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邵阳布袋戏走进国家图书馆“非遗讲座月”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21:1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国家图书馆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第 三讲——"孤独的剧团,不再孤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湖南专场",近日在国 家图书馆举办。活动围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传承故事,带 领读者深度体验600年未变的戏剧魅力。 活动现场播放了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刘永安》,让读者跟随镜头走入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国家 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的生活场景。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中心 主任叶伟平,介绍了湖南省丰厚的非遗资源,以及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开展情 况。 现场,刘永安讲述了他从年少随叔父学艺至今50余载的经历,分享了近期在自媒体上"走红"的感受。影 片中多次出场的刘永安之孙刘宇也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对邵阳布袋戏的感受与变化。 "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海报。国家图书馆供图 交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当属不时穿插的邵阳布袋戏表演,传承人将扁担挑到现场,为读者表演经典剧 目,演示了布袋戏艺人如何藏身布袋戏台、如何操纵指尖上的小小木偶表演戏文。古老的唱腔让读者沉 ...
云浮市举办2025年岭南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12:03
云浮市举办2025 年岭南书院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实 践活动_南方+_ 南方plus 6月21日(夏 至),2025年云 浮市岭南书院传 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在岭南 书院(云浮市图 书馆)举行,15 组亲子家庭共聚 一堂,了解、体 验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历史和魅 力,用甜蜜的糖 画唤醒记忆中的 中国味道。 飞翔高远的鹰击 长空、寓意吉祥 的一"鹿"平安、 造型古朴的"甜 蜜"风车……现 场,受邀莅临 的"舌尖上的画 家"、非遗糖画 手艺人廖耀球老 师为大家带来各 种栩栩如生的糖 画作品,引来家 长、小朋友阵阵 赞叹。现场展示 环节,廖老师以 勺为笔、以糖为 墨、凝神运腕、 指尖旋转,流动 的琥珀色糖浆勾 勒下,各种出栩 栩如生的动物、 花卉呈现在大家 眼前。在充分了 解糖画千年历 史、发展过程、 文化传承后,小 朋友们有序排 队、独立体验糖 画的制作,五角 星、胡碟、太阳 花……各种简单 糖画作品为这场 传统与童趣交织 的文化之旅带来 更多的欢乐与笑 声。 来源:云浮发布 版权声明:未经 许可禁止以任何 形式转载 活动主办方相关 负责人表示,糖 画既是甜蜜的民 间艺术,也是传 承百年的非遗技 艺。此次活动旨 ...
央广网评|推动非遗文创走进千家万户 让“古今对话”真实可感
央广网· 2025-06-18 10:41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全国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系列活动,非遗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展示界限,推动非遗文创普及[1] - 非遗传承面临多重任务:保护技艺精髓与创新传播方式并存,解决传承断层与文化延续并重,平衡创造性转化与避免过度商业化[1] - 国内非遗资源丰富但需系统挖掘,部分传承人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导致传播力有限[1] 央广非遗平台举措 - "央广非遗"直播项目于6月17日启动,通过三大措施构建新生态:培育"非遗青年创变者"计划、打造"非遗'云'带货"品牌活动、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传播矩阵[1] - 平台赋能意义包括: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用品促进文化记忆延续,文创经济价值反哺保护机制形成良性循环[2] - 平台可激活产业价值链,通过首发经济形式(首店/首秀/首展)构筑时尚传播生态,借鉴潮玩经济培育新型文化消费[2] 非遗产业发展影响 - 非遗文创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使手工艺成为地方经济新引擎[2] - 创新平台需结合文化个性与产品个性,通过有趣形式实现价值创造[2] - 数字化时代需社会各界合力,使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以增强文化自信[2]
非遗新韵曲子戏 传承不息在白银
新华网· 2025-06-13 11:50
新华社兰州6月13日电(记者郭刚、程楠)仲夏时节,黄昏时分。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文化馆的小舞台上,一幕曲子戏《西厢调》正在盛装演 出,朱弦三叹,悦耳悦目。 舞台上,"唱把式"的小曲唱起来,珠圆玉润,声情并茂;舞台下,伴奏乐队"轻拢慢捻抹复挑",抑扬顿挫,声乐铿锵。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被 演绎得酣畅淋漓。 作为当地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曲子戏,在长期的传唱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目前已发展成白 银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标志性文化之一。 白银市白银区西厢调艺术团演员在演出曲子戏《西厢调》。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近年来,白银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国家级非遗保护 项目曲子戏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张志平介绍。 "目前白银市已建成两个曲子戏传习所和一个传承基地,培育专业演职人员60余人,建立完善了传承人梯队,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传承人队 伍。"张志平说,白银曲子戏是源于清同治年间的民间小曲,具有元杂剧的风格特点,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是集演、说、唱于一体的民间 ...
