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露水
icon
搜索文档
新消费派|清凉“三件套”卖遍全球 避暑消费带“火”清凉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8-08 20:52
行业趋势 - "凉感"个护用品因高温天气迎来销售旺季,国货花露水、清凉油等产品通过研发和营销创新激活"清凉经济"[1] - 线上渠道成为关键增长点,抖音商城热门花露水品牌月销量超7万瓶,龙虎清凉油在美团买药平台月售超10万个,京东平台售出超200万个,近30天加购量飙升5倍[2] - 今年上半年香水及花露水出口额达19.28亿元同比增长14.2%,清凉油出口额1.26亿元同比大增50.3%,均价76.6元/千克[15][17] 产品创新 - 国产清凉类个护用品在配方、功效、包装上显著升级,强调天然植物萃取,推出无酒精、无色素、无香精配方,采用滚珠头和便携迷你装设计[4] - 品牌针对户外运动、儿童护理等细分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如六神驱蚊蛋突出8.2小时长效驱蚊,润本等推出儿童专用止痒棒和花露水[5] - 老字号龙虎与七鲜超市联名推出"风油精味儿"软糖、雪糕、香氛套组,通过反差感引发年轻群体热议[5][7] 品牌策略 - 六神品牌将特性提炼为"爽",提供从"爽身"到"爽心"再到"爽神"的体验,构建长期品牌价值[8] - 上海中华药业成立大健康中心打造龙虎IP矩阵,拓展电商版图并自建直播矩阵,探索营销新路径[8] - 品牌方积极采纳消费者"花式用法"灵感,如六神推出买花露水送香薰瓶套装,润本等改用"可倒喷"喷头[4] 海外市场 - 国产清凉油、花露水在海外电商平台价格翻倍,国内20元的花露水售价达10美元(约70元),海外销量从几十到上百不等且好评率高[9][12] - 风油精、清凉油在东南亚、非洲被视为"硬通货",六神花露水成为境外游客高人气伴手礼,海外香水测评评分媲美奢侈品牌[22] - 上海中华药业计划将清凉油按药品分类取得海外销售许可,预计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市场优先突破[24]
不忍了!多地“以蚊治蚊”,记者实探“蚊子工厂”→
第一财经· 2025-08-07 22:20
行业背景与需求增长 - 蚊子传播疾病达80多种,包括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 [3] - 广东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涉及佛山、广州、东莞等十余座城市 [4] - 大众防蚊意识提高,驱蚊灭蚊产品需求增长迅速,社区派发灭蚊片库存消耗快 [6] - 广东胜佳超市驱蚊灭蚊类商品销售量比7月前高出30%,华润万家广东区域驱蚊杀虫产品销量同比提升45% [7] 产品市场现状 - 驱蚊灭蚊产品差异化定位明显,如"婴儿适用"强调植物配方,"户外适用"突出凉感因子 [6] - 华南地区气温炎热时间长,驱蚊灭蚊产品销售周期长,秋季仍有需求 [6] - 防蚊驱蚊类产品主要停留在花露水、香包、气雾剂或蚊香等传统品类,包装沿袭传统,整体体量不大 [8] - 部分驱蚊产品存在"打擦边球"情况,回避"驱蚊"字眼,宣传含糊其辞 [8] - 明确标注防蚊驱蚊功能的产品需按农药标准生产管理 [8] 生物防治技术发展 - "以蚊治蚊"技术通过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使雌蚊虫卵无法孵化,降低蚊媒数量 [12] - 该技术成本约为每年每平方米2至3元,体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14] - 新加坡蚊子工厂对登革热病例控制效果达70%以上 [13] - 中山大学团队培育华丽巨蚊幼虫吞食白纹伊蚊幼虫,佛山尝试"养鱼防蚊"投放5200尾鱼苗 [12] 市场机会与挑战 - 防蚊驱蚊产品面临年龄断层、消费者老龄化趋势,需结合国潮和新消费开拓年轻市场 [8] - 行业可开发新颖香氛、香包、潮流挂件及中医药茶饮等产品 [8] - 生物防治业务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突发性特点,需政府资源介入推动常态化 [17] - 企业期待更多政府合作,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和覆盖人口 [13]
暑运服务台 | 五花八门“消暑神器”哪些能带?有什么要求?
