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大歌
搜索文档
让传统继续呼吸 从拉美经验看“活态遗产”的全球意义
金融时报· 2025-10-24 10:02
非遗保护理念演变 - 传统不再是过去式 而是被反复使用不断更新的活的语言 是当代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1] - 非遗被重新定义为一种社会能量 是连接身份记忆与共同体的活力之脉 [1] - 拉美学者拒绝将文化博物馆化 认为非遗主体是人而非展柜 文化因不断使用再解释而被赋予新社会意义才得以延续 [3] 拉美非遗保护实践 - 墨西哥人类学家邦菲尔·巴塔拉于1976年首次提出活态遗产概念 直接影响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制定 [2] - 秘鲁文化部倡导活态文化计划 要求非遗项目必须与社区发展相结合 带动教育旅游与社区经济改善 [4] - 巴西将遗产定义为社会身份表达 要求保护项目与教育环境青年就业等政策联动以确保可持续性 [4] 非遗与全球化互动 - 拉美经验证明真正全球化不是同质化而是互相学习过程 社区学会用节庆仪式工艺创造经济收益同时保留传统社会功能 [5] - 墨西哥亡灵节在全球流行文化中被重新包装 但核心精神生与死对话记忆延续从未消逝 体现活态遗产奇迹 [6] 中拉非遗保护互鉴 - 中国非遗保护进入从保护到互鉴新阶段 拉美社区参与知识共享文化权力再分配理念与中国人民性活态传承观念相汇合 [7] - 中国数字非遗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传统提供新舞台 拉美经验强调数据库无法替代手艺人温度与经验 [7] 活态传承核心价值 - 非遗活态不是延续旧形态而是保持生命温度 文化遗产不是过去影像而是未来呼吸 [8] - 在快速变动世界中 懂得慢的文明才真正走得长远 [8]
暖城鄂尔多斯街头惊现千年绝技,非遗巡游火爆国庆中秋长假!
内蒙古日报· 2025-10-04 11:27
活动概览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在鄂尔多斯举办大型非遗巡游活动 被称为国潮大巡游[1] - 活动汇集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非遗项目 包括4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 - 巡演队伍计划于10月4日继续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和鄂尔多斯动物园进行表演[26] 参与非遗项目 - 广东省潮汕潮阳英歌舞三登春晚并斩获山花奖 表演以红巾木槌展现忠义勇武[4] - 河南省少林功夫为国家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拳脚刚猛蕴含禅意[9] - 贵州侗族大歌是人类非遗 多声部人声如清泉流淌 曾为电影《哪吒》配唱[11] - 机器人太极将国家级非遗太极拳与机器人技术结合 机械臂行云流水完成野马分鬃招式[14] - 朝鲜族农乐舞是中国唯一舞蹈类人类非遗 其象帽旋转长度破吉尼斯纪录[16] - 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曾随嫦娥一号飞向太空[18] - 其他精彩项目包括河北黄骅麒麟舞 鄂尔多斯顶碗舞 广东醒狮 贵州苗族芦笙舞等[6][8][13][21] - 还有河北省小河西同义高跷 云南彝族三弦舞 陕西省安塞腰鼓 藏戏 鄂尔多斯乃日 筷子舞等参与巡游[25]
文旅部:推动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6:54
非遗保护机制与氛围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31个省(区、市)出台地方非遗保护法规,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2] - 全国设立270多个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及人文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 [2] - 非遗有机融入现代生活,元宵赏灯、重阳登高等习俗增强节日仪式感,八段锦、太极拳成为大众锻炼养生方式 [2] 非遗传承实践与教育 - 推动传统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结合,全国100余所高校设立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和相关研究方向 [2] - 200余所高校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超过10万名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课堂 [2] - 非遗传承年轻化、生活化、时尚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及外国友人参与古琴、昆曲、汉服、鱼灯等活动 [2] 非遗产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 文旅部推动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1][3] - 非遗消费潜力释放,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时尚”深度融合,如游陕北看秧歌、到贵州听侗族大歌、去自贡赏灯会 [3] - 海南黎锦、庆阳香包等案例显示非遗成为地方名片,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