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储氢瓶
icon
搜索文档
时代新材20250907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风电行业与新材料行业 时代新材作为风电叶片龙头及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参与者[2] **核心观点与论据** **风电业务表现突出** - 全球风电装机预期达110GW 同比增长26.5%[3] - 国内风电招标规模160GW 整机企业态度乐观[3] - 全球叶片产能117GW 大叶片供应紧缺[3] - 公司与中材科技双寡头市占率超50%[2][3] - 上游玻纤涨价15% 推动叶片价格上升5-8%[2][3] - 公司毛利率有望恢复至17%高景气水平[2][3] - 国内外新产线(广西、新疆、越南)今明两年投产[3] - 与维斯塔斯合作受益欧洲高需求 TPI破产助推海外拓展[2][3] - 2025-2027年风电收入预计107亿/108亿/110亿 同比增30%/1%/3%[3] **新材料业务成为新增长动力** - 产品包括聚氨酯、有机硅、高压树脂材料[6] - 应用于汽车悬架、新能源电池壳体、无人机复合机翼(合作小鹏汇天、大疆)[6] - 2025年预计新增收入4亿元 2026年翻倍[7] - 2025-2027年收入预计8.3亿/12亿/16亿 同比增70%/40%/35%[7] - 定增13亿元用于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展[5] **汽车零部件业务扭亏为盈** - 2024年盈利转正 毛利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8] - 关闭欧洲高成本产能 转移至亚太低成本地区(如无锡)[8] - 拓展高价值产品(系统件、电池保护盖)[8] - 2024年利润约2000万元 未来利润弹性可期[8] **轨交与工业工程稳健增长** - 受动车组新增需求、维修市场及海外拓展驱动[9] - 轻量化弹性元件出货规模全球第一[9] - 横向拓展至高压供氢系统、储氢瓶、船舶减震等产品[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所有亏损业务于2024年实现扭亏[10] - 新项目处于产能爬坡阶段[10] - 2025年目标价17.56元 25倍PE估值 评级买入[10]
研判2025!中国车载储氢瓶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及企业格局分析:车载储氢瓶销量下滑,市场格局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6 10:26
车载储氢瓶行业概述 - 车载储氢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储存氢气 [1] - 储氢瓶分为四类:I型(全金属)、II型(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III型(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IV型(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 [1] - III型和IV型因质量轻、储氢密度高成为车载主流,占比98%和2% [1][19] - 碳纤维是制造关键材料,占总成本60%,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 [5] 行业发展背景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氢能上升至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配套政策密集出台 [7] - 中国2022年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氢能战略地位,累计出台支持政策80余项 [8] - 地方政策加速落地,如吉林2024年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给予资金补助 [11]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现状 - 2021-2023年产销量持续增长,但2024年因政策空窗期同比下滑12% [1][12] - 2025年1-5月产销仅1176辆/1122辆,同比降幅达25%/26.14% [13] - 商用车占比94.8%,其中货车为主力应用场景 [15] 储氢瓶市场现状 - 2024年出货量4.3万支,同比下降12% [17] - 国内以35MPa III型瓶为主导(98%),70MPa IV型瓶仅占2%,与国外技术路线差异显著 [19] - 行业集中度高,前三家企业市占率69%(2024年提升2个百分点) [21]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中材科技、奥扬绿能、国富氢能,市占率均超20% [23] - 第二梯队:中集安瑞科、科泰克等,市占率1%-10% [23] - 新进入者增加,市场格局将向分散化演变 [21] 未来趋势 - 压力等级向70MPa升级,2030年或形成35MPa与70MPa并存格局 [25] - IV型瓶因轻量化、高储氢密度优势将加速替代,国内企业已完成研发并进入认证阶段 [25] - 标准体系将持续完善以推动商业化进程 [25]
主席四提氢能,产业景气支撑底部布局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行业 氢能行业[1][2][3][4][5][6][7][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支持**:国家主席三年内四次点名氢能,与风电和光伏并列,显示其重要地位;2025 年 4 月 3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报告明确十五五期间发展定位,6 月 10 日强调通过 11 个试点推动商业模式成熟,全方位支持行业发展[1][2] - **基本面情况**:十四五目标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 10 - 20 万吨、汽车 5 万辆,2025 年产能达 11 万吨,汽车缺口约 2 万辆,下半年预计加速发展;6 月绿氢项目备案产能 760 万吨,开工率约 31%即 200 万吨开工,预计三年内陆续招标落地;电解槽价格降至 500 万元左右,利于绿氢项目平价[1][4] - **发展关键与应用场景**:关键在于拓展下游应用场景,绿醇绿氨和车端最具潜力;海外因政策需求和碳税价格可能率先突破,出口绿醇绿氨是重要方向;2025 年 10 月项目将增加船舶量级,带动绿醇需求,现有订单带动甲醇消耗 680 万吨、绿氢需求 130 万吨,2030 年绿醇需求超 4000 万吨;汽车端政策加码,城市群扩容,补贴资金回笼,地方减免过路费,降低长途运输成本,汽车放量确定性高[1][5][6][7] - **投资机会**:集中在制氢设备、运营商和下游应用;制氢设备先受益且弹性大,前六个月招标 780G 瓦,同比增长 35%,推荐华电科工等;运营商中率先落地绿色甲醇项目的厂商有盈利窗口期,如金风科技等;下游燃料电池系统推荐亿华通等,车载储氢瓶推荐国富氢能等[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际船舶组织 2027 年起对 5000 吨以上大型远洋船舶征收碳税,推动海外绿醇绿氨需求增加[5] - 绿醇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上优势明显,30 年后只有绿醇能满足不罚款要求[6] - 汽车每公里过路费约 2.2 元,减免后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20%,使长途运输成本低于 LNG 天然气重卡[7]
张家港集聚涉氢企业近五十家共闯国际市场
新华日报· 2025-05-18 07:22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国富氢能(香港)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标志着公司登陆港交所后的又一重要进展 [1] - 公司将依托香港国际化平台 加速推动液氢储运 绿氢制备等核心装备的国际标准认证 [1] - 计划深化氢能在交通 能源 工业等领域的跨境合作 助力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1] 市场地位与产能布局 - 公司为氢能领域头部企业 加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 [1] - 国内产能加速释放 张家港建成年产8万台(三型)车载储氢瓶产线 上海青浦打造年产5万台(四型)车载储氢瓶产线 [1] - 海外布局覆盖欧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中东 北非等地 共建8大总装基地 [1] 海外合作与技术突破 - 向印度ADVAIT公司出口碱性水电解制氢成套设备 并签署500万美元后续采购协议 [2] - 与印度客户合作打造300MW电解槽制造基地 实现从单设备出口到产业布局合作的升级 [2] - 启动离网制氢技术攻关 解决风光资源波动导致的设备寿命问题 [2] 产业链整合与地方政策支持 - 发布产业链供应基地规划 未来两年将供应链伙伴导入张家港 [3] - 参与构建总规模20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 支持项目落地 [3] - 张家港出台《氢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拥有涉氢企业近50家 [3] 氢能应用场景与基础设施 - 张家港投运氢能重卡 叉车 物流车等224辆 累计运营里程1500余万公里 [4] - 氢能公交续航超300公里 氢燃料牵引车最大载重量达60吨 [4] - 全市建成5座加氢站 加氢能力达3 2吨/天 [4]