央视网· 2025-08-02 16:04
消暑神器携带规定 - 电动小风扇作为普通电器可以在列车上使用 只要不影响他人 [3] - 密封冰袋可以携带上车 但需确保包装完好无渗漏 [5] - 干冰因可能产生高压危及列车安全 严禁携带上车 [5] 防晒及日用品携带限制 - 非压力罐装防晒品如防晒霜、防晒乳可携带上车 [7] - 防晒喷雾等自喷压力容器产品单瓶容量不得超过150毫升 每人限带1瓶 [7] - 发胶、定型喷雾等同类产品总量不得超过600毫升 [7] - 花露水、香水等含易燃成分日用品单瓶容量不得高于100毫升 每人限带1瓶 [7] - 安检以瓶身标注容量为准 即使剩余液体少但标注超限也不允许携带 [7] 其他物品携带规定 - 含酒精、乙醚等易燃易爆成分的化妆品严禁携带上车 [9] - 含有75%酒精的消毒湿巾可以携带 [9] - 不确定物品可通过铁路12306APP、网站或客服电话查询 [9] - 不允许携带物品可通过托运或车站自助快递柜寄送 [9]
驱蚊防蚊产品热销,注意成分和喷洒部位
广州日报· 2025-08-01 10:00
防蚊驱蚊产品市场表现 - 防蚊驱蚊产品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大参林透露近期需求激增[1] - 大参林片区数据显示花露水月销量同比增长至少45%,驱蚊液月销量同比增长100%,风油精销量也有一定增幅[2] - 美团买药在广东地区驱蚊用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50%,线上需求显著提升[4] 产品分类与成分特点 - 花露水分"普通型"与"驱蚊型",普通型含酒精、香精、水,用于舒缓蚊虫叮咬;驱蚊型含驱蚊酯、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等成分[2] - 含驱蚊酯的花露水适合幼儿和敏感人群,含避蚊胺的产品驱蚊时效达2-8小时,适用于户外环境[2] 消费者使用指导 - 使用花露水需远离火源,建议点涂于裸露部位,避免面部喷洒及接触伤口、眼周、口鼻等敏感区域[3] - 儿童使用驱蚊产品应避免直接涂抹手部以防误食,婴幼儿使用普通花露水建议喷洒衣物或床周而非皮肤[3] - 花露水与风油精混用易致过敏,皮肤出现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3] 线上渠道与服务动态 - 美团买药上线"防治蚊虫科学用药"专区,提供200多种驱蚊用品及科普、在线问诊、24小时送药服务[4] - 平台整体供给充足,可满足用户按需选购需求[4] 疾病防治相关咨询趋势 - 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在线问诊咨询量持续增加,专家提示出现高烧、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4]
全球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世卫组织警告可能对卫生系统造成压力
选股宝· 2025-07-28 07:25
疫情概况 - 截至24日广东佛山五区累计基孔肯雅热病例破4000例 其中顺德区达3627例 [1] - 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出现病例 疫情存在外溢风险 [1]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病毒传播风险 约550万人面临感染威胁 [1] 疾病特征 - 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1] - 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剧烈关节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及皮疹 [1] - 儿童、老人及免疫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1] 检测技术 - 主要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 [2] - 病毒分离与核酸检测宜采用发病1周内血清 [2] - IgM抗体检测用于早期诊断 IgG抗体检测显示既往感染 [2] 相关企业 - 科华生物子公司西安天隆的核酸提取仪可用于病毒核酸自动化提取 [2] - 科华生物拥有基孔肯雅热病毒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2] - 仁和药业拥有花露水、防蚊贴等系列防蚊产品 [2] 市场影响 - 病例检测需求有望推动相关检测产品快速积累临床数据 [2] - 检测产品上市审批进程可能加速 [2]
