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话费套餐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者掉入“大额返现”“赠品丰富”优惠陷阱 线上线下诱导充值乱象调查
新华网· 2025-10-09 08:02
行业营销模式分析 - 各类诱导充值营销行为在线下话费充值、美容美发、餐饮消费及线上游戏充值、平台会员、网购返利等领域屡见不鲜 [1] - 商家常以“大额返现”、“折扣力度大”、“赠品丰富”为诱饵,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隐瞒关键条款 [1] - 诱导充值行为构成欺诈性销售或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6] 具体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案例 - 话费套餐案例:某营业厅将“预存100元享每月减15元”包装成“预存140元得280元”,消费者多付40元且套餐流量吸引力有限 [2] - 鞋店促销案例:充值500元免费获赠一双鞋,但后续消费需从预存款中扣减且需额外支付现金,预付款不退且仅限店内消费 [2] - 美容行业案例:以“幸运顾客”中奖为诱饵,引导参与“点赞开盲盒”活动,进而劝说充值冲榜,承诺充值可获10倍积分及奖金,有顾客被诱导充值数万元 [3] - 线上平台案例:网购平台“购卡满800元可享券后0.1元购买睡衣”活动,但优惠券下无可用商品,平台与店铺互相推诿 [4] - 影视平台案例:界面设计利用用户记忆模糊性,弹出“会员即将到期”续费提醒,导致消费者提前续费 [5] - 游戏平台案例:直播推广声称“充值88元每日登录领红包,领满60天可提现”,但实际规则要求奖金累积到高额指定金额才能提现,消费者计算后发现无法达到提现门槛 [5] 行业规范与治理建议 - 建议强化监管力度,将监管触角前移至合同签订环节,强制经营者对格式条款履行清晰说明义务 [7]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诱导消费/充值”行为的法律界定与处罚标准,例如《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已明确网络游戏广告不得含有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充值的内容 [7] - 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整合多方力量对老年人等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群体进行精准风险教育和防骗宣传 [7] - 建议推动企业自律与行业规范,企业应强化自律意识,行业协会应制定并细化行业准则 [8] - 建议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在消费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维权渠道,鼓励公众监督曝光不法行为 [9]
为什么总有私人号码给你打电话,让你免费升级话费套餐?
36氪· 2025-08-26 11:04
行业营销乱象 - 运营商存在通过私人号码进行"免费升级套餐"的电话营销行为 实际为文字游戏套路 导致用户月消费从33元涨至80多元 [1] - 三大运营商于8月1日统一表态将使用官方号码进行电话营销 中国电信使用10001 中国移动使用10085 中国联通使用10016 [1] - 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话费套餐"的投诉高达65000条 表明该乱象确实存在且影响广泛 [2] 营销套路机制 - 套餐升级存在两种主要套路:一是将基础套餐与增值服务分开计算 使100元基础套餐+40元增值服务在"升级"后变为139元套餐+40元增值服务 实际月消费从140元增至179元 二是提供有期限的免费套餐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且取消困难 [3] - 外呼人员只有升套餐权限 没有降套餐权限 且使用无法回拨的网络系统拨打 每次显示不同私人号码 [5] - 外包公司为完成业绩会自掏腰包提供优惠 如1440元/年宽带套餐返140元现金红包 但官方渠道确认无此优惠 [5] 组织架构与绩效体系 - 运营商分为三部分:公司总部(在编人员)、门店(营业厅 自负盈亏)、渠道商(外包公司) [4] - 业绩压力传导流程为:公司总部/各地子公司下发任务指标至营业厅或渠道商 营业厅指标分配至店员 渠道商指标由外包外呼人员完成 [4] - 外呼人员不了解具体优惠政策 仅负责推销话术完成业务量 业务办成后可获得佣金提成 [5][6] - 营业厅业务员每月有降套餐额度限制(如每人1000元额度) 月初额度充足时较易办理降套餐 月底额度不足时采用"挽留政策"劝说保留套餐或申请打折优惠 [6] 行业运营模式 - 运营商通过组织架构设计 使外包业务员承担业绩压力并执行升套餐操作 营业厅业务员承担降套餐压力并限制办理 形成"升易降难"的体系 [6][7] - 该模式本质是运营商在"赌"消费者能否发现端倪或投诉 被发现后即"改正错误"但后续仍持续进行 [7][8]
让你免费升套餐的私人电话,到底是谁在打?
