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西福
搜索文档
海西新药首挂上市 早盘高开18.02% 旗下四款核心仿制药贡献超九成收入
智通财经· 2025-10-20 09:40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公司首次挂牌上市,每股定价86.40港元,共发行1150万股股份,每手5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40亿港元 [1] - 截至发稿,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8.06%,报102港元,成交额为1.42亿港元 [1] 公司业务与产品组合 - 公司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已获批上市的仿制药产品有15款 [1] - 产品组合涵盖多个治疗领域,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1] - 2021年以来,安必力、瑞安妥、海慧通、赛西福四款核心仿制药相继入选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计划 [1] - 2024年,上述四款核心仿制药贡献了公司超过九成的收入,达到4.25亿元 [1] 创新药研发管线 - 创新药管线专注于具有各种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包括一款创新在研肿瘤药物 [1] - 管线包含一款潜在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闭塞的首款口服药物 [1] - 另有另外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用于治疗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创新在研药物 [1] - 进度最快的在研药物是针对骨肉瘤的C019199,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展III期试验 [1]
新股首日 | 海西新药(02637)首挂上市 早盘高开18.02% 旗下四款核心仿制药贡献超九成收入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09:36
智通财经APP获悉,海西新药(02637)首挂上市,公告显示,每股定价86.40港元,共发行1150万股股 份,每手5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40亿港元。截至发稿,涨18.06%,报102港元,成交额1.42亿港元。 公司的创新药管线专注于具有各种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包括一款创新在研肿瘤药物、一款潜在用于治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因视网膜下血管异常增生所致的视网膜疾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因糖尿病导致液体渗入黄斑部)/视网膜静脉闭塞(RVO,因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视力丧失)的首款 口服药物及另外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用于治疗肿瘤及唿吸系统疾病的创新在研药物。其中进度最快的 是针对骨肉瘤的C019199,今年下半年开展III期试验。 公开资料显示,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海西新药获批上市的 仿制药产品有15款,产品组合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 统等。2021年以来,安必力、瑞安妥、海慧通、赛西福、相继入选国家VBP(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计 划。从2024年的营收情况看,这四款核心仿制药贡献了海西新药超过九成的收入,达到4. ...
已暗盘交易 收涨24.54% 上市前夜海西新药突然宣布延迟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3:17
继首钢朗泽(HK02553)招股途中推迟上市后,港股又一家IPO企业海西新药(HK02637)在正式挂牌上 市前突发延迟公告。 上一次港股发生类似的情况还要追溯到2022年,也是在当年10月,百德医疗(BDMD.US)公告称,鉴于 监管机构作出查询,公司需要更多时间回应监管机构的查询,经征询联席全球协调人后,决定全球发售 延迟,且将不会跟进招股章程进行。 而在此之前,百德医疗也已完成暗盘交易,其暗盘交易跌幅达到40%,且认购遇冷。 但在港股创新药热度不减的氛围下,海西新药无论是认购还是暗盘表现都不差。富途数据显示,其融资 申购倍数超过2400倍,申购额超2400亿元。 该公司拟全球发售约1150万股股份,每股定价86.4港元,每手50股。在10月16日的富途暗盘中,其收涨 24.54%,报107.6港元。 在完成暗盘交易后,海西新药突然在昨日(10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因需要额外时间完成相关公告 的定稿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公司的上市时间表将会顺延。 海西新药并未透露具体因何延迟上市。但在港股新股市场,完成暗盘交易后突然延迟上市的情况较为罕 见。 其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14款仿制药中,有4款入选国家集采,分 ...
已暗盘交易,收涨24.54% 上市前夜海西新药突然宣布延迟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3:09
继首钢朗泽(HK02553)招股途中推迟上市后,港股又一家IPO企业海西新药(HK02637)在正式挂牌上 市前突发延迟公告。 在完成暗盘交易后,海西新药突然在昨日(10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因需要额外时间完成相关公告 的定稿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公司的上市时间表将会顺延。 海西新药并未透露具体因何延迟上市。但在港股新股市场,完成暗盘交易后突然延迟上市的情况较为罕 见。 上一次港股发生类似的情况还要追溯到2022年,也是在当年10月,百德医疗(BDMD.US)公告称,鉴于 监管机构作出查询,公司需要更多时间回应监管机构的查询,经征询联席全球协调人后,决定全球发售 延迟,且将不会跟进招股章程进行。 而在此之前,百德医疗也已完成暗盘交易,其暗盘交易跌幅达到40%,且认购遇冷。 但在港股创新药热度不减的氛围下,海西新药无论是认购还是暗盘表现都不差。富途数据显示,其融资 申购倍数超过2400倍,申购额超2400亿元。 该公司拟全球发售约1150万股股份,每股定价86.4港元,每手50股。在10月16日的富途暗盘中,其收涨 24.54%,报107.6港元。 因暗盘交易是在场外进行,即各家券商内部撮合成交。对于海西新药 ...
海西新药招股结束 孖展认购资金达3094亿港元 超购3113倍
智通财经· 2025-10-14 15:44
目前,公司已就15款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当中有四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包括:安 必力、海慧通、瑞安妥、赛西福。 海西新药(02637)于10月9日至14日中午招股,目前已结束认购。截至10月14日中午,海西新药获券商借 出3094亿港元孖展,以公开发售起初集资额9936万港元计,超购3113倍。 资料显示,海西新药计划发行1150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作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于69.88港元至86.4港 元,集资最多9.9亿港元,每手50股,一手入场费4363.6港元。公司预期将于10月17日挂牌买卖,华泰国 际、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 新药的管线,已商业化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 经系统疾病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并建立拥有4款在研创新药的管线。 于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该公司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125亿元、 3.166亿元、4.667亿元及2.492亿元,毛利分别为人民币1.721亿元、2.636亿元、3.87 ...