电蚊拍有几千伏,不小心碰到会触电吗?安全使用要点请牢记
央视新闻· 2025-07-04 09:31
电蚊拍产品特性 - 电蚊拍工作电压高达数千伏但电流仅几毫安 正常接触仅产生轻微麻痹感 [3] - 劣质产品或绝缘层损坏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危险系数显著上升 [3] - 心脏病患者及儿童等敏感人群需避免接触 可能引发强烈生理反应 [5] 电蚊拍使用规范 - 使用前需检查电网变形或绝缘层破损等异常 发现故障需立即停用 [6] - 充电时长应控制在3-5小时 过度充电将缩短电池寿命并增加安全风险 [7] - 禁止湿手操作或潮湿环境使用 可能引发漏电事故 [9] 电蚊拍维护与禁忌 - 清洁时禁止水洗 需用干布或刷子清理蚊虫残骸 [10] - 长期存放需取出电池并保持干燥通风 [10] - 严禁与杀虫剂同时使用 电火花可能引燃菊酯类成分导致爆炸 [11][12] - 花露水含高浓度酒精 同样禁止与电蚊拍配合使用 [14] 电蚊拍选购建议 - 需选择正规品牌产品 避免购买三无劣质商品 [5]
端午假期将至 这份铁路出行携带物品清单请收好
央视新闻· 2025-05-29 22:19
食品类物品携带规定 - 粽子、绿豆糕等传统节令食品可携带上车,建议密封包装 [1] - 榴梿、螺蛳粉、臭豆腐等气味特殊食品可密封携带,但不建议车上食用 [1] - 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若发热包含镁铝粉则禁止携带和托运 [1] 日常护理用品携带规定 - 香水、花露水等非自喷液体容器单瓶不超过100毫升,每种限带1件 [3] - 发胶、防晒喷雾等自喷压力容器单瓶不超过150毫升,每种限带1件,累计不超600毫升 [3] - 动车组列车内禁止使用喷雾类产品以防触发烟感报警 [3] 运动装备携带规定 - 折叠自行车、平衡车需硬质包装固定且禁止骑行 [5] - 小型无人机可携带但禁止铁路沿线使用 [5] - 钓鱼竿在动车组列车收缩后长度不超过1米3,普通列车不超过2米 [5] 其他物品携带规定 - 充电宝单块额定能量不超100瓦时,2万毫安规格可携带 [7] - 散装酒禁止携带,瓶装酒需密封完好且酒精度24-70度,累计不超3000毫升(约6瓶1斤装白酒) [7]
夏季,常见蚊虫如何应对(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5-21 06:02
夏季蚊虫防范与处理 蜱虫 - 蜱虫呈圆形或卵圆形,体长2至10毫米,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全球有800余种,我国记录100多种,主要栖息于林木、草地、灌木丛[3] - 叮咬后可能引发瘙痒、红肿、溃烂、发热,严重时导致淋巴结肿大、面瘫甚至死亡[3] - 被叮咬后不可硬拉硬拽,需用尖头镊子垂直拔出或就医,避免口器残留引发感染[3] - 野外活动需穿长袖长裤并塞入袜子,喷涂驱虫药物,重点检查腋下、耳后等隐蔽部位[4] - 宠物易携带蜱虫,户外活动后需及时洗澡并使用驱虫药物[4] 隐翅虫 - 隐翅虫毒液pH值1至2,拍死后会导致皮肤溃烂,引发隐翅虫皮炎[5] - 发现隐翅虫需用纸巾挥走或吹走,避免拍打[5] - 皮肤接触毒液后,轻症用肥皂水冲洗并涂抹外用药,重症需结合抗生素或就医[5] - 预防措施包括关纱窗、夜间减少光源吸引,户外穿长袖衣物[6] 蚊子 - 蚊子偏好体温高、出汗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人群,如儿童、孕妇及运动后人群[8] - 血型偏好无科学依据,但深色衣物更易吸引蚊子[10] - 叮咬后轻症可自愈,重症需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抗过敏药,水疱破溃需防感染[7] - 防蚊需保持环境清洁,户外穿浅色衣物并使用驱蚊剂,室内注意纱窗通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