,扶持50多家食用菌菌袋企业和合作社,从事培育农户超过4000户,全产业链带动30000多人就业 [16] 杂交技术应用与成果 - 2018年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实现45%增产;2022年在罕见高温下,近万亩示范区最高亩产达400公斤,当地农民收益翻倍 [7] -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每公顷收获10.8吨,是当地产量的3.6倍;农民试种亩产从500公斤提升至900公斤,增长近一倍 [10] - 马达加斯加若将杂交水稻推广至全国15%种植面积,即可实现粮食自给,并可能成为非洲水稻出口国 [10] - 在贝宁,示范中心引进10个中国玉米品种,优选出三个高产品种全国推广 [12] 机械装备出口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 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订购54台中国采棉机,订单总金额超8000万元;定制机型每小时采收25-40亩,采净率95%以上,采摘成本从每公斤2.5元降至0.7元,每亩节约300元以上 [17][19] - 中国采棉机实现100%国产化,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性价比高 [19] - 在格鲁吉亚,中国蔬菜大棚技术使当地番茄增产超三分之一,农户收入增加七成 [25] 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在科特迪瓦,中国加工技术助力其从出口橡胶原材料转变为非洲第一大天然橡胶制品生产国;2024年新投产橡胶厂年加工能力10万吨,直接创造600个就业岗位 [27] - 农作物产量提升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出口发展,许多产品直接出口至中国 [31] 技术转移与人才培训体系 - 中国通过派遣专家、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手把手指导农民、定期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 [28][30] - 2023年"贝宁玉米高产实用技术海外培训班"为当地120名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 [28] - 中国帮助搭建销售网络,降低制种成本,使普通农民能买得起高产种子 [31] 对中国企业的机遇与影响 - 农业技术出海带动农业产业园区、农村道路、光伏发电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为相关产业出海提供机会 [39][40] -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扩大,截至2023年年中已有360余种非洲农产品食品获得中国市场准入,前五大农产品占进口总额的61.3% [48] - 中国与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法定货币或重要储备货币 [48]
美国豆农急寻其他市场,但发现加起来都不够中国的零头…
观察者网· 2025-10-04 17:43
中美大豆贸易格局变化 - 近30年来中国进口商首次未在秋季美国大豆收获季下单采购 转而从南美采购大豆 [1] - 中国采购量通常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约45% 并在10月初前敲定年度所需美国大豆的40%左右 [1] - 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在1至7月同比下降39%至590万吨 出口额下降51%至25亿美元 导致美国农户损失数十亿美元潜在营收 [1] 美国寻求替代市场的努力与局限 - 美国试图向尼日利亚、越南、孟加拉国等非传统买家寻找替代市场 但无法弥补中国订单流失的损失 [1] - 美国对孟加拉国大豆出口量增加至略超40万吨 但仅为中国常规需求的一小部分 [2] - 尽管对越南、埃及、泰国和马来西亚出口有所增长 但美国大豆总出口量较上年仍下降8%至1890万吨 [2]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坦言中国市场规模太大 难以一夜之间找到替代者 [6] 美国农业及相关产业面临的压力 - 伊利诺伊州种植者今年平均每英亩面临高达64美元的损失 源于大豆价格低迷与出口疲软 [3] - 全球农业机械巨头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在截至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农业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降20% [7] - 公司首席执行官直言只有当中国真正开始下单时好消息才会到来 [9] 潜在市场与政策应对 - 美国农业部长宣称中国台湾地区承诺未来四年采购价值1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 但被指存在误导性 [6] -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向美国农民提供100亿至140亿美元的援助 资金可能来自关税收入 [9] - 美国财政部长预测中美下一轮贸易谈判将取得相当大的突破 并可能讨论农产品采购事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