全球非遗传承人齐聚上海,探索千年技艺的现代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6-10 19:25
论坛概况 - 2025年(第十三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5日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聚焦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文化认同、社会参与、技术创新等议题 [3] - 论坛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已成为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3] - 同期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展览持续至7月15日 [3] 国际非遗展示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美术馆展示传统木材雕刻工艺,雕花门等家庭用品融入伊斯兰艺术元素 [4] - 吉尔吉斯斯坦展示"赛玛卢-塔什"岩画遗址,岩画内容从公元前8世纪现实生活描绘演变为公元7世纪几何抽象图案 [4] - 印尼雅加达陶瓷和美术博物馆展示蜡染工艺,图案融入中国云、龙等文化元素,体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7] 非遗保护与创新 - 日本金泽大樋烧传承人年雄将地震损毁的茶碗碎片重组创作新作品,体现传统工艺的历史延续性 [9][11] -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传统工艺传承,手工制品成为旅游品牌重要组成部分 [11][12]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入非遗数字化保护课程,学生运用3D技术复原古陶瓷残片 [12] 行业发展机遇 - 工艺美术行业职业路径拓宽,涵盖高端定制、文创IP、国潮品牌、艺术疗愈等数十种新业态 [13] - 南京艺术学院提出非遗保护需融入日常生活,结合设计美学与技术塑造新工艺美术作品 [13] -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计划2026年建成新展厅,提升游客体验并促进地区旅游经济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多样性呈现 完善分类 濒危项目优先保护
解放日报· 2025-06-06 09:41
记者 张熠 "中国民间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多姿多彩的一部分,中国历来重视对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 保护。"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看来,民间文艺的价值在于彰 显民众创造力,"它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核心,正 是对这种创造力的重视"。 论坛同期还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汇集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现文化多样 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非遗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愿望。 昨天,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 的"2025年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沪举行。作为庆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 活动,该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三届,被列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 论坛以"各美其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呈现"为主题,围绕非遗的多元表现形式与社会 参与机制,设置了"非遗保护的多元特性与国际化视角""非遗保护的社会参与与文化认同""技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2025“丝路对话·成都”在蓉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5-30 15:52
活动汇聚了多位全球文旅领域的重量级专家。联合国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阐述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强调应创新运用"旅游 +"模式盘活非遗资源,埃及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席、埃及文化部部长助理哈姆迪·马哈茂德论述了"有形与 无形遗产的辩证关系",巴西前旅游部长卢梅兹则呼吁世界各国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 合。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主任张维国代表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秘书处提出"守护文化基因,激活 文旅交融,共筑丝路纽带,践行永续理念"四点倡议。 在与联合国旅游组织联合举办的对话研讨环节,来自埃及新河谷、马耳他格伦迪、津巴布韦马斯温戈、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中国延安和成都的六位联盟会员城市代表积极为推动非遗保护和文旅可持续 发展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网5月30日讯(记者 成琪)2025年5月28日,作为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重要 活动内容之一,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 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旅游更美好"为主题, 通过开幕仪式、 ...
真假汴绣,扫描二维码验明正身
人民网· 2025-05-21 09:10
汴绣行业现状 -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 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近年来市场乱象丛生 伪造和违规使用地理标志问题频发 阻碍产业健康发展 [1] - 2024年4月龙亭区检察院收到商户反映线索 立案调查地理标志使用混乱问题 [1] 违规行为调查 - 部分未授权商户使用伪造地理标志 已授权商户仍在使用停用标志 [2] - 违规行为严重影响汴绣品牌价值 暴露行政机关监管漏洞 [2] - 龙亭区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 督促查处违法行为并指导规范使用 [2] 整改措施 - 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排查 没收伪造标志绣品 下达整改通知书 [2] - 加强知识产权法规宣传 引导商户规范使用地理标志 [2] - 2024年6月开封市检察院组织座谈会 建议加强全市执法监管 [3] 长效机制建立 - 有关部门建章立制 开展半年专项整改规范授权使用 [3] - 2025年4月开封市委政策研究室建议文旅局牵头制定高质量发展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