虎嗅· 2025-08-25 18:50
行业营销乱象现状 - 运营商存在非正规渠道电话营销行为 通过私人号码以免费升级套餐为名诱导用户消费 实际导致用户月消费额显著增加 例如有用户从33元月套餐经多次升级后达到80多元[1][2][4] - 消费者服务平台关于话费套餐的投诉量达65000条 主要涉及话费扣款问题和自定义充值问题[2] - 尽管三大运营商于8月1日宣布统一使用官方号码(10001/10085/10016)进行电话营销 但乱象在政策发布一个月后仍持续存在[2][3] 运营商组织架构与业绩传导机制 - 运营商体系分为公司总部 自负盈亏的营业厅和第三方渠道商 其中私人号码营销多来自渠道商外包团队[6][8] - 业绩压力由总部或子公司下发至营业厅和渠道商 营业厅因有自然客源压力较小 渠道商则完全依赖外呼完成指标[6][7][8] - 外呼人员采用固定话术进行推销 但其本身可能不了解套餐具体政策 核心目标是完成业务量[8] 营销策略与收费机制 - 通过文字游戏诱导消费 例如将原100元套餐与40元增值服务组合 宣称升级为139元套餐可获额外流量 实际总消费从140元变为179元[4] - 提供有期限的免费升级套餐 一年或两年后若用户未取消则自动恢复原价 导致整体消费上涨[5] - 外呼人员仅拥有升套餐权限而无降套餐权限 且采用无法回拨的网络系统拨号 号码每次不同[9] 渠道商盈利模式 - 渠道商为完成业绩会自掏腰包提供福利 例如在1440元宽带年费套餐基础上返现140元现金红包 而官方渠道明确表示无此优惠[10] - 业务办理成功后渠道商可获得佣金提成 优惠成本实际通过佣金调整实现[10] 套餐调整机制 - 降套餐业务必须通过营业厅办理 且业务员每月有额度限制(如1000元额度) 月初额度充足时办理容易 月底额度紧张时采用挽留政策[10] - 挽留政策包括劝说用户保留原套餐或申请一年期折扣优惠[10] 运营商系统性策略 - 运营商通过组织架构设计将营销压力转嫁至渠道商 自身扮演合规角色 而渠道商成为实际执行套路的主体[11] - 运营商采取风险经营策略 默认渠道商行为 仅在用户投诉时进行纠正 但事后仍允许类似行为持续发生[12][13]
话费规则巨变!三大运营商集体“改套餐”,将精简资费!
新浪财经· 2025-07-23 17:51
运营商服务改革 - 三大运营商集体承诺简化套餐并提升透明度,中国移动推出十项服务承诺,中国电信推出九项规范措施,中国联通宣布大幅精简资费套餐[2] - 中国移动《十项服务承诺》具体包括业务订购需客户确认、流量超套主动提醒、套餐变更48小时内办结等条款[5] - 中国联通已下架59元、129元等高流量套餐,但部分营业厅表示尚未收到正式通知[7] 市场现状与用户反馈 - 截至5月末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总数达18.07亿户,宽带用户6.82亿户[9]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分别收到48637/27881/11727条套餐相关投诉[9][10] - 典型投诉包括老年人因操作不熟悉导致年上网费超3000元、用户不知情背上分期贷款等[11] 行业专家观点 - 通信专家指出复杂套餐设计长期影响用户体验,此次整改是政府推动下的集中表态[11] - 行业整改重点在于简化套餐结构、提升服务透明度,但完全解决问题仍需时间[11] - 消费者协会强调经营者应主动落实主体责任,构建安全消费环境[11] 政策落地进展 - 北京昌平地区中国移动已开始执行新政策并组织培训,而联通电信门店尚未全面接获通知[2][7] - 中国电信营业厅表示九项规范措施可能尚未完成内部下发流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