海西新药通过港交所聆讯 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8:19
公司上市与保荐 - 海西新药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 - 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 [1]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为商业化阶段的制药企业,具备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 [1] - 拥有在研创新药管线 [1] - 已获批14款仿制药 [1] - 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 [1] - 商业化产品组合涵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炎症疾病领域的仿制药 [1] 商业模式与市场表现 - 采用仿制药和在研创新药的双轨业务模式 [1] - 四款仿制药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并持续贡献大量收益 [1] - 2024年安必力、海慧通、瑞安妥和赛西福等产品贡献了显著收益 [1] - 其中海慧通在中国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1]
海西新药通过港交所聆讯 四款仿制药入选国家带量采购计划
智通财经· 2025-09-30 06:52
据港交所9月29日披露,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西新药)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华 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可予[編纂]) |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可予[編纂]及視乎[編纂]行使 | | | | 與否而定) | | 最高 编纂] | .. | 每 股 H 股[ 編 纂] 港 元,另 加 1.0% 經 紀 佣 金、 | | | | 0.0027%證監曾交易徵費、0.00565% 香港聯 | | | | 交 所 交 易 費 以 及 會 計 及 0.00015% 財 務 匯 報 | | | | 局交易 徵 費(須 於 申 請 時 以 港 元 繳 足,視 | | | | 乎最終定價可予退還) | 据招股书,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新药 的管线。公司目前已就14款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建立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的管线。于往绩记录期 间,公司的收 ...
海西新药拟赴港IPO!仿制药赚钱,创新药花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16:35
8月6日,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西新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今年1月3日,海西新药 首次递交招股书。 与多家创新药企业在亏损状态下遵从18A制度谋求在港股上市的情况不同,海西新药拥有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14款仿制药,并凭借仿制药的销售实现盈 利。2024年,海西新药来自VBP(即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计划的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九成。 但其主要产品瑞安妥、海慧通的VBP纳入有效期将在2025年12月31日结束。招股书提示,如果相应的产品被剔除出VBP名录或其他政府资助的医保计划, 公司的业务、运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而依靠仿制药"供血"的创新药研发也将遭遇危机。 靠仿制药赚钱 海西新药几乎所有的销售收入均来自销售仿制药。公司表示,未来销售收入也将主要来自仿制药。具体来看,安必力、海慧通、瑞安妥及塞西福四款入选 国家VBP计划的药物,在2024年为海西新药带来的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87亿元、4794.9万元及4372.9万元。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5月31日止五個月 | | | | --- ...
海西新药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报告期内毛利率均超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20:45
IPO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8月6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文件,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是继2025年1月3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 [1] - 最新申请文件更新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前5个月的财务与业务数据 [1] - 拟发行不超过2576.27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在研药物管线、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商业化能力及优化生产系统等 [1] 产品管线与研发实力 - 公司已商业化产品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 [2] - 拥有14款获批仿制药和4款在研创新药,其中4款仿制药(安必力、海慧通、瑞安妥、赛西福)入选国家集采 [2][3] - 研发团队由112名研究人员组成,27%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核心成员平均19年行业经验 [2] - 已建立36项全球专利组合,包括17项海外专利 [2] 业务结构与收入构成 - 报告期内(2022-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和2.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和0.9亿元 [5] - 收入主要来自仿制药销售,4款集采药品贡献大部分收入,其中安必力占比从2022年78.4%降至2025年前5个月29.3%,海慧通同期从2.9%升至47.7% [3] - 按治疗领域划分,消化系统产品占比从78.4%降至29.6%,心血管系统产品占比从4.2%升至52.6% [4] 客户集中度与财务指标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5.1%降至71.7%,最大单一客户收入占比从58.8%降至44.5% [5] - 毛利率维持在81%-84%高位,2024年83%的毛利率在A股仿制药公司中排名第二 [6]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3年末2.54亿元降至2025年5月31日的4626万元 [6]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人康心汕博士拥有26年行业经验,曾任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PTC Therapeutics、贝达药业等机构 [6][7] - 配偶Feng Yan曾任麦克马斯特大学实验室总监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经理,2012年加入公司 [7] - 创始人夫妇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共同控制公司41.17%股份 [6]
海西新药二闯港交所:“学霸”夫妻掌舵,报告期内毛利率均超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9:17
IPO申请及募资计划 - 公司于8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文件,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更新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的财务数据[1] - 拟发行不超过2576.27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集资金用于推进在研药物管线、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商业化能力及优化生产系统等[1] 业务概况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为商业化阶段制药企业,已商业化14款仿制药,覆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领域,其中4款入选国家集采[2][3] - 集采产品安必力收入占比从2022年78.4%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29.3%,海慧通同期从2.9%升至47.7%[3] - 按治疗领域划分,心血管系统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4.2%大幅提升至2025年前五个月52.6%[4] 财务表现 - 2022-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分别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和2.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和0.9亿元[5] - 毛利率保持高位,报告期内分别为81%、83.3%、83%和84%,2024年毛利率在A股仿制药企业中排名第二[6][7]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3年末2.54亿元锐减至2025年5月末4626万元[9] 研发与专利布局 - 研发团队112人,27%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核心成员平均19年行业经验[2] - 全球专利组合含36项专利,其中17项在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获得授权[2] - 5款仿制药处于ANDA阶段,预计2025-2026年获批[3] 客户集中度与创始人背景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85.1%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71.7%,最大客户占比从58.8%降至44.5%[5] - 创始人康心汕博士拥有26年行业经验,曾任职贝达药业首席药学家,与配偶Feng Yan共同控制公司41.17%